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燃
昨天,保定即将成为“政治副中心”的消息甚嚣尘上,一时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保定来自河北本地上市公司股票更是“闻风而动”,纷纷上演了“一飞冲天”的涨停潮景象。但是,消息很快就被证明是“谣言”,保定市政府回应,“没有听说过相关说法”。
而市场显然并未在意这个谣言的真假,今天早盘,河北板块继续延续了强势,也表明了市场对京津冀一体化的良好预期。
今年两会前后,中央对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高度关注。2月26日,习近平主席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强调要努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将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并称为我国三大城市群,而表述也悄然从“京津冀”取代了之前的“环渤海经济圈”。
这表明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将从地区性的协同推进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点推进。
作为位于北京和石家庄之间的城市,保定被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承接的城市似乎在理,而且也确实存在着向保定转移人口的现实需求。目前北京人口超过2100万,对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过大,北京市面临着缺水、极其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状况,向外围扩展似乎势在必行。
但是,政治中心是指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能的城市,这也就意味着北京要将大量的中央政府机关及其附属机构向保定或者其他河北城市转移。很显然,京津冀一体化政策被人为曲解。
京津冀一体化并不是将京津冀融合形成“大北京”,而是通过产业协同和产业协作,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层次分布。通过区域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商品、资本、技术、信息、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换句话说,京津冀一体化政策主要体现在经济产业层面,并没有涉及到任何政治层面。
实际上,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并不是这两年才提出来的,而是经过了很多年,但是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原因很多,确实有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一亩三分地”思维存在,造成区域性推动积极性不高。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包含着三个层次:市场投资环境一体化、跨区域发展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这三个层次依次递进、相互促进,最终才会形成区域分工、协同发展的经济一体化格局。但是,河北与京津产业梯度落差过大,融合程度不高,难以发挥有效的区域竞争合力,这也是京津冀一体化政策推出了这么多年却难以见到成效的根本原因。
所以,保定“被”政治副中心只能反映人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急功近利心理。要真正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必须京津冀必须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功能,建立多层次对接机制,以利益为纽带加强互利合作,强化重点领域共建共享,形成合理梯度,实现错位发展。
(作者系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