信用危机??投机行为导致巨大信用损失
目前越来越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工具操作失败事件往往不仅仅牵涉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处理类似事件时,怎样协调各方关系,把信用损失降到最低,是中航油应该考虑的问题
中航油事件发生以后,中方处理意见一直处在一种模糊不明的状态。
日前有消息称,主要责任人陈久霖已经回新加坡接受调查。在目前越来越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类似事件往往不仅仅牵涉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处理类似事件时,怎样协调各方关系,把信用损失降到最低,是中航油应该考虑的问题。
大和银行债券舞弊事件和巴林银行事件有相同之处,都是由职员个人的行为引起的银行损失事件。不同之处在于,大和银行遭受到的亏损不足以导致银行倒闭,但是,此次事件给银行信用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对银行发展战略的破坏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尤其事件牵涉到美日两国政府。
1995年9月,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员工井口俊英账外买卖美国联邦债券,造成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的事件曝光。为了掩盖这笔巨额亏损,井口在11年内伪造了3万多笔交易记录。如此长时间和涉及如此大金额的伪造文件在11年后才被发现,当时一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是什么给了一个银行职员如此大的权限,引起了多方讨论。
井口1977年进入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以后,一直从事债券保管业务。1984年,他被提拔为债券交易员,但是,银行并没有取消其债券保管和监督的工作权限。这种局面下,井口实际上同时垄断了债券交易和监督工作。在大部分的金融机构,这两种工作是严格分开的,但是,大和银行的松散管理给了井口可乘之机。显然,这个管理漏洞导致的操作风险最终东窗事发。
为了隐藏交易,井口长期卖出客户所托管的证券来填补亏损。这种行为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通行无阻,客户与银行方面都没有发现。1995年,井口终于没有办法继续隐瞒造成的亏损,于是向有关部门自首,事件终于被披露。
虽然大和银行因资金雄厚和获利状况良好,并没有因此引起经营危机,但是,事件却引起了美国和日本政府的紧张关系,因为日本大藏省在知悉此事后六周才通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由于大和银行的非法交易及事件曝光后采取的处理方式严重违反了美国法律与市场规则,美国政府采取严厉措施,下令大和银行停止一切在美国的经营业务。这家有着77年历史、总资产高达3180亿美元、资本额全球排名第17位的银行,被迫放弃了美国这个重要的战略中心。此后的竞争中,该行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全球布局的脚步被打乱,只好把业务重心仅仅放在亚洲。
以上四个案例是过去十多年中由金融衍生工具引发的机构巨额亏损事件中的一部分,其他损失较小的金融投机事件更是不胜枚举。联系此次的中航油事件,不难得到一些启示。类似事件通常与机构的一夜暴富心理分不开,同时,机构内部在人员管理和职责设置管理方面往往比较松散。如果考虑到巨额投机回报伴随的巨大风险,同时长远思量投机行为给机构信用带来的影响,暴富心理是可以克服的。对于机构内部监管机制来说,逐渐摸索、找到合理的方案并不是难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