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她的执政履历中最有效的措施是持续而坚定的私有化——大量国企和公共事业被卖给私人和企业。
作者:陈兴杰
从1990年撒切尔夫人辞任英国首相起,人们似乎就从没停止过盘点她的政治遗产。这位英国现代政坛最强势,执政最长的首相确实值得讨论。例如她明确将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的学说作为执政纲领,誓言不让英国走上“奴役之路”。在经济政策上,她大力削减国家福利,不遗馀力地打击工会势力;实行货币主义,控制通货膨胀。她解除了大量政府监管,解除了汇率管制。军事上,她以强力手腕击退阿根廷对福克兰群岛的占领,为大英帝国挽回面子。外交上,她和美国里根总统结盟,领导了自由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运动。这些都是值得细数的事迹。在我看来,她的执政履历中最有效的措施是持续而坚定的私有化——大量国企和公共事业被卖给私人和企业。
欧洲战后长期流行的政治哲学是社会民主主义。社民党人认为,政治领域上应实行民主,以区别于苏联式的独裁统治;经济上他们厌恶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甚至将二战归结于资本主义“恶性竞争”的结果。二战之后社民党风靡欧洲,在英国的体现则是工党复兴和长时期的执政。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后就主张建设“福利国家”,并且将充分就业作为政府执政目标。他们欢迎国企,将国企作为实现充分就业,调节“社会公平”的工具。这套经济政策糅合了计划主义、福利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归根结底是扩张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此推动下,战后英国经历了两拨国有化浪潮。从银行到煤矿、航空、通讯、运输、电力、煤气、钢铁,几乎所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全被收归国有。丘吉尔上台之后,这拨国有化浪潮才告暂停。1970年代英国经济陷入困境的时候,执政的工党政府将国有化作为拯救经济的手段,汽车、机船、火箭、电子等新兴产业都被纳入国有化。撒切尔夫人执政前夕,英国经济的国有化在西方国家处于较高水平,煤炭、电力、铁路、邮政等系统的国有化程度都是100%。在汽车、火箭、电子等新兴行业,国有化的程度往往超过50%。
国有化使英国经济得上了“英国病”——这个词现在被用来形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经济衰退的“滞胀”状态。其表现形式是,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严重,社会矛盾丛生。大英帝国逐渐缓慢地滑入到“三流国家”行列。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国有化正是英国经济失去活力的重要原因。国有企业没有利润目标,它们的存在被政府定义为“提供公共服务”,丧失了创新和成本核算机制,因此长期亏损。在国企内部,人浮于事,听命于政府官僚和工会阶层的现象十分严重。从1973年到1980年,政府以贷款、赠予、注销债务等形式对国企累计注资超过250亿英镑。仅1978年到1979年度,政府对煤矿、铁路和钢铁行业的财政补贴就高达18亿英镑。这些财政补贴的代价显然是以高税收和通货膨胀为代价的,而税收和通胀则更长时间地损害着英国经济。
国企的特权地位使工会成为特权阶层——政府将国企和公共事业当成“保持充分就业”的手段,工人被特殊保护,这样的政策后果是国企工会的强势。在私营企业,企业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瓦解工人之间的联盟和讹诈。在国企,工人就是有恃无恐了。工会贵族动辄组织罢工,以民众利益作为要挟向政府要求加薪和福利,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招工容易辞工难,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原本长期亏损的国企不堪重负。
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国企私有化成为新政重点。1979年,英国政府出售英国石油公司(垄断国企)19%的股份,拉开撒切尔时代私有化的序幕。超过100万的公共住宅以折扣价直接卖给私人。在撒切尔第一届政府时期,私有化多是以解除管制,鼓励私人参与竞争的形式出台。例如政府规定高速公路建设和地方汽车运输行业必须对私营企业开放,实行自由竞争。当1984年保守党连续执政,工党发生内部分裂时,撒切尔的私有化则是以放开手脚,大规模出卖国企为内容。英国电讯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气公司、钢铁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垄断巨头的股票被卖给民众,甚至皇家军械公司也被卖给了私有化之后的宇航公司。同时,撒切尔政府积极地将“社会公共服务”推向市场,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那些原本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公园维护、垃圾清扫、校园伙食、精神病院、福利医院都可以由私人提供,甚至少管所和监狱都可以在政府协助下由企业建造。1988年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撒切尔夫人宣布“私有化无禁区”。正如她所说的那样,1980年代的英国政府确实对积弊深重的国有病进行了“刮骨疗毒”的治疗。在全世界范围内,这股私有化浪潮甚至影响了中国,推动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撒切尔夫人的政策对英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通货膨胀和资本流失被逐渐控制,私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恢复活力。当然,在私有化政策之外,其它支持自由市场的政策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例如解除管制,控制货币发行,削减福利开支。这些政策的共同目标是减少政府干预,让企业在经济生活起主导作用。
就在撒切尔夫人逝世的前几天,中国经济学界也经历了一场“国企私有化”的大辩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场辩论的话题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因为多数经济学家没看懂国企,还在为“国有企业存在合理性”辩护,声称“国有企业也能搞得好”,其间不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清晰,利润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在市场竞争中注定是低效和浪费的。这种低效浪费往往因为垄断特权和政府扶持,使它的缺陷难以显现出来。国有企业无论盈利还是亏损,都要以私营企业者被挤占和纳税人被剥夺为代价,获益的只有政府。国企对民众福祉的利害祸福,无论是在理论还是现实,都是很容易辨别的事情。纪念撒切尔夫人,纪念她卓越的智识和勇气,理解她所留下的遗产,对于中国这样高度国有化的国家,显然有特殊的意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