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山西闻喜人提起李海仓,仍然用“海海”来称呼他。
这种饱含爱意的称呼,既有亲切和尊重,也有惋惜,尽管他在2003年被枪杀时,已经有48岁了。
山西,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谈煤必钢,是因为煤炭的下游,除了发电和煤化工之外,炼钢是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所以,在山西大地,不仅矗立着赫赫有名的太原钢铁集团,也曾经拥有中国最著名的民营钢铁巨头—海鑫钢铁。
1987年,32岁的李海仓集资40万元,在山西闻喜县建立了第一个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他天生就有经商的天赋,在焦化厂的基础上,李海仓向钢铁进军,在1992年成立了海鑫钢铁集团。
中国的民营钢铁业,既没有人力成本的历史包袱,也没有国有企业制度的条条框框,所以一旦踩上了宏观经济上行期的东风,再加上创始人的魄力和管理能力,便能立刻飞起来。
海鑫就幸运的在这样的东风之下,李海仓用“四个不干”来形容他的企业经营之道:
一是成本不是全球最低的不干;
二是规模不是最佳的不干;
三是技术水平不是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不干;
四是三年收不回投资的不干。
海鑫所在的山西省是资源大省,煤炭和相关原料取于当地用于当地,而闻喜县是全国贫困县,人力资源丰富且廉价,而且在这里,李海仓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他遇到了比自己大2岁的父母官--董鹏翔。
1994年,董鹏翔从运城地委宣传部到闻喜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在此担任父母官长达十年,见证了海鑫钢铁的腾飞。10年里,董鹏翔在海鑫现场办公超过100次,甚至亲自担任海鑫新厂区建设总指挥。董鹏翔对海鑫在闻喜的地位非常清醒,他曾说过,闻喜人“每天3顿饭中就有一顿由海鑫来管”
中国很多地方的民营企业,都是当地最重要的纳税大户,承担着当地最重要的经济职能,很多地方民营企业创始人,是能够坐在当地政府会议主席台上开会的。
海鑫钢铁之于闻喜县,就是类似于这样的地位,海鑫一家的纳税超过闻喜县财政收入的一半,海鑫的崛起使得闻喜从全国贫困县成为运城经济实力最强的县之一。海鑫打个喷嚏,闻喜就会感冒。
2002年,海鑫钢铁资产达到40亿,员工9000余人,成为仅次于太原钢铁的山西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山西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李海仓正式加冕“山西钢铁大王”。
但是这一切,在2003年初迎来最血腥的转折。
2003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李海仓被旧日好友枪杀于办公室,凶手随即自杀。
在李海仓的父亲李春元和董鹏翔的支持下,李海仓的儿子--年仅22岁的李兆会成为海鑫掌门人,在经历了一番“康熙式”的夺权之后,李兆会正式掌握海鑫大权。
地处山西的海鑫钢铁,尽管有煤炭和人力资源优势,但是也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第一个是进的缺陷:
中国的钢铁企业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运费非常敏感,这主要是基于中国铁矿石的含铁量过低,优质铁矿石需要从澳洲和巴西的四大矿山进口,所以中国主要钢铁企业大都沿长江建设和环渤海湾建设,就是从铁矿石运输的角度考虑。
第二个是出的缺陷:
中国的钢铁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但是地处山西的海鑫,满足本地钢铁需求之后,其他产能想要出山西就遇到交通不便的问题,所以,海鑫想要更大的发展,就要克服进、出两个方面的限制。
在李海仓生前,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调整海仓的战略方向,建立了“资产离晋”的战略,准备在福建或者其他沿海地区设厂,然而,他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
和每天泡在钢厂车间的父亲不同,在澳洲留过学的李兆会对钢铁车间并没有多大兴趣,他对资本市场运作的兴趣更高。
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实业做大强之余,以控股或者参股金融机构的方式,来满足实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如今依然名震江湖的民生系就是这种产融结合的集大成之作。李海仓生前就担任光彩事业的地方负责人,也是全国工商联的副主席,可以说,他不仅给李兆会留下了海鑫这块大家业,也留下了一个很好的资本运作平台。
李兆会初期的资本运作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民生人寿、中色股份、民生银行、华冠科技等运作,2007年和2008年,李兆会在资本市场收益超过30亿。
资本市场来钱太快太容易,李兆会就逐渐忘记了钢铁行业的艰辛。他把主要精力从海鑫钢铁转移开来,后期海鑫钢铁主要是由李兆会的姐姐运营,但是无论谁也不能抵挡经济大势,在内忧外患之后,2014年海鑫钢铁的高炉终于熄火。
海鑫钢铁债务危机爆发,2014年6月11日,已经停产3个月的海鑫正式向政府申请破产重整。
李海仓奋斗一生的海鑫,最终倒在了时代面前。李兆会留给大家的谈资,更多的是他和女明星车晓的天价结婚和天价离婚的八卦,以及他后来迎娶的明星程媛媛。
如果要找一年作为海鑫乃至中国民营钢铁的分水岭,那一定是2003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年李海仓死于非命,也是源于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更大的事情。
这一年,在一片掌声当中,新一代领导集体正式履新,开启了新时代。
他们领导全国人民打赢了第一仗--“非典”,在战胜非典之后,人们发现,即使是遭遇了如此重大风险的中国,经济竟然开始过热了。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出口强势增长,中国制造远征世界,同时,让整个中国至今头疼不已的房地产热发端,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需求狂热的时代,各种原材料和能源都是稀缺的,当然包括钢铁。
2003年海鑫总产值超过50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为当地财政贡献3亿元,成为历年来海鑫发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2004年,海鑫中标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依据合同,海鑫将为杭州湾大桥工程提供价值1.6亿元的优质钢筋。海鑫完成总产值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同年,海鑫被评为纳税全国民企第一。
这样丰厚的利润,刺激着所有民营钢铁巨头们,在南方的江苏常州,铁本钢铁的戴国芳也兴奋的憧憬着未来。
2003年是钢铁业最好的时代,谁也没想到,这一年会是由盛转衰的开始。
和李海仓一样,戴国芳有着贫苦的出身,他们有着民营创业家相同的特点:俭朴而又勤奋。
戴国芳骨瘦如柴,除了吸烟,几乎没有其他爱好,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不喝酒,经常是在工厂食堂招待客人。他永远精神抖擞,走路飞快,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绝不显得粗野,开口闭口都是钢铁。
如果不是时代的悲剧,他很有可能会成为钢铁界的任正非。
1996年,34岁的戴国芳注册成立了铁本钢铁公司,在此之前,他已经和钢铁打了超过20年交道,铁本之意,以铁起家,不离本业。
面对国内对钢铁的巨大需求,戴国芳想把铁本的产能提高到200万吨,海鑫在巅峰时期的产能是300万吨,所以戴国芳最初提出的产能目标并非不可实现。
但是求功心切的当地政府并不这么想。史玉柱的巨人大厦开始只想盖18层,但是在领导的支持下,最终要盖78层,压垮了史玉柱。
戴国芳的200万吨钢铁产能目标,在领导们的支持下,最终被加到了840万吨。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既需要土地,也需要资金,更重要的是,需要国家相关部委的审批。
实际上,在2015年供给侧改革之前,就有过一轮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
2000年,中国的钢铁产能跃升到1.29亿吨,全国钢铁实际上已经过剩,国家经贸委、国家冶金工业局制定了钢铁行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发展政策。
但是国有钢铁企业限产,却管不住民营钢铁企业扩产,原冶金工业局法规司司长董贻正,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只限大,不限小,而且是放小;限内放外,走私进口激增“。
也就是说,民营钢铁企业发展的蛋糕,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国有钢铁企业中切出来的。
在这种思路主导下,如此大规模的钢铁产能上马,想要过关相关部门的审批,可谓困难重重。
但是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铁本840万吨钢铁产能的项目被拆分成7个子项目和1个码头项目分别上报,在建设用地的审批上,也是化整为零,拆分成14个土地报批,最终通关。
地方政府考虑的是怎么加快地方发展,此时,中央考虑的是怎么控制经济过热,宏观调控在酝酿之中。因为在当时,钢铁行业已经像钢炉中的火一样烫了。
2002年,全国钢铁行业当年投资总额为710亿元,比上年增长45.9%。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7亿元,同比增长96.6%。
2003年底,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对钢铁行业“迅速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势头。” 刚刚看完文件,2004年第一季度钢铁行业又完成投资334.9亿元,同比增长107.2%,宏观调控遇到了挑战。
响鼓要用重槌,宏观调控要实现效果,就必须先杀人立威,要有一个重量级的标本,戴国芳和铁本不幸成为这个标本。
2004年,中央九部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铁本,在经过调查后,铁本案被定性为“一起典型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严重失职违规、企业涉嫌违法犯罪的重大案件”。
而后,新华社发布通稿,公布关于调查组认定的铁本所涉及的五大问题:地方政府越权分22次将项目化整为零分拆审批、违规征地、铁本提供虚假财务报表骗取银行贷款、铁本违反国家固定资产审贷和现金管理规定,以及大量偷漏税。
2006年3月28日,铁本案在常州市中级法院开庭。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都派出代表旁听,铁本方面则由17位知名律师参与辩护,案卷多达290本。
但是,最终戴国芳等人被控的罪名只有一条:虚开抵扣税款发票罪。
也就是说,两年前通稿的五大问题并没有落实。
而对于虚开抵扣税款发票罪,双方也是激烈辩论,在一定程度上,这是钢铁行业的潜规则。
一位业内人士评论:假设铁本不遵循这个潜规则,铁本的成本就比同行高,而一旦铁本遵守所谓的行规,‘法虽不责众,但中国的问题是可以选择性责罚’。
只不过,板子打在了铁本身上。
但是有一点要说明:铁本事件中,没有一个官员是因为受贿贪污、官商勾结的问题落马。
铁本落幕后,铁本的东安老厂开始由本地的鑫瑞钢铁收购,2007年,鑫瑞钢铁由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沙钢收购,铁本最终遗憾收场。
而此时的江苏沙钢,则迎来了发展最快速的时刻。
在钢铁人的圈子里,沙钢创始人沈文荣是一个矛盾的人,一方面他对大价钱引入最新的钢铁技术和生产线从不犹豫,另一方面,他又是成本控制的典型。
在1986年更名之前,张家港市的名字叫沙洲县。1975年,沙钢集团前身沙洲县锦丰轧花剥绒厂决定搞钢铁。
1984年,沙洲县锦丰轧花剥绒厂迎来了新厂长沈文荣。沈文荣改变了从前产品线杂乱的局面,收缩产品线,只生产窗框钢。
1988年重新调整战略布局,从英国进口生产线生产螺纹钢,1993年,沈文荣投资13亿引进了最新的短流程设备,从德国引进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从瑞士引进了六机六连铸机、从美国引进了全连续高速线材轧机。
在引入新技术新设备面前,沈文荣从不吝啬,而他的魄力在“凤凰”项目上展露无遗。
2001年,蒂森克虏伯的“凤凰”钢厂因为成本高昂,竞争力丧失,已经濒于倒闭,管理层已经开始四处寻找买家。
沈文荣最终全部吃下,他采取的是很极端的方式,整体搬迁。在全世界惊叹的中国效率中,沙钢在德国将25万吨设备拆解,然后运往中国,重新安装。
整个过程沙钢累计投入达200亿,被称为欧洲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搬迁,沙钢的产能直接跃升至1000万吨以上,成为国内钢铁巨头。
请注意,这个过程也在钢铁宏观调控过程当中,只不过沙钢跑赢了时间。
该项目在宏观调控之前获得了全部合法手续,而且因为是分期投产,宏观调控发力时一半设备已经投产,还有一半也进入收尾阶段,“如果当时全部是半截子工程,肯定不行”。
2005年开始,中国国有钢铁行业迎来兼并潮。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鞍山钢铁与本溪钢铁合并组建鞍山钢铁集团,山东莱钢与济钢合并组建山东钢铁集团,河北的唐山钢铁与宣钢、承钢合并组建河北钢铁集团,湖北的武钢收购鄂钢和柳钢组建武汉钢铁集团,2016年上海宝钢与武钢集团合并,成为国内钢铁乃至全球钢铁的巨无霸。
在这个过程中,江苏沙钢,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之一,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兼并收购,是最好的一条路。
最终沙钢将淮钢收购,完成整合。
沙钢的成功,不仅仅是魄力和整合,还有着惊人的成本控制能力。由于钢铁行业的原料和终端价格竞争激烈而透明,能够在过剩的背景下实现盈利,这说明沙钢无敌的成本控制能力。
可以说,民营钢铁企业的利润,是一分一分积累出来的。
沙钢今天的成功,沈文荣功不可没,他们这一代钢铁人都是工作狂,沈文荣很长时间每天工作16小时。
沈文荣的工作激情从一件事上可以看出,1997年,沙钢决定与浦项制铁投资合作不锈钢板项目。为了拿到批文,沈文荣先后7次进京向有关部门汇报。一次,他去冶金工业部汇报,不料部长去了海南,沈文荣立即坐飞机追到海口,可部长又下了铁矿,他又连夜赶路250多公里追到矿上。后来高层批了四个字“下不为例”,这个年生产不锈钢薄板15万吨、热镀锌板15万吨的项目终于让他拿下,到2006年7月底第三期工程已经投产。
民营钢铁如斯,国营钢铁如何呢?
2010年7月13日天津整合重组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四家国有钢铁企业资源,联合组建国有独资公司渤海钢铁集团。
渤海钢铁集团正式成立。
仅仅8年后,2018年8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提出对渤海钢铁集团破产重整的申请,渤海钢铁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最终,渤海钢铁被民营的德龙钢铁集团收购,通过对渤海钢铁企业重整,德龙将实现3000万吨钢铁产能,成为新的钢铁巨头。
德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立国反思称渤钢破产时说了三个问题,一是管理漏洞巨大,二是财务包袱沉重,三是企业干部没有市场化意识。
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管了几十位局级干部,每次开会都不研究数字,干得好都是拿数字来交流,干得不好的就是给你讲故事。这个核心问题背后就是观念的落后”。
这一轮钢铁产能过剩,和随之而来的供给侧改革,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出狱后的戴国芳重新杀入钢铁行业,成立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他仍然简朴如昔,吃住在工地上,他的专业、激情和梦想,将助他重新开始。
只不过,他又不幸撞上了这一轮供给侧改革,一个人一生遇到两次大的行业调整,这种概率有多大呢?
幸运的是,这一次,他不是祭旗者。他需要时间,被巨人大厦压垮的史玉柱能东山再起,我们相信戴国芳也能。
和沈文荣给自己儿子起名叫沈彬和沈谦不一样,戴国芳给自己儿子起的名字—戴笠。
也许,这能解释他们两个命运的不同。
在钢铁行业这样一个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里,能够叫的出名字的人,本身就是传奇。
向传奇致敬。
民营钢铁,是用汗水、泪水和血一起炼成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