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A股市场震荡走弱了挺长一段时间。
临近年底,眼下肯定会有很多个人投资者心生感叹:天天盯盘,忙碌了一年,没到挣几个钱;2019年也快结束了,所剩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与散户际遇不同的是,2019是机构投资者收获的一年。上涨最多的公募基金的收益已经翻倍。
眼下,无论券商,还是基金公司,陆续在召开年度策略会。在他们所做的2020年的投资展望中,大部分机构继续看好科技、消费;也认为,结构性牛市还会继续。
老实说,笔者不太看好“一致性预期”的题材。打得太满,一旦遇到风吹草动,最终结果可能会较预期出现严重偏离。
从过多年的情况来看,市场主流机构在第一年下半年或者年末作出的一致性预期,在第二年多数难以实现。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年底,很多机构都说“看好18年的5G的机会、5G的市场空间很大”。
但事实呢?5G板块,其机会推迟来了一年,方才来到;它也是2018年熊市的重灾区。
在2020年机构的展望报告中,科技、消费依然是被高看的主题。基于一些高价科技股仍处于业绩释放过程,叠加未来5G换机周期以及可穿戴设备、音响等产品的“美好”发展前景,很多人认为科技股未来一年的表现依然不错。
笔者觉得,经历了大幅上涨过后的一些板块,未来一年出现分化的概率将显著上升。强者中的少部分恒强,但维持强势的个股相比2019年将明显减少。在过去一年的结构性行情演绎过程,科技股或者消费股已经满血复活,绝大多数出现了较大的涨幅。但是未来呢?大概率可能是——个别依然是A股市场最璀璨的明星,板块内部走势或将严重分化。
试想,对于400多元的卓胜微、近300元的吉比特、200多元的圣邦、200元左右的汇顶、近200元的兆易创新、140元的韦尔股份;等等,谁能拍胸脯说,它们在未来一年全部实现大幅上涨?个别出现大幅回落,其实也很正常。
未来,中国的核心资产中,科技的占比正常会有显著提升。但是,具体是哪几只高价科技股脱颖而出,目前真的很难判断。按照现有的技术和公司质地来看,它们都是好公司。但是,眼瞅着它们在大幅上涨了几倍后,投资者如果继续追涨的话,风险是很高的。一旦跌下来,像11月份股价跌掉20%其实也很正常。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是好公司,在他们高位回调20%后,大资金又会兴高采烈地将其买入。毕竟,整个A股市场,数千只个股,好公司的占比并不高!
道理大抵是:就算再好的公司,投资者对其追高也有风险;反之,调整多了,就跌出来了性价比和买点。当预期增长高于目前的估值水平后,那股价高一些也不是问题;但是,如果预期增长不确定,那股价高则令人心慌。
最近在和一些机构投资者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发。说实话,多数机构投资者对于年末的行情,态度是蛮谨慎的、思路是清晰的、心态是放松的。他们中的一些,在10月末就完成了业绩考核,对上涨幅度超预期的品种进行了降仓位,个别进行了获利了结,整体仓位布局相对均衡。
今天遇到的一位行业内相对资深的基金经理,他对当下的市况提了几点看法:1、医药股有点贵;对消费股、科技股态度谨慎;看好传媒。
他认为,大成长板块,尤其以医药生物为主的消费板块和以5G为核心科技板块,已经演绎比较充分,因此四季度可能会休整。
不清楚他说的医药股估值贵,指的是整体,还是那些强势个股或者创新药题材。目前大家看得到的是,最近医药股指数都在冲高回落。
当然,2019年四季度很快就要结束了,很多成长股陆续都在调整,年末后续下跌空间不见得会有多大,个别可能还会出现反弹。但是,风险也不能不防。
与此同时,他也明确指出,2020年最值得关注的是软件、电子、内容创新的传媒行业。
眼下机构看好传媒行业,或许跟未来“炒5G应用”的逻辑不谋而合。过去5G的机会主要显现于科技类公司或者行业;未来可能会导入应用端。
当然,传媒股的质地是参差不齐的。过去一两年,N多只个股相继崩盘,投资的风险也不低。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主题投资基金可能更适合自己。以下,笔者拉了几只规模大于2亿的主题基金,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