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黑池交易”大起底(图)

特约记者 朱丽娜 香港报道
2
特约记者 朱丽娜 香港报道

  一直以来,“黑池交易”充满着神秘色彩,但现在,它的面纱正在慢慢被揭开。

  黑池(dark pool)交易是场外交易的一种形式,2005年由高盛在美国率先推出。设立黑池的初衷是将大宗交易引入黑池,防止其对场内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在黑池交易平 台上,买卖双方对大宗股票交易指令进行匿名撮合成交,帮助降低大型投资者进行大规模交易的难度和成本,同时可以隐藏交易目的。

  “随着共同基金、养老基金这些买方机构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一旦他们想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易,就会对市场带来冲击。他们的需求远远超出现有交易所的交易规模。”利贯交易网亚洲有限公司(Liquidnet)首席执行官及创始人塞斯·莫林(Seth Merrin)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莫林举例,一个管理着数十亿美元资产的机构在市场进行一宗千万美元的交易,但目前一般交易所的单笔执行交易规模仅为4000美元左右。

  鉴于市场供求不匹配,莫林在2001年创立Liquidnet, 帮助这些大型资管机构建立一个匿名的交易平台。该平台的平均执行交易规模为100万美元,约为交易所执行规模的200-400倍。

  目前,利贯交易网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独立黑池交易平台之一,如今已经涵盖全球43个市场,拥有约800个机构客户,所管理的资产规模总计高达14万亿美元。2007年, 公司正式进军亚洲市场,目前已登陆11个亚太市场,多达300个机构客户参与交易。

  “对任何一个买方交易员而言,他们在亚洲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流动性,即使最顶尖的基金经理、最高明的交易策略,流动性不足也无济于事,或者交易执行时令市场有悖预期发展,投资策略也无法有效执行。”利贯亚洲亚太区主管波特(Lee Porter)坦言。

  黑池交易透明度提升

  莫林表示,当下全球的监管者们都面临同样的难题,如何监管金融市场上的两个新兴事物——黑池和高频交易。

  其中,饱受诟病的高频交易正成为诸多监管机构打击的首要目标,从而对现有鱼龙混杂的众多黑池交易平台形成“洗牌”效应。

  “监管者所做的是要提高透明度,经过股市闪崩这类事件后,你会发现全球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受到削弱,提高新兴平台的透明度能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莫林认为。他强调目前Liquidnet旗下平台并无任何高频交易,这正是其生存之道。

  高频交易通过在极短时间内买卖以及取消下单来获取利润,迅速地改变买卖价格,从而掠夺巨额利润。近年来,高频交易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引发市场轩然大波,使之成为众矢之的。

  莫林指出,在日本,由于监管者采取鼓励发展的取态,目前高频交易已占据东京证券交易所整体成交的50%左右,“但是很多高频交易并非基于公司价值的基本面因素,交易员们只是利用市场机制的暂时无效漏洞来获取巨额利润。一旦这类交易占整体市场成交的一半以上,这个市场已不再是投资者主导,而是交易员主导。”

  相比之下,全球其他市场的监管机构则对高频交易“另眼相待”。美国期货监管机构CFTC表示,将采取史上严厉措施,限制期货市场中的高频、自动交易,以防止对市场产生干扰,并要求独立交易公司在CFTC进行注册。

  澳大利亚监管者采取更激进的态度,禁止散户投资者参与这类交易,目前高频交易占整体成交额的比例约25%。“如果这类平台的单笔交易规模和交易所的交易规模类似,则要求他们将这些交易量重新回归交易所。这导致很大一部分所谓黑池交易的交易量重新回到交易所平台。”莫林指出。

  同时,莫林指出,目前由投行运营的黑池交易平台的单笔交易规模与现有交易所的交易规模相差无几,“这些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并非针对机构交易者,对现有交易所形成竞争。因此,包括香港在内的全球监管机构并不希望出现太多提供与交易所同质服务的平台。“

  因此,经历一轮“洗牌”之后,存活下来的黑池交易将回归初衷,为大型机构投资者提供大宗交易的场外配对平台,从而对现有交易所交易为主的市场结构形成互补。

  香港黑池交易向左向右?

  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欧洲央行11月陆续公布加强对“黑池”的监管力度后,12月1日起,香港证监会亦禁止个人投资者进行黑池交易。

  这些新规定内容包括,禁止经纪机构向个人投资者提供黑池交易,同时要求加大交易活动的透明,确保经纪机构的自营交易不会比客户的交易优先执行,以及加强风险管理监控措施、备存纪录和汇报要求等。

  波特透露,自2012年10月起,属于港交所参与者的黑池交易平台,包括交易金额的数据在执行后一分钟内,向港交所进行申报,“所有电子交易都有足迹,一旦监管机构对某笔交易存在怀疑,就会要求我们提供包括交易双方的资料等。”

  “作为黑池交易最主要的用户,机构了解其如何运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理解黑池交易中的资金流动、交易偏好以及其交易指令如何与其他参与方互动。香港市场上之前曾探讨过这些问题,而现在这些问题被正式提出及回答。这与全球监管机构提升市场透明度及完善市场结构的努力相一致。”波特表示。

  波特还指出,目前黑池平台中99%以上的交易成交价是在交易所实时买卖差价之间,并非外界想象般大幅偏离市价,大部分配对在开市时段实行。而一旦撮成买卖,成交的数据会实时上报给港交所。

  目前,香港有16个持牌黑池平台,交易规模不足证券市场总体交易规模的2%。根据港交所的数据,今年10月黑池平台上的总成交金额为220.08亿港元,仅占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的1.4%。相比之下,在黑池交易规模最大的美国,根据纽约券商Rosenblatt Securities的数据,今年5月,黑池交易已经占全美股票交易规模的17.45%。

  交易所、资管加入混战

  随着全球各大监管机构纷纷对黑池交易拉响警报,国际顶尖投行们正在重新审视黑池平台的意义。

  “我们看到很多大型投行券商,包括巴克莱、瑞银、瑞信等,陆续遭到监管机构的巨额罚款,他们需要重新评估是否继续保留黑池平台,目前来看运营这类平台的风险远远大于回报,而且并不赚钱。”莫林坦言。

  今年8月,法国巴黎银行旗下的法巴证券就因为提供的黑池交易违规,被香港证监会罚款1500万港元。11月初,考虑到即将实施的新规定,法巴证券宣布关闭旗下黑池交易平台。

  波特表示,“毕竟,黑池只是他们很小一部分业务,监管和披露要求不断提高,保留的意义到底何在?法巴是第一个,但我相信肯定不是最后一个,至少未来一段时间,在香港可能不太会看到有新的黑池出现。”

  新加坡交易所计划在债券交易领域推出自己的黑池交易平台,交易规模、价格和买卖双方的身份同样保密,交易范围包括美元、欧元和日元计价的债券,如果一切顺利,离岸人民币债券也将被纳入。

  “就我所知,全球交易所都希望建立自己的黑池,纽交所已经三次尝试建立进行集中债券交易的黑池。”莫林指出,目前相对成功的是澳大利亚交易所的黑池,其平均交易规模约4000澳元,而Liquidnet在澳大利亚的平均规模则高达200万澳元。

  莫林坦言,造成交易规模巨大差距的核心问题是,交易所处于交易执行的尾端,他们的客户是券商,而Liquidnet的客户直接是买方机构投资者,可以获得一笔完整的大宗交易,而由于券商自营交易的利益冲突,以及考虑到交易所本身交易规模的限制,一笔大宗交易需要分割成很多笔,而交易所通常只能获得一笔大宗交易的一小部分。

  “在新加坡,甚至整个亚洲区内,企业债的交投并没有那么活跃,新交所可能会发现那点交易量不值得运营一个黑池。”莫林认为,美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企业债券市场,如果纽交所都没能成功,新交所的尝试可能面临更大挑战。

  同时,现有黑池的客户们,买方资管机构也悄然加入了战局。11月初,贝莱德、富达、景顺等9家资产管理巨头正式推出自己的黑池平台Luminex,并明确表示这个“俱乐部”不欢迎高频交易者和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的机构。据悉,目前,该平台已有超过70家机构加入。

  “一方面你很难与一个不以赚钱为目标的公司去竞争,但同样没有盈利意味着难以获得新的投资。”莫林认为,按照Luminex现在的“烧钱“模式,可能很难实现持续扩张。(编辑 李艳霞)

  作者:朱丽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