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一直存在两种看法,一种坚守价值,坚守好公司,抄底就应该买入这些优质资产,买的是一个确定性;另一种买小、买新,博的是一个弹性。
究竟孰优孰劣?其实问题核心无外乎“预期收益率”或“风险回报比”。
优质的“核心资产”,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蓝筹白马,有规模、有增长、赛道成熟。选择这些公司投资,劣势也很明显,这些市场热捧的好货、尖货,长期会有比较多的溢价,很难出现好价格。
风险偏好更高的投资者,自然会远离上述的人群,去寻找“可能成为好公司的企业”,做的是沙子里淘金的事。这些企业一般集中在新政策、新科技、新消费的领域。这些处在成长期甚至初创期(现在有了科创板)的企业,从赛道和核心竞争力上去分析,空间很大,但是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法来看,通常不堪入目。
市场整体估值集体下跌时,这两者的表现差异会分化明显。前者跌掉的是溢价的部分,当估值回归合理,甚至进入低估区间时,底线会非常明显;而后者则往往会经历杀情绪、杀估值、杀流动性几个阶段,留下真正的遍地狼藉。
这也是为什么近期的市场,创业板表现要明显弱于主板。
底部区域,如果选择买入蓝筹白马,短期内赚的是有确定性的估值修复的钱。当然,如果能做到长期持有,你的便宜筹码同样高概率赚得到公司业绩增长的钱;
如果选择买入后者,有可能可以一个超跌的价格收获情绪反转+赛道发展+公司成长的受益,迎接“戴维斯双击”,是不是很眼馋?你需要承受的风险是可能的“踩雷风险”——市场一片狼藉过后,你可能会发现你躺在地板上的股票真的是无人问津的垃圾。股民抄在半山腰上的股票通常就属于这一类。
所以,在抄底的时候,大家要仔细思考的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到“沙里淘金”,又愿意以多大的资金、承担多大的风险来博取相应预期收益。
市场上非常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股民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去重仓押注第二类公司,而对配置蓝筹白马或者指数基金不屑一顾。
自负、执念、贪婪,是投资股票的三大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