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当美股动不动熔断时,A股却表现抗跌。
3月13日,在某次新闻发布会上,领导自信地说:A股有韧性。
听到这句话,刚开始大家还挺高兴。
但没过多久就发现:一直期待的“大放水”,一次又一次地落空。
而A股,也终于慢慢失去了“韧性”,开始变得任性起来。
周末,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并且明确货币方面“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财政方面,推出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券等等三驾马车。
昨天上午,央行出手“降息”——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
但盘面竟对这些利好毫无反应,创业板一度不管不顾跌了3%+。
截止收盘,两市全线调整,沪指跌0.9%,深成指跌2.03%,创业板指跌2.28%。
成交量萎缩到6331亿,继续创年后新低。
两市仅41只涨停,却有50只跌停,市场情绪再度进入到了绝望的“冰点”。
有人可能会说,应该是因为A股被外围拖累了吧。
但问题是,澳洲股市创下了本年度最大单日涨幅,而日本、韩国股市今天都低开高走,美股期货也波澜不惊,刚刚开盘的美股也是上涨的……
A股,说好的韧性呢?
难道真的因为希望一次次落空后,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带了吗?
我觉得,A股不再“韧性”,开始“任性”,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流动性未见边际改善。
大家应该记得,在之前的夜报中我曾说过:A股短期的主导因素主要是“资金面”,而非“基本面”。
2月3号之后的宅家牛,主要是“流动性过剩”所致。央妈放水+全员宅家炒股,最疯狂的时候,两市成交量一度达到1.4万亿。
但是,伴随复工率提升,新股民离场,资金“脱虚向实”;因为美股大跌,外资净流出;因为股市持续暴跌,基民每天大量赎回ETF;更重要的是,央妈也不再放水。
所以,最近这几天两市成交量连续萎缩到只有6000多亿,比最高峰下降了一半还多。
这样的流动性背景下,A股何谈韧性呢?
第二,稳增长政策落地尚需时间。
3月中旬,流动性开始收紧,但A股之所以还有韧性,主要是因为,“稳增长”政策开始发力。
那段时间,在政策的不断催化下,新老基建贡献了主要的“赚钱效应”。
但是,看到美国两万亿美元刺激法案后,市场不高兴了:我们的10万亿刺激方案在哪里啊?
虽然327政治局会议明确了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但正如我昨天在《我们站在历史的左侧》中分析的,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提高专项债等具体政策,可能要等到两会才能落地。
政策影响市场情绪面。所以,政策的空窗期也会成为行情的空窗期。
第三,下跌就是下跌的理由。
上周二,周三指数反弹时,我一再提醒:熊市中,每次反弹都是骗炮。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趋势的三大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掉头。
如今下跌趋势已经形成,短期的反弹往往很难改变长期的走势。
更何况,那几天的反弹主要是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超跌板块领衔。
这样的反弹,注定了不会变成反转。
在熊市末期,市场“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就算是利好都有可能会当作利空来处理。
所以,下跌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下跌就是下跌的原因。
除非有大的事件来改变这种趋势。或者等市场慢慢出清。
但是,大家也不必太过悲观。
我们也要看到,今天有很多积极的信号(小趋势)。
比如,超跌的新基建(5G,IDC,特高压,充电桩),老基建(设计,钢结构)等今天都有不错的反弹。也贡献了将近10个涨停。
老读者都知道,我反复强调过:基建和消费是中期机会。所以,它们短期调整之后,方向大概率仍会向上。一旦它们开始企稳,那么指数也就稳住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