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坤鹏论:满眼股市信息看不完 投资新手最该多读经典书

坤鹏论:满眼股市信息看不完 投资新手最该多读经典书

 

 


本文的重点清单

1.为什么不建议你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网上的新闻和信息?

2.为什么选择投资相关图书时要重点看作者和出版时间?

3.为什么要对投资图书中介绍的投资方法打问号?

4.为什么曾经流行有效的投资方法如今却黯然失色了?

5.为什么真正的投资高手从来不自夸?

6.为什么大部分基金经理都表现平平?


一、不要成为勤奋的即时信息获取者

客观讲,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想当韭菜,而且大部分投资者也非常勤奋,只不过他们的勤奋常常用错了地方。

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比努力重要的典型代表之一。

方向错了,南辕北辙。

虽然就像地球是圆的,怎么走都能回到原点。

但这是建立在你有充足的时间和体力的情况下。

到了股市,最关键的是,你有没有那么多钱赔得起!

坤鹏论认为,要想学投资,第一就是不要成为勤奋的即时信息获取者。

什么叫即时信息?

也就是网络、报纸、杂志中那些金融、经济、投资的新闻信息。

这样做的最大缺点就是花太多时间,学习效率还低下。

并且,坤鹏论一直在讲,信息是金融的能力,金融就是信息背着金钱四处游走,而这里讲的信息主要就是那些即时信息。

即时信息!即时信息!

其最大的优点是时效,最大的缺点也是时效,和经典的图书相比,它们的知识贬值速度太快。

而且,但凡即时信息,往往90%是有人故意发出的噪音,投资新手一般很难辨识其真假。

金融世界的噪音往往都会披着华丽的外衣,表面光鲜亮丽,里面藏着险恶的内心。

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触,某个知识或技能在刚入门的时候,往往看别人说什么都有道理,投资也一样。

如果不是需要花钱的知识或技能,那还好,但投资不一样,它是用钱换经验。

不少网上和报纸杂志上的信息,就是召唤韭菜的广而告之,跟着买股票,通常下场很惨。

就算有非常棒且有用的文章,但因为篇幅有限,其完整度和图书差得很远。

一般来说,作者会在内容上默认将初学者过滤掉,不会详细讲解他们认为“谁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而这些“谁都应该知道”的常识,偏偏就是投资新手最大的拦路虎,常常造成“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咋就不认识了”的情况。

正像坤鹏论专栏正在讲的财报分析中就有不少,比如:权益工具、减值准备、计提、商誉、非衍生金融资产等。

要知道,所有高级的知识必然是踩在初级知识搭建的台阶之上才能明白。

缺了初级知识,谁能一步登天呢!

大多是一步踏空!

所以,这样懵懵懂懂的学习效果还不如到市场买卖来得实在。

就像买了一盒数量不齐的拼图,最后不是拼不出来,就是花太久时间。

有人会说,人家巴菲特每天还阅读大量报刊呢!

是的,有经验、认知高的投资者自带信息过滤器,他们会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而新手很可能氧气没吸到,吸了一身毒气,久而久之,还上了瘾,戒都戒不掉。

不过,如果你有朋友靠每天上网、看报纸学投资,千万别劝他,因为你会被人家嫌弃和讨厌。

就像坤鹏论这样,不总是被人数落——只会讲道理,不讲实战!

坤鹏论:满眼股市信息看不完 投资新手最该多读经典书

 

二、读书才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长期投资

可以说,读书是人生中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长期投资,一本好书的价值,远远超过它的价格。

试想,买一本书也就几十块钱,相当于你花几十块就买到了专家一辈子的经验,还是经过了专家个人以及图书编辑的不断梳理与提炼。

投资就是用钱买经验,假设一本书中只有一条对你有帮助,也相当于为你省了不少钱。

怎么算,怎么都是超便宜、越划算。

有朋友会说,既然如此,那就多看书,多多益善。

其实,绝大多数人也就是说说而已,有人曾根据Kindle的数据统计过,除小说外,对于像投资、经管、科学等图书,相当多的人会在30%的部分止步。

也就是没多少人真正能够看完一本书,现实中,拥有书的人众,读完书的人少之又少。

在看书上,大家肯定认同买书便宜,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看书很贵。

比如:一本书你花30个小时看完,假设你月入1万,工作日22.5天,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你的时薪就是55.56元,30个小时就相当于1666.67元。

看这本书就相当于你拿1666.67元来投资自己。

值不值就是个关键!

所以,看书最重要两件事就是:

一,一定要看好书;

二,看书还要快!

投资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它比较像艺术。

只要沾上艺术,往往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说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而坤鹏论曾说过,人类只要遇到财富和生命这两件事,都会变得毫无理性可言。

也是,活得久再加上有钱花不完,谁不当这样的人生大赢家呢!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关于这两个话题的图书永远层出不穷,经久不衰。

如果我们把关于股票投资的图书汇聚起来,你会发现它们完全可以填满整整一座图书馆。

华尔街机构与投资者的写书风潮大概源于一九七几年,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图书就是最好的自我宣传手段,而且,其吸引韭菜的效果绝对比其他任何一种宣传形式更加有效和持久。

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到如今股神只有一位,他叫巴菲特。

而坤鹏论以前也曾写过,历史上堪称最伟大的投资者数来数去,也就是二十几个。

就像约翰·博格尔所说,“统计表明,需要花70年的时间来追踪一个投资经理的业绩才能判定他的成功是归因于天分还是纯粹靠运气。”

牛市皆股神,熊市一来,股神纷纷破产。

坤鹏论:满眼股市信息看不完 投资新手最该多读经典书

 

美国投资界曾经有本特别畅销的书叫《股市奇才:美国股市精英访谈录》,其中讲的几乎全都是天才交易员或投资者如何在短期内取胜股市,作者在其中记录了很多高手的经验技巧。

但是,就像一位投资高手所评论的:“作者在书中讲了无数在我看来完全是雕虫小技的东西,这些雕虫小技并不可复制:它们在某些人的身上成功了,不等于可以在你身上成功;在某个阶段成功了,不等于可以在其他时候成功,我觉得,这种书投资者可以不读,不会有任何损失。”

因此,坤鹏论建议你在选择图书时,一看出版时间,二看作者。

首先,经过20年以上时间考验的书,才值得一看。

就像经历了牛熊周期的成功投资者才算阶段性成功。

而真正的投资大师,最少也要在多轮牛熊,甚至大熊市下,还傲视群雄。

就像巴菲特,牛市时他的业绩平庸,熊市时却总能跑赢,甚至大幅度地甩开大盘和机构。

一般而言,每次大熊市,总会有一批投资明星和他们的书消散在风中。

紧接着,新一批投资明星则带着他们的书闪亮登场。

如果一本投资图书能够存活20年,甚至是50年以上,经过了多次的市场考验,至今还不断再版,那只能说明,其中必然有一些好东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有其宝贵价值的体现。

名著就像金子,永远发光。

股票投资,410年,本质一点都没变,这就使得其中最基本、最简单、最直击本质的道理,从来不会过时,比如:人性、心理等。

所以,如果你是价值投资者,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必须要看,因为网上对他的种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坤鹏论甚至认为,大家过于捧巴菲特,而大大低估了其恩师格雷厄姆。

其他图书,可以参考坤鹏论以前写的《这些投资经典名著 你不能不读》。

第二,你要明白,道理不变,但方法往往此一时彼一时。

虽然股市的本质从诞生到如今未曾改变。

虽然股市的八赔一赚一半的基本比率也没改变。

虽然投资者追涨杀跌盲目贪婪和恐惧的人性未变。

但是,不同时空背景,分析方法和投资工具都不一样了,甚至有了很大差异。

曾经,股市的图表都能整理成杂志卖钱;

曾经,K线都要自己用笔画;

曾经,上市公司的CEO可以比较方便地约见;

曾经,买卖股票还要红马甲代为下单;

……

所以,那些时候出版的图书中的有效分析方法,换到今天是不是仍然适用,你必须都要打个问号。

格雷厄姆曾对流行的投资方法进行过分析和批判。

首先,被他否定的策略是道氏择时交易法。

它就是国内投资者常说的顺势交易,或是趋势交易。

这种策略把市场超过某个特定点位视为突破,随后进行买入或卖出操作,这种方法被A股大量投资者所采用。

格雷厄姆曾指出,道氏交易曾经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但1938年之后的30年里,严格按照这种方法交易的收益还不如直接持有道·琼斯指数。

不少经验丰富的A股投资者也发现了这一点,道氏择时交易法则在市场形成大趋势时非常有效,但在震荡市中,很容易因为过多的错误信号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

道氏择时交易的另一个风险是自我毁灭,当大多投资者都采取此策略时,会加剧上涨或下跌。

相当危险!

当然,从我们A股的实践来看,向上或向下突破某个点位后,市场合力造成的暴涨暴跌意味着超短线交易机会。

不过,随着投资机构普遍采用程序化交易,甚至高频交易,个人投资者已经很难在超短线领域与专业机构竞争。

第二个被格雷厄姆批判的策略是:简单的低买高卖。

比如股价大跌后买入,股价大涨后卖出。

这种策略在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多个市场都遭遇惨败。

为什么?

只因熊市不言底,牛市不言顶。

抄底猜顶,在哪里都是投资大忌。

格雷厄姆批判的第三个策略是,乘式投资方法。

它类似于我国部分投资者采取的网格投资法,在股价下跌中分批买入,上涨时分批卖出。

格雷厄姆认为,严格执行这一方案的投资者或许会带着一些利润离场,但是,难以获得重新进入市场的机会。

因为这种方案只在下跌时买入股票,如果遇到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牛市,连续几年只涨不跌,这些投资者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上涨,自己却不能买,他们相当于被市场抛弃了。

所以,曾经的投资方法不是不能看,关键是看道还是看术。

坤鹏论推荐你着重看其道,也就是为什么采取这种方法背后的道理,这样,对于提升自己的认知相当相当有帮助。

我们要相信古人的那句名言,万变不离其宗!

第三,要知道书作者的身份。

坤鹏论一直说,人一张嘴,每句话就带着他的立场。

就像你去听投资的讲座,如果老师是基金经理,他肯定会把指数基金、ETF等吹到天上去,并不断警告你,普通人根本玩不转投资,别痴人做梦了。

基金经理代表的是基金,基金赚的是什么?

对的,是管理费,只要投资的人多,投资的钱多,他们首要焦点并不是投资者赚不赚钱。

坤鹏论:满眼股市信息看不完 投资新手最该多读经典书

 

之前坤鹏论曾介绍过一本书——《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当年也是火火的畅销书,可惜即使它再火,依然无法唤醒多少人。

该书的作者叫小弗雷德·施韦德,曾经在华尔街干过几年职业交易员,可见并非闭门杜撰。

书的开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造访纽约的乡下游客被带去参观华尔街。

在港口,导游指着停泊在海港的游艇说:“金融,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所有人都能靠它赚了很多钱。”

首先他指着一个方向说:“那是银行家的游艇。”

接着,又指着另外一个方向说:“这是经纪人的游艇。”

天真的游客问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客户的游艇哪去了?”

这个故事到此结束。

因为客户没游艇。

施韦德在故事后面陈述总结道:“每天收市后,经纪人赚的钱漫天飞舞,而客户赚的只有可怜的涓涓细流。”

坤鹏论一直不断告诫大家,金融业绝对是个认知高门槛行业,再叠加财富让人的疯狂不理性,它长期都在赚信息不对称的钱。

简单两个字——忽悠。

甚至,买卖双方永远都处在博弈的关系,而不是你所想的携手共赢。

就像坤鹏论的朋友举的例子:

“如,我想忽悠你,买一只挂钩印度股市的产品,就会和你说,看,印度股市,10年涨了10倍。但不会告诉你,同期印度汇率,相对美元贬值了90%。”

通常出投资类图书的作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基金经理

他们操作的是别人的资金,而不是自己的资金。

这就造成他们道出的方法和理论,基本出自投资教科书,而这样的方法和理论则是,教人怎么帮别人服务操作资金管理资产。

显然,如果你是个人投资者,这中间就会产生偏差。

而基金经理需要的是基金投资者持续多年投入,比如:10~20年。

为了吸引投资者,他就要着重资金成长的平滑性,也就是管理资产增长曲线,最理想的状态便是由左下向右上成长。

一旦波动剧烈,基金投资者可比股票投资者更敏感,比如:出现太大的下跌,就会迎来蜂拥赎回潮,这对基金的打击非常大。

而且,他们写书写文章,目的性很强,难免会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反正没多少人真会去验证真伪。

(2)被时间验证过的投资大师

从严格意义上讲,巴菲特也算是基金经理,特别是他最初创业的那些年。

现在呢?

伯克希尔已然被划分到了保险行业,而巴菲特就算是这家超大型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

其实,只要是用别人的钱进行投资的,都可以算是基金经理,只是像巴菲特以及避险基金的操盘者,前者是自己公司的投资,后者则是仅服务于富人的投资经理,所以和普通基金相比,比较没有老王卖瓜的问题。

而且,他们的操作比较有弹性,追求的是“绝对报酬”,所以更值得咱们普通投资者参考借鉴。

当然,越是大牌,越是成绩斐然,越是有人愿意模式,想复制成功。

像巴菲特,虽然他自己只写致股东的信,但因为几十年骄人的战绩,股神的光环,以及830亿身家的巨富,都让他一直是出版界的香饽饽,所以,写他的书很多,但也严重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

不过,语言的关系,国内出版社会在国外相关图书中进行筛选,择优而引进,这等于帮我们过了一遍筛子,能够看到的中文版,基本都还不错。

总的来说,再接近、再懂巴菲特,也不是巴菲特,这类别人写的书还要多看,多比较。

如果要更懂巴菲特,最好能够通读一下他亲笔写的致股东的信,可惜的就是不够系统。

有些投资大师也会自己写书,比如:格雷厄姆、彼得·林奇、利弗莫尔、索罗斯、芒格、菲利普·费雪等,这样的书更加原汁原味,更容易理解其本人的思想。

不过,它们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本身的写作水平和文字驾驭能力,像菲利普·费雪的文笔实在不敢恭维,连他的儿子似乎都受了他的传染。

而索罗斯写的书,被公认地难懂,甚至《经济学人》杂志刊登匿名书评:“由于他的名气,他的书总有人买,总有人出版,苦于资金不足的学者也会对他的书说些奉承话。但是这些事情无法改变他的书写得不好的事实。”

总的来说,被时间验证过的投资大师的书,比较值得推荐。

坤鹏论:满眼股市信息看不完 投资新手最该多读经典书

 

(3)散户中的高手

这类书比较良莠不齐,有些真心拍案叫绝,让人感觉“高手在民间”,但也有不少完全是标题党的套路。

读散户高手的好书,最大所得是接地气,可以看到一个投资者的成长过程,还有一些操作层面的经验和细节。

(4)真正的高手不自夸

要想辨识书的好坏不难,因为真正的高手不会强调投资方法,更不会吹嘘自己如何如何神准。

他们明白,在股市中投资方法没有对与错,而股市根本无法预测。

正像坤鹏论之前所说,所有的投资方法只是让自己的胜率占有一点优势,而不是保证100%赢。

真正高手的书通常会强调,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因为只有领悟到这一层面的投资者才可以股市长赢。

但是,实话讲,这样主题的书并不好卖。

有些基金经理写的书,除了娱乐价值外,作者在整本书总是不断地吹嘘自己如何工作卖力、思维敏捷、投资成功,然后就是如何如何赚了大钱。

但是,就像坤鹏论以前在运气的主题文章中所写的,大量很牛的基金经理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他们的分析一半正确,一半错误,当他们正确(或是说运气好)的时候,他们赚大钱,可是当他们运气不好(或是错)的时候,他们亏的是别人的钱。

坤鹏论一直强调,不管你多聪明,多卖力,想把宏观经济和企业的基本面真正弄明白,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你弄明白了,也不见得就能赚钱,因为基本面长期内可以被另外的各种因素所抵消。

关键的关键,短期,甚至是中期,运气是最重要的。

就算以上难关都被克服,还有一个股市先天无法解决的难题,也就是把握买进和卖出的时机。

虽然,基金经理在花费了大量精力,甚至创造出了不少方法和指标,甚至堪称迷信的招数,但是,它们都有缺陷,都有不灵的时候。

最终导致基金经理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其实,绝大多数基金的表现相当平平,这是历史数据给出的最客观的结果,就像坤鹏论之前在文章中也用数据给出的建议,只要我们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很容易战胜基金。

当然,从收入上讲,我们可能无法战胜基金经理,除非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卖铲子,而卖铲子和挖黄金在商业模式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选书要注意作者本身的角色很重要,因为,有些方法你即使学会了,也可能由于所处角色不同,对自己的投资没帮助,甚至是错误的概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