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网赚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冲击力和冲击面都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影响大小取决于抗击疫情并获得胜利的时间长短,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如果疫情能够速战速决,我们仍然可以赢得全年,赢得未来。
一、疫情爆发导致中国经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在疫情影响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将遭受重创,全年经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保持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韧性、弹力和空间依然存在,不会因为突发疫情而发生改变。全年经济受到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疫情控制的时间点。三种情境下,会出现三种结果。
第一种情境是最好的情况,疫情在短期内即2月底能被控制住,那么一季度GDP增长会在5%左右,二季度将回升至5.5%以上,三季度回升到6%,四季度会超过6%,全年在5.5%-6.0%之间。
第二种情境是如果疫情在中期得到控制,即在3月底左右出现拐点,一季度GDP增长将下降到5%以下,影响二季度反弹力度,二季度最多达到5%,三季度5.5%,四季度6%左右,全年乐观估计增长达5.5%。
第三种情境是如果疫情持续更长时间,甚至到6、7月份才被控制住,一季度GDP增长可能不及4.5%,全年将降到5%以下。
总的来说,疫情在越短时间内控制住,我们的主动性越大。争取一季度止损,二、三、四季度回归正常轨道的主动性就越大。如果控制不住疫情,或者疫情出现拐点就放松警惕,或者忽略细节防控,一旦疫情出现反弹和反复,对今年经济将造成更大的影响。
二、疫情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但会出现行业和服务供给方式的替代。
第三产业是受冲击最严重的产业,其中涉及“吃、游、看、学、运”的行业受影响最大。
餐饮业近几年来都是一个超过四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平均一个季度就是一万多亿元人民币,一季度起码1/2时间不能外食和聚餐,餐饮业一季度起码有5000亿元左右的经济损失。旅游、电影、酒店、影视等行业遭受重创,展览、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都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但是第三产业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增长点,包括在线零售、在线医疗、在线游戏、物流快递将呈爆发式增长。第三产业虽然受影响最严重,但其中有些行业具有代替性,特别是服务方式、购买方式变化会使一些行业服务供给方式出现代替性。这一次疫情改变了人们的购买和消费方式,可能出现一些新的行业,而有些行业则会逆势而上,比如快递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快递物流行业在春节期间短暂休假后,目前不但恢复正常运营,更大的消费需求在疫情结束后增长会更快。
因此,疫情即便是在中期得到抑制,第三产业下降幅度也不会太大,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总体上是平衡的。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42%,2019年达到54%,上升了12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GDP贡献上升到57.9%。全年消费需求和第三产业增长,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不会大幅度减少,第三产业的总需求同样也不会大幅减少,只不过是供给方式会发生变化而已。
三、疫情会影响到进出口贸易,但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变。
进出口方面,总体向好趋势不会改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1.54万亿元,增长3.4%,出现逐季上升之势。一季度进出口总值7.03万亿元;二季度7.68万亿元;三季度8.26万亿元;四季度8.59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如果不出现疫情,外贸总值应至少与去年一季度持平。
疫情导致大部分出口企业春节后停产时间延长,进出口贸易也会大幅度下降。但出口量较大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省份,总体看受疫情影响不大,因此不会大面积影响中国出口规模。进口方面,在近几年增长的基础上,则会大幅度增加。
四、疫情将使制造业产值下降,但制造业整体优势仍在。
一季度制造业产值会受到较大影响,因为年前,制造业工厂放假时没有预料到疫情发展的情况,所以除绝大部分医疗用品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外,制造业都受到一些影响。医疗用品虽然大幅度增长,但是其在制造业的产值中占比较小。所以,制造业大规模恢复生产后才能出现新的增长,最终取决于疫情是否得到控制。
我认为,一季度制造业产值会下降30%以上,但如果很快控制疫情,出现前述第一种情境,制造业还会总体向好。因为中国制造业整体优势并没有消失,制造业体系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是最完整的,大部分制造业产业集群仍在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普遍行为,成为制造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尽管美国商务部长罗斯鼓吹说,中国的疫情会使就业机会和制造业回到美国,但这不仅是他的一厢情愿,而且短期内也不可能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转移的成本高昂,转移不会那么快,围绕产业链形成的整个服务配套能力,以及上下游关系,是经过几十年市场跨国界寻求供给与需求、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形成的,很难按照政客的意愿一蹴而就。所以,如果疫情很快控制住,投资者也不会那么傻,不顾成本将制造业转移出中国。不排除有些企业在美国的压力下向美国转移,也不排除有些企业因为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在成本驱动下向周边国家转移,但这些与疫情是无关的,也不会改变中国制造业的集成优势。
中国制造业,在一季度肯定会大幅下降,但现在正在陆续恢复生产,一旦疫情控制住,将会补回一季度损失,出现超常增长,全年增长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不会出现大幅度下行。
五、中央和政府各部门陆续出台政策,将以更大力度支持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党中央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措施,正在带领中国人民打赢当前这场独特的战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各种恢复经济增长、支持企业的政策措施。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在确保战胜疫情的前提下,加快恢复生产,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例如最近苏州市政府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措施,就是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包括金融支持、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给企业减负等方面。预计今年政府会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定向降息等等一系列措施,从各个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综上,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受到的损失,要有充分思想准备,不能太乐观,也不必太悲观。当前应特别注意做好两方面疏导工作。
一是要疏导好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看法。各级政府、经济学家、企业家和社会民众,正确看待GDP下行,对今年经济的继续下行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盯住5%还是6%,这个数字不具备一般意义下的衡量标准,因为中国毕竟遭受了一场灾难。要疏导民众正确看待GDP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不再看增速,而是看发展的质量。当前更不能把经济增长速度看得那么重要,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经济下行没有必要恐慌,若疫情恐慌再加上经济下行的恐慌,将成为社会泛在的一种恐慌状态,那么即使疫情过去,也很难鼓舞信心与斗志。
二是做好落实政策的疏导工作。必须提前释放明确的政策信号,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渡难关。加大金融支持、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比如考虑对企业恢复生产的贷款免息,特别是要让企业能够稳定队伍和军心,逐步恢复生产,疫情之后开足马力,企业如果没有能力给职工支付工资,应该允许他们借贷发工资。现在民营企业实际上不只是“半壁江山”了,民营企业分别占中国税收、GDP、创新、就业、企业总数的50%、60%、70%、80%、90%,这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所以,稳住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其实就稳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盘,就稳住了就业增长的大盘。当然,也要支持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发展,特殊时期更要发挥重要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