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信贷社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表明我国银行体系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并未有效转化为“宽信用”,随后央行公布的9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9%,较3月上行18个基点,进一步验证资金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受阻,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改善有限。不过随着一系列政策支持民企直接和间接融资的政策密集出台、逐步落地,市场对流动性传导有望改善的信心有所提升。
今年以来,出于经济稳增长的需要,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年内央行已有四次定向降准,加之通过多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二、三季度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流动性净投放量均超1.35万亿元,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然处于下行趋势之中。
从微观视角看,整体流动性环境明显改善,银行间资金利率中枢显著下行,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仍保持较高水平,信用紧缩现状并未出现显著缓解。Wind数据显示,今年9月,3个月Shibor平均值为2.84%,较3月份平均值4.68%大幅下行184个基点。而据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数据,今年9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9%,此前的3月、6月分别为6.01%、6.08%,9月利率水平较3月上行了18个基点。
机构分析称,利率的传导机制大致可以抽象为“政策利率→银行负债端利率→银行资产端利率→企业融资成本”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传导效率的微小损耗最终会造成利率传导渠道的不畅。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和利率的传导过程受到阻滞,其中较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额度管理、预算软约束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要想顺利带来表内外信用扩张、解决社会融资增速放缓问题,还需要疏通货币政策和利率传导机制。
在此背景下,监管层以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作为突破口,“对症下药”,尤其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推出,有利于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对于缓解民企经营和融资困境、提振市场信心、扭转市场“一刀切”过度避险的局面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10月以来,监管部门一系列支持直接和间接融资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尤其11月初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多部委相继发声。一系列政策有望从直接和间接方式推动落实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增加产业资本流入,促使实体流动性和股市流动性得到改善。当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在于执行,同时更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显得十分重要,如业内人士所言,财政政策需要提升力度,通过减税或者增加支出方式来改善实体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才有可能看到新一轮的信用扩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