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太化股份别样的保壳路:年年亏损年年混,虚增造假也不认真


作者 | 常山

流程编辑 | 派派

太化股份(600281.SH),2000年11月上市,最初主营业务以聚氯乙烯系列、粗苯精制系列等化工产品为主,2013年后转向焦炭贸易,变身纯倒爷。要不怎么说倒爷骨子里天生就是不安分的基因,上市公司把这精髓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虚增营业收入

2017年6月30日,上市公司披露因虚增营业收入被证监会山西监管局行政处罚,而在此前,上市公司被问询时并没有真实、准确、完整的对相关收入予以披露。

山西监管局查实,2014年间太化股份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超过7亿元。而太化股份当期财报所公告的营业收入是33.70亿元,也就是说,当期有超过1/5的营业收入是虚增的。好吧,风云君承认还是你们会玩。

山西监管局开出的行政处罚告知书上显示,太化股份开展虚增贸易业务有三个共同特点:

其一,太化股份与供应商、客户分别签定采购合同与销售合同,除价格条款以外,商品名称、数量、规格、结算方式、提货方式等其他条款均基本相同;

其二,太化股份均不负责合同项下商品的运输、检验和仓储,全部由客户向供应商自提、供应商送货至客户或直接在商品存储地转移货权;

其三,在结算方面,主要为客户向太化股份交付货款后,太化股份再向供应商交付采购款。

也就是说,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太化股份是“人为”增加的交易环节,进而增加销售收入。

在整个虚增营业收入的过程中,有一笔堪称最不走心的虚增业务。

山西监管局查实,2014年12月18日,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华旭物流向阳泉某贸易公司(简称“阳泉公司”)销售抛光粉787.53吨,并确认收入4109.96万元(不含税),交货地点为上海闵行区老江川东路阳山码头12#

上述货物经山西省某物贸公司(阳泉某贸易公司指定的收货人,简称“物贸公司”)再次销售给太化股份铁运分公司(简称“铁运公司”)。同日,太化股份铁运分公司再次销售抛光粉787.53吨,并确认收入4113.33万元(不含税),交货地点为海闵行区老江川东路阳山码头12#整个交易流程简化图如下:

从交易流程简化图可以非常清晰看出,同一批货物、在同一地点、同一天被太化股份卖了两次,如此不走心的业绩造假让风云君都不知道该说点啥了,是不是该有点职业精神。

二、隐晦的公告

太化股份虚增营业收入的线索是来自山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2016年1月29日,上市公司发布标题仅是“公告”的公告披露,财政部驻山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于2015年三季度对会计事务所延伸审计到本公司。在检查中认为本公司2014年出于完成上级考核指标等目的,通过虚拟贸易虚增收入达11.47亿元。

财政监察专员办曾发布一份《关于对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虚拟经济贸易收入的专题报告》,当然,我们都没能有幸见到这份报告——仅出现在上市公司公告中。

上市公司还玩了个心眼,在披露该消息时并没有在公告标题中提及涉嫌虚增收入,见如下截图:

到这样式,风云君真是跪了由此,风云君总结到一条规律,标题越短、内容越丰富。

风云君还注意到,上市公司虚增营业收入的理由都是那么的清新脱俗得理直气壮出于完成上级考核指标等目的,通过虚拟贸易虚增收入达11.47亿元。

一下子把虚增收入的锅甩给了“上级”!

上市公司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去,谁也发现不了那则只有两个字标题公告的秘密。

无奈,最终还是瞒不过交易所的眼睛。2016年5月18日上交所发去了问询函。

交易所的问询函更多的是让上市公司自己主动承认错误,或许再来一个罚酒三杯就了事。

可是,上市公司抱着“打死谁都不认账”的态度,5月31日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信誓旦旦拍胸脯说“不存在所述的虚增收入问题”。

而会计师事务所也拍胸脯保证上市公司没有虚增收入。

三、晴天霹雳

给交易所的回复后,上市公司的日子又恢复了没有一丝波澜的风平浪静。惬意的小日子,不倒腾下岂不是对不起上市公司这个金字招牌。

于是,2016年8月26日晚间,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筹划或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的重大事项并停牌。

随后,9月27日上市公司披露消息称,拟向标的公司的股东购买标的公司的股权,该标的属于文化旅游行业。

巴特,就在同一日,上市公司还发布公告称,时任董事长杨培武、总经理张瑞红、财务总监赵敏、独董周崇武、董事会秘书贾晓亮等多人被交易所通报批评,原因是上市公司没就2015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亏损1.75亿元)在发布业绩预亏公告,主要责任人未做到勤勉尽责,对公司的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因此被交易所通报批评。

本以为此前的虚增收入轻松过关后,交易所就会把太化股份给忘了,没想到冷不丁还来一个通报批评。

当然,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责任人而言,通报批评也没啥大不了的,这比罚酒三杯还轻的处罚,批评就批评呗,风云君上学的时候也没啥被老师批评。

就在上市公司为虚增收入事宜已轻松过关而暗爽到内伤之际,同年10月11日,一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却闪了过来,把期待着上市公司重组成功股价连续涨停的一众小韭菜们给劈得外酥里嫩。

当日,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所立案调查的内容正是第一部分提到的2014年贸易收入疑虚增事项。同一日,上市公司还发布公告称,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四、精明的转型

太化股份在原有主营聚氯乙烯系列、粗苯精制系列等化工业务不行后,选择了转型。从转型的方向选择上,可以看出管理层的精明——转型焦炭、化肥、铂网、钢材等贸易业务。

转型贸易业务后,营业收入的峰值是2014年,达到33.70亿元(随后被山西证监局查实虚增营业收入7亿多元),2009-2017年太化股份主营构成如下表:

说明:删减了部分营业收入较少的产品,导致上表的合计数与上市公司当期的营业收入数据有一定差距 (单位 万元)

贸易业务虽是薄利——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以下,甚至是赔钱赚吆喝,但是,每年上十亿的营收规模,让转型后的太化股份与其他那些主营亏得一大糊涂年营收一两千万、靠秀财技来混日子的壳上市公司明显区别开来。这也是太化股份别样的“保壳”策略,至少让上市公司还能跻身于年营业收入上十亿的上市公司行列中。

五、糟糕的经营情况

2012年以前,太化股份的主要是化工类产品,其中包括聚氯乙烯系列、铂网、粗苯精制系列、环苯有机系列、氨系列、铵系列、焦炭及深加工、建筑安装以及混凝土加工等十多项产品,但是,不少产品出现间歇性生产或仅仅是生产一两年就停掉。

其中,建筑安装和混凝土加工等业务仅开展了两年就停掉。粗苯精制系列、环苯有机系列以及氨系列等产品生产了4-5年就停掉,铵系列则是出现间歇性生产。

转型贸易类业务后,也曾出现氧化铝贸易、有色金属贸易等业务仅开展两年就停掉,化工产品贸易、化肥贸易等则是开展四年后就突然停掉,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业务开展情况如下表:

(来源:上市公司历年年报,因2002、2008年数据不全,故不统计这两个年度的数据)

众所周知,制造型企业生产相关产品时需要购置相关的生产设备,尤其是化工类产品,生产设备及厂房建设投入都较大,如果仅生产几年就停掉往往造成固定资产减值以及原材料的大幅跌价。

太化股份在生产化工类产品时不断变换产品品种,由此,也就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全程伴随着上市公司。

而在做贸易类业务时,太化股份还出现一个特征,当贸易金额比较大时,毛利率往往非常低,比如2013、2014年时的化工产品、化肥以及钢材,而当毛利率相对较高时,贸易金额却有大幅减少,比如2014年的焦炭贸易,毛利率相当于2012年的15倍,然而,营业额仅相当于2012年的1/5。

铂网、焦炭及深加工等产品也呈现这一“作死”特征,上市公司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本该赚钱的时候却玩起了矜持!”

六、艰难的一年

太化股份的净利润大幅亏损从2009年开始,随后,这亏损就如同滔滔长江水一发不可收拾,见下图:

上市公司历年的年报的中,经常出现“挑战最多、困难最大的一年”、“公司历经考验、艰难运行的一年”等等描述当期经营财年,而从盈利数据看,2009-2017扣非净利润连续9年亏损,每年都是艰难的一年

对小韭菜们稍有安慰的是扣非净利润亏损呈现减少的趋势。然而,2018年半年报披露,今年1-6月份净利润亏损3559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933万元。照此情况,2018年又将是艰难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2014-2017年的财务报告连续4年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

上市公司除了基本每年都亏损的主营业务外,还偶尔发生大额资产减值损失(2009-2017年有6年出现)。

虽然扣非净利润连亏9年,但依靠政府补助和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使得2011、2012、2016、2017等四年的净利润转正。下表是2009-2017年上市公司历年亏损原因及营业收入主要来源:

从上表可以清晰看出,即便是在转型做贸易后的2013-2017年,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仍然很糟糕,扭亏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补助。在2017年的业绩预告中,上市公司也直言不讳地说,本期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为非经常性损益中的政府补助减少18,204万元所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