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龙生股份豪赌第二季 被夸大的市场需求

  2015年3月26日,龙生股份(002625,股吧)发布定增预案称,公司拟募集72亿元,全部投向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项目,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领域——超材料技术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人类最重大的十项科技突破之一,可应用于军用“隐形衣”、临近空间飞行器、可穿戴智能设备等领域。该项目建设期3年,达产期3年,达产后年新增营业收入为59亿元,年新增利润总额16.62亿元,项目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达到17.48%。预案显示,定增完成后,龙生股份实际控制人将由俞龙生、郑玉英夫妇变更为刘若鹏。

  但是,这一定增预案引来广泛的质疑。2015年12月,龙生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所涉及的产品均为前瞻性创新产品,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现有市场不存在产业化应用的先例……缺乏到手订单或行业权威研究报告等佐证对公司的调研结果进行有力支撑。因此,本次非公开发行中止审查。

  龙生股份的豪赌暂告一段落。

  很快,2016年2月23日,龙生股份称,中国证监会同意恢复审查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豪赌第二季开始了。虽然超材料募投项目效益十分可观,不过仍没有产业化应用,从其本身来证明美好前景很显然已经陷入证明困境,但龙生股份“围魏救赵”,公告称,刘若鹏旗下光启科学(00439.HK)新型空间技术业务获取暴利,正式宣告其从技术神话迅速升华至经营神话。

  但这一说法迅速被打脸,光启科学的公告显示了完全不同的数据。

  高科技迅速产业化

  龙生股份在提交给监管部门的回复公告称,光启科学新型空间技术业务在核心产品“云端号”平台和“旅行者号”,临近空间商用平台于2015年试飞完成后半年内即签订了超过4亿元的产品订单,并于2015年当年实现了3.64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75亿元的净利润;光启创新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业务产业化经营状况亦较为良好,以超级WiFi结合智能光子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已成功予以应用,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7.17%和 73.65%,201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5913.41万元和979.63万元。综上,光启集团各业务板块公司均成功在投入产业化运营的较短时期内完成了超材料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和认知培育,而且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这说明了光启集团在拥有强大的超材料产品研发能力的同时,亦具备雄厚的市场开拓实力,擅长于高效、有序的完成创新型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

  这个回复公告表明,刘若鹏旗下新产业在短期内实现暴利并不是异想天开的事情,龙生股份的超材料募投项目实现暴利同样不存在任何问题。

  据公告显示,“云端号”平台属于定制化产品,设计生产周期较长,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收入确认。于2014年完成了首台测试样品的生产,并于2015年2月完成首飞测试,随后定型开始销售。截至2015年年底,光启梦想已与三家客户签订了销售合同,并完成了首个“云端号”平台的生产交付,其余两个亦已完成90%的工程进度。

  但是,光启科学半年内即签订了超过4亿元的产品订单并于2015年当年实现了3.64亿元的营业收入。既然设计生产周期较长,为何光启科学短短几个月就几乎将全部订单都确认了收入了?

  光启科学的数据打架

  光启科学的暴利神话来的非常突然。2015年8月,光启科学发布盈利警告公告。2016年2月,光启科学发布盈喜公告,预期实现扭亏为盈,原因为来自崭新空间服务分部(即龙生股份公告中提及的新型空间技术业务)溢利显著增加至约2.1亿港元。考虑到相关费用需要在集团层面进行摊销等因素,2015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集团整体溢利预期将不低于该分部溢利的60%。

  然而,光启科学的暴利神话在2016年4月1日愚人节之前被自己否定了。2016年3月末,光启科学发布《盈喜预告修正公告》:“基于慎重原则,决定将本公司一笔销售交易在二零一六年财政年内确认。该笔销售原贡献二零一五年财政年度本公司股东应占年内溢利约为97800000港币。”

  次日,光启科学还公布了全年业绩。虽然崭新空间服务分部爆发性增长,但2015年依然亏损498万港元,不过,相对2014年巨亏15354万港元而言,业绩已经明显改善。巨额的利息收入及政府补助是2015年没有出现巨亏的最主要原因。2014年其他收入878万港元,到了2015年飙升至12699万港元。其他收入主要由利息收入及政府补助组成。2015年银行结余及已抵押存款赚取之利息收入4974万港元,2014年同期只有602万港元。2015年政府补助7393万港元,2014年同期为零。如果扣除巨额的利息收入及政府补助,光启科学2015年业绩同比未见明显好转。

  但笔者发现,同样的业务,光启科学披露的数据与龙生股份的反馈意见回复披露的经过审计的相关数据存在巨大出入。

  光启科学公告的“云端号”及深度空间顾问服务(即龙生股份公告中提及的新型空间技术业务)2015年收入为2.79亿港元,按照公告中港元与人民币1:0.8116的汇率折算,折合人民币只有2.26亿元,而龙生股份公告的数据为3.64亿元,相差约1.38亿元。

  除了营业收入存在巨大差异外,光启科学2015年亏损498万港元,而龙生股份披露的新型空间技术业务实现净利润1.75亿元。

  光启科学财报显示,2015年新型空间技术业务实现收入约为2.79亿港元,其中商业化进程最快的产品“云端号”录得2.59亿港元收入。新型空间技术业务盈利约8334.10万港元。

  光启科学与东莞市政府办公室合作发展及推进东莞市创新科技商业化,以获得政府补助。2015年,光启科学获得政府补助7393.20万港元。扣除政府补助后,新型空间技术业务的盈利所剩无几了。

  光启科学还需负责维护保修。比如广东省的“云端号”平台,光启科学需要承担三年质保期内运行(含高空运营)任务,并负责相关运行的日常维护和生产安全控制。云端号的免费质保期为三年,并提供免费现场服务及维护。其他客户的维护条款大同小异。将三年的维护费算上,光启科学的新型空间技术业务很可能是赔本赚吆喝,但在龙生股份公告中却是另一番情形。

  应收账款急增

  光启科学2015年收入暴增,但应收款项增加的更多,客户回款少得可怜。2014年实现收入7946万港元,而当年末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341万港元。2015年实现收入35383万港元,但当年末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高达35806万港元,其中贸易应收款项为31045万港元,账龄0-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为29799万港元,过期时间0-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高达27676万港元。对于巨额的过期款项,光启科学显得非常淡定,其在公告中表示,逾期0-30日之贸易应收款项中包括销售两台“云端号”产生之结余约2.24亿元,是应付地方政府相关机构之款项,尽管并无过往记录,但管理层认为此等客户具有稳健的财政背景。在财报发布之日,其中7740万元已结付。

  像“云端号”平台这样的重大项目,往往按照进度付款,为何客户欠款如此严重?究竟是客户耍赖还是光启科学虚增巨额收入同时虚增大量应收款项?

  由于龙生股份对“云端号”平台的收入确认描述内容非常少,监管部门曾让保荐机构国泰君安予以说明。2016年3月23日,国泰君安在回复中表示:经核查,按照“云端号”平台目前的收入成本确认方式,其运营费用与销售收入确认是匹配的。

  几天后,国泰君安被打脸了。

  2016年3月末,光启科学公告称:“基于慎重原则,决定将本公司一笔销售交易在二零一六年财政年内确认。该笔销售原贡献二零一五年财政年度本公司股东应占年内溢利约为97,800,000港币。”在龙生股份的公告中,这笔交易确认在2015年,是光启科学暴利神话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何在光启科学自身财报又不确认在2015年?如果不确认在2015年,是基于慎重原则,那么龙生股份的公告披露的数据,很显然是非常不谨慎。

  龙生股份此前的回复公告称,截至2015年底,光启科学已就该等产品(“云端号”平台和“旅行者号”临近空间商用平台)与广东省、贵州省、海南省等地政府或园区签订了一系列采购合同和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合同金额4.08亿元。

  2015年12月,“云端号”平台在广东省东莞市交付放飞的消息一时间成了热点新闻。在龙生股份公告中,贵州省、海南省的“云端号”平台截至2015年末已经完工90%,然而至今没有放飞动静。

  笔者查询到,海口市政府官网于2016年3月15日发布了《海口市政府采购中心关于海口国家高新区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云端号”空间态势感知系统项目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公示》:项目名称:“云端号”空间态势感知系统项目(HKGP2016-7)。拟选择单一来源供应商名称:深圳光启梦想科技有限公司。公示期限:2016年3月15日至2016年3月22日。

  可以看出,海口市政府在2016年3月份才开始“云端号”平台采购公示,还谈不上签订采购合同,而龙生股份公告在2015年就已经签订采购合同,且海南“云端号”平台2015年末已经完工90%,并且确认上亿的营业收入。

  被夸大的市场需求

  2016年2月,龙生股份曾称,本次募投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具备年产75套可穿戴式超材料智能结构的生产能力,每年预计为公司产生4500万元的营业收入。根据测算,仅在中国安防反恐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可穿戴式超材料智能结构潜在需求即达到6.1万-9.4万台,价值超过366亿元。

  面对金额高达366亿元的市场,公司目标只是每年收入4500万元,市场份额只占千分之二,自称有着超然竞争力的公司怎么如此“低调”?

  艰难的商业化之路

  龙生股份超材料募投项目从2015年1月策划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了,还在等待证监会的审核。既然拥有行业领先的核心团队、有技术、有专利、有资金、有场地,刘若鹏完全可以先运作起来,建立产业化的领先优势,到时将项目注入龙生股份,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当然,如果进行项目转让的话,刘若鹏需要承诺业绩,如果真的对项目有信心,承诺业绩又何妨?

  按照现有方案,刘若鹏无需任何业绩承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的限售期为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意味着超材料募投项目尚未完工,刘若鹏就可以套现。

  事实上,在龙生股份超材料募投项目之前,刘若鹏已经进行多个超材料项目商业化尝试,虽然开始时声势浩大,各种技术领先,但进展一直不理想。

  刘若鹏旗下的深圳市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的超材料研发中试产线2011年11月17日正式落户深圳市龙岗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预计建成后将实现超材料综合产品年产值约5亿元,并将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规模约50亿元。2012年7月,有媒体报道,该项目已经投产。如果报道属实的话,那么投产至今已经快四年了,但龙生股份、光启科学所有公告均未提及该项目。超级WiFi结合智能光子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2015年实现的营业收入5913.41万元都公布了,为何产值5亿元的超材料项目至今只字未提?

  采用具有高耐候性的电磁超材料技术打造的Meta-RF卫星天线也遭遇同样的尴尬。2011年10月,首款Meta-RF卫星天线样机研制成功。2012年1月,Meta-RF卫星天线在北京数百户山区居民家中开始试用,受到用户肯定和赞誉,标志全球首款超材料超薄平板卫星天线实现全球首次商用。那么,现在有多少用户?产生多少收入?虽然在2012年已经号称“年产百万面天线以上的可量产性得到保障”,但所有公告中均未有提及具体数据。

  在已经非常成熟的产品市场,超材料的商业化之路非常不顺利,甚至可以说举步维艰。龙生股份的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项目主要应用在汽车领域。在安全性、环保等有着诸多严格要求的汽车领域,目前连超材料的汽车样品都没有出来,何时能出样品依然是未知数。龙生股份的超材料募投项目空凭美好的前景又真的可以为超材料商业化打一个翻身仗吗?

  龙生股份豪赌的超材料募投项目又能走多远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代辛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