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7月19日讯 挂牌仅半年就主动摘牌的宝莲生物最近一直处在新三板舆论的旋涡中,《证券日报》一篇质疑其“财务方面存在可疑性”的文章再度把其置于风口浪尖上。
对于被质疑财务造假,宝莲生物董秘魏萍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的表述颇耐人寻味:“媒体报道的是问题,也不是什么问题。”
被质疑因财务问题而摘牌 董秘称出于后期IPO考虑
宝莲生物2016年1月20日挂牌新三板,这家坐落于江苏扬州境内,主要从事甜菊糖、栀子提取物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却在挂牌后的7月8日从新三板摘牌,前后时间不到半年。
对于宝莲生物在新三板上的“快闪”,《证券日报》报道称,有机构投资者在尽调过程中发现宝莲生物在财务方面存在可疑性,该机构发现宝莲生物的销售收入的真实性难以确认。同时,报道还称,机构得知宝莲生物销往第三大客户的藏红花素(宝莲生物主营业务之一)发生退货,认为该项目投资存在较大风险,故停止跟进。
对此,魏萍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退货的情况的确存在,但这对生产研发型公司来说较为普遍,“因为藏红花素仍是研发型产品,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客户退回重发也很正常。”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宝莲生物投资人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矛头直指宝莲生物的财务核算:“宝莲生物摘牌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农业项目在财务核算上存在问题,为避免被动摘牌,才提出主动摘牌。”
“说是问题也是问题,说不是问题也不是问题。”针对媒体报道的投资者对于公司"财务造假"的质疑,魏萍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我们上半年的确涉及到农业种植,而农业种植有着很高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财务核算方面非常严格,若按照新三板的财务标准和平常的财务审计并无不妥;但我们有着转板和IPO的考量,如果选择现在将一些财务信息公开,对于后期的IPO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才做摘牌之举。”
公司愿意回购股份 投资者不愿“背锅”
宝莲生物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1-6月份,公司营收5403.79万元、9975.20万元和3224.70万元;净利润1721.31万元、3851.37万元和427.13万元。从主要财务指标上来看,宝莲生物并无太大问题,包括上海融银、深创投、红土创投、在内的多家机构都是宝莲生物的股东。
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所投项目摘牌,即便出于转板或IPO的考量,也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前述宝莲生物投资人表示,企业从新三板退市,意味着三板的退出渠道被完全封死,此前的投资预期也会大打折扣。“虽然企业承诺回购股份,并按照12%的年化收益给出相应的补贴,但目前的情况,也只能得到3%-4%的补贴,这跟此前的投资预期相差甚远。”
早在4月13日,宝莲生物就进行了挂牌后的首轮定增。股票发行方案显示,为了补充流动资金,为了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并减轻公司债务偿还的资金压力,公司债权人苏州苏信嘉会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赵东明同意将前期持有公司的债权转为股权投资。该融资金额为2166.40万元。
随后宝莲生物停牌,并发布公司无法按时披露2015年年报的风险提示公告。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宝莲生物完成了一场“沧海桑田”。诸位投资人等来的并不是宝莲生物的复牌,而是“为配合公司战略发展的规划,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告。
此间,有媒体报道称,宝莲生物董事长在停牌前20多天,通过二级市场抛售套现800万元。对此,魏萍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解释称公司高管的行为不能称为抛售,“公司高管短期减持公司股票是市场行为,不能说是抛售;另外,从长远利益出发,公司要对股东负责,摘牌是经过大部分股东同意,其他股东我们都尽可能地去联系。只是没想到,挂牌新三板以来,我们的股东人数增加到80多个,在给联系增加难度的同时,对以后IPO的项目核查也平添了不利倾向。”
新三板券商挂牌审核趋严
魏萍称,“如果有股东对公司不长期看好,我们已经制定了股份回购规则,并在积极进行股份回购工作,尽可能保证这部分股东不受损失。”
中国网财经记者查阅了宝莲生物制定的股份回购规则,规则显示“收购价格为未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各自受让或者增资取得公司股份时的价格”。这也印证了前述不具名投资者说的“跟此前投资预期相差甚远”所言非虚。
该投资人对中国网财经表示,类似宝莲生物这种因为财务核算等问题而选择主动终止挂牌的并不是个例,不少主动摘牌的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该负责人认为:“此前主办券商在尽职调查中的风控责任缺失有着直接原因。”
投资往往伴随着风险,主办券商的风控并不能完全将风险隔绝,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胡波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如果宝莲生物的摘牌行为是合法合规的,也没有额外签订过承诺具体收益的合同,那么对投资者而言则是一场风险自负的资本事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月24日,证监会专门部署了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执法行动。对此,某券商新三板相关业务负责人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其实新三板的券商内部核查和挂牌审核都在趋严,股转公司要求券商内核增加现场核查,此举与证监会对于IPO的核查异曲同工。”
监管日趋严格,新三板市场蓄势待发。另一券商新三板负责人对中国网财经记者称:“加强监管对于新三板部分行业及公司严重的业绩粉饰和估值泡沫,起到了非常好的去伪存真的作用;同时,也将最大限度地避免后期再出现类似由于财务核算问题导致企业摘牌的情况的发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