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撕开FAB赴美上市的画皮:受骗股民至今血本无归

  作为第一家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文化娱乐企业,FAB于2012年成功挂牌纽交所一事曾引发业内外高度关注。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市不到两年FAB便黯然退市,去年8月又辗转登陆OTC,如今对于数以千计手持所谓FAB原始股的投资者而言,那张满是英文的权益证书也成了废纸一张。

  挂牌不足两年悄然退市

  说到上市,其实早在2009年就已被FAB董事长张鸿成列进公司的未来规划中。2011年在与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维萨软件公司达成并购协议,完成交割之后,FAB终于在2012年10月成功在纽交所挂牌。

  时间退回到2012年FAB成功登陆纽交所的前4个月,林先生经朋友介绍来到了当时位于西单大悦城11层的FAB办公区。“我清楚地记得,那里的工作人员拿出一张印着公章的文件,告诉我FAB已经获得美方批准即将完成借壳上市事宜,公司为了奖励员工提供了一些原始股,价格是每股7.5元,并且承诺上市后3-6个月就可以在股市上交易变现,而当时维萨的股价已是3倍于‘原始股’,我因为是朋友介绍才有这个好机会可以买到便宜的股票,所以当时我就毫不犹豫地一次掏了40万元。”

  到了2013年4月,FAB成功上市半年后,原本以为可以在股票解禁后收获喜悦之时,林先生却收到了股票解禁延迟的通知,“他们当时给出的理由是,由于美国公司的业绩亏损,为了不影响上市公司整体市值,决定将原定于2013年二季度股票解禁事宜延期至三季度后进行”。

  时至2013年四季度,FAB却在纽交所停牌,而到了2014年4月下旬,由于FAB没有按照纽交所规定按时提交2013年度财报被触发退市程序。在此期间,林先生曾和其他投资人多次找到FAB公司讨要说法,对方只是答复公司业务很好和前景光明,会尽快解决。“到了去年8月,他们突然说公司股票已在美国OTC市场进行交易了,交易代码也由原来的‘FU’变成了‘FABU’。但是同时还保留纽交所的上市资格,等到纽交所针对其退市举行过听证会后会给出正式定论,公司回主板没有问题。”

  与林先生有着相同购买经历的王女士对此表示,上市交易仅一年的FAB(代码FU),停牌8个多月后,被下放到OTC市场,然而在OTC开盘并未及时告知投资人,“后来经过我多方调查了解到,纽交所对于挂牌上市公司提交年报的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在3月31日前,未按时上交又不申请延期的会视为自动放弃股市,纽交所就会启动退市程序。停盘不能超过6个月,多年沿袭下来的规定怎么会因为一家外国公司就法外开恩?”

  原本约定好的股票解禁期一拖再拖,到最后干脆只字不提,股价也由高点11美元,变成垃圾仙股1美元以下,如今只有几美分,FAB位于北京的总部和各处营业场所还有外地的分公司都已经关门,找不到管事的人了,“现在想来这简直就是一场骗局”。王女士气愤地说道。

  权益证书暗藏坑爹逻辑

  今年初,当曾先生来到位于石景山区的FAB北京总部发现公司已是人去楼空后,便立刻带着惟一能证明自己购买过FAB股票的权益证书跑到法院要求起诉,“但办事人员看过我的权益证书后告诉我,自己花了80万元只换来了一张废纸,这张所谓的权益证书,不具备任何法律效率,维护不了我的任何权益”。

  北京商报记者带着FAB的这份权益证书,采访到了北京东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据赵虎介绍,从表面上看全英文版本的权益证书中规中矩,但是细读里面的文字便不难发现,里面只是简单的记载了持股人的信息及股数,甚至没有上市公司的字样和公章,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

  但实际上,如今投资人手中的这张权益证书已经是“第三代”。早在FAB成功挂牌纽交所前,以所谓员工才能购买的原始股名义,向外界发售股票时,给投资人的权益证书中,以中文明确写出:权益人自愿决定将原合同相关权益转化并入离岸公司上市。证书的底纹印花是“WFAB”;到了FAB已经正式登陆纽交所后,“第二代”权益证书的底纹印花则改为当时的交易代码“FU”,而第一代证书中关于权益人与FAB之间的表述则换成了由代持人代持收益权。

  据曾先生透露,如今大部分投资人手中都只剩下第三代权益证书。最初FAB方面以交易代码变更为由,让大家交回原来的权益证书,换新版本。而就在2013年底的时候投资人再次收到通知,公司出于办理权益人美国上市股票交易的需要,让每人缴纳1600元的手续费,到香港自行办理换证事宜,“当我们到了之后,他们的工作人员便把我们召集到了一家酒店里,所谓的政府认可的权益证书,也就是现在多数人手中的版本早就被他们事先打印好,未经过任何所谓的官方程序”。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前两代的权益证书中,FAB均是作为证明人的角色出现。赵虎对此表示,这就是一场逻辑游戏,搞不清楚其中复杂逻辑法律关系的人,很容易就会将其忽视,从而受骗。“简单来说,B是C的股东,C持有D公司的股票,此时A买了D公司股票,而F是证明人,由此来看,能说A和F有关系吗?也证明不了A持有了D公司的股票权益。”由此可见,从权益证书上看FAB已经将自己撇得一清二净,即便有投资人拿着一纸权益证书闹上法庭,也不具备足够的证据起诉它,但实际上投资人的钱却实实在在地装进了FAB口袋中。

  受骗股民至今血本无归

  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持有不同FAB股数的普通股民多达数千人,仅北京商报记者先后采访到的股民持股金额总计已经超过数千万元,这其中既有把自己的固定资产拿出来作为抵押筹钱买股票的年轻白领,也有拿出毕生积蓄的退休职工。

  已经年近70岁的顾女士激动地说道:“从购买FAB股票的第一天起,就觉得自己是在做梦,梦醒了才发现它花费了我一辈子的心血,最终自己还落得了个血本无归的下场。”据相关人士透露,尽管现阶段受害人数较多,且涉及金额较大,再加上FAB已经倒闭,但是如果仅以权益证书作为证据起诉,股民很难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曾在FAB供职多年的内部员工谢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些年来公司为了实现上市,把能砸进去的钱都砸进去了。后来公司高管向我们宣传说,公司上市需要有持续盈利的项目,才能吸引更多的股民,但现阶段公司的现有资金不够支撑项目继续进行,因此就动员员工投资,有的人就真的把自己的房子拿出来抵押,贷款支持公司上市,但谁也没想到最后是这个结果。”原FAB高管王先生对此表示,自己未曾持有过公司股票,而公司最终的垮台也确实是与上市有关,更多的信息则不愿再透露。

  纵观FAB这25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发行音像制品起家,成立反盗版联盟,再到借5C机转型,完成海外上市,一路走来身披多个光环,如今所有光环的光芒全因上市而熄灭,而它熄灭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前程,也一并熄灭了许多人的梦想。

  证券分析师王然表示,FAB也许只是个例,也许同样的戏码未来还会在另一家公司身上上演,“对于企业而言,上市作为快速融资、扩展业务版图的必经之路本无可厚非,但倘若将其作为资本赌局中的筹码,势必会离自毁前程那一天越来越近;对于投资者乃至万千股民来说,理智始终是投资股票最基本的要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