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张仕元:股权质押风险早就埋下 A股欠缺一次长牛市

导语:春风化雨、跨跃腾飞,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第40年。从1986年中国迎来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600651,股吧)至今,中国股市也走过了30多年的进程。“腾讯证券研究院”推出特别策划栏目《我是传奇——资本市场30年风云录》,邀请资本市场的见证者、参与者,讲述“我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故事”,与读者一同见证中国资本市场30年沧桑巨变。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张仕元:西南证券(600369,股吧)首席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见识了“菜市场”上买卖股票

1993年我在四川大学读研究生就开始接触股票。第一次是我和同学去当时中国资本市场的三大圣地之一成都“红庙子”,一条200米左右的街道,据说鼎盛时人山人海,交通完全堵塞。人们在路边摆摊买卖,放一个牌子写着某某股票,高声叫买讨价还价,如上菜市场一般,股票主要有四川长虹(600839,股吧),四川盐化等,这些股票当时还没有上市,后来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

张仕元读大学时,1991年摄于四川大学图书馆

当时成都红庙子有一个很小的交易厅,和现在银行营业厅差不多,电子屏幕上显示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几十只股票价格,很多人在柜台前填写买卖单子。我以前也知道股票,看过很多新闻,包括深圳疯抢股票认购证的事,但是身临其境的看股票交易,包括价格的跳动,感觉还是比较新鲜的,那算是我第一次认识股票。当时,最便宜的只有宝安权证,四块多钱,其他的股票都是十几块钱,那时候也没钱炒。

1994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进入了丽珠集团(000513,股吧),它是当时全国医药行业首家A、B股上市的公司。我第一次做股票是在1995年元月,还不是我自己开的户,买的白云山(600332,股吧),股价很便宜,一周左右赚了20%多,觉得挺有意思。从1995年开始,稍微有点钱就往里面投,到1996年的时候小有所赚, 1997年时候上半年也还是赚钱的。可惜好景不长,1997年下半年我就开始赔钱。我当时同时在忙三个事情,第一个是炒股,第二个是准备职业药师考试,第三个是惦记着足球比赛(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股票赔了,执业药师报了三门,三门都没过,足球比赛也输了,那时就很郁闷。而且我当时在丽珠集团做很有前途的一个项目,也出现一些问题,面临着两难选择。

我当时面临着人生的一次职业选择。第一、公司1994年是高峰期,以后逐年走下坡路,到1997年时,工资都发不出来了;第二、当时做生物技术行业的环境不太好,大的生存环境有些严峻;第三、在车间培养真核细胞很忙,轮流吃完饭,以至于我最瘦的时候体重只有108斤,和刚入大学的时候差不多,身体有点吃不消了。

刚好西南证券招聘医药行业分析师,头一次面试的时候,他们从北京到深圳面试,我没有遇上。元旦我刚好回家,给老父亲过生日,就顺路去了一趟北京,面试完后感觉挺不错,就这样真正参与到证券市场了。

医药行研是带我进入资本市场的一个拐棍。

我进入证券市场一不为官,二不为钱。我一直有个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整个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的软环境。做医药行业研究,当时没有数据,全靠自己查资料,积累汇总。

我用电脑打字都不是很利索,很多稿子是先用笔写,再让我同事帮我打出来。我认为做行业研究,第一、专业基础知识很重要,尤其是那种行业门槛比较高的,我为了写文章,周末经常去泡图书馆。第二个,除了专业技术以外,还得懂经济和市场需求,要懂得相应的市场前景,包括产品的定价。刚开始比较多产,基本上每周都写好几千字,积累的比较多,写的也多。在中证报发了很多文章,其中有个连载的九篇文章,对当时中国生物行业的几个品种和行业情况做了系列分析,文章发出以后反响很大。野村证券的人慕名找过来了,说还有一篇文章我没有收到,你能不能打印给我。这让我觉得自己以前学的和研究的,跟资本市场第一次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对接。

为了能够深入研究,我首先大量的积累数据,那时没有数据积累,很多数据从年报、行业协会、包括国外的专业媒体获得。尽量开阔视野,对行业和经济大环境进行了解,因为行业的生存环境和大的环境是密切联系的。通过那一阵子的深入研究和积累后,我在资本市场的医药行业研究里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那时只要我能发现医药上市公司的造假,肯定就写文章进行批评。有个记者说我在金融街(000402,股吧)国际大厦里面每天扛着枪,拿着瞄准镜,对造假的上市公司,偶尔开几枪。当时经常写文章批判的那几家上市公司,好多都不存在了,退市的也不少。当时做研究就比较实在,也没有那么多上市公司大面积造假。

行业指数研究我从2001年开始,当时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基金开始兴起,有行业配置的需求。同样是一个基金,比如说80%或者70%的股票仓位,具体的行业该配多少,这里面是一个学问,比如汽车、钢铁、有色和消费等行业,包括后来的做指数配置,其实也是一样。一个好的资产包,它一定是随着市场和价格在波动,配置也有增减。在国外有很多行业景气指数,是需要采集原始数据。但是对于我们来讲,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或成本去采集,那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能够跟踪行业波动,继而预测市场波动。

我把整个行业的经济数据,包括这个收入、成本、利润总额,还包括价格、产量等等一系列数据,选出来几十个,然后和二级市场行业指数的波动,和相关行业龙头的股价波动做关联度分析,最后就找到了比较契合的关联指标。同时这些指标刚好有一个时间周期,等发现信号以后,给了你一个多月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窗口。

这期间你可以去和机构交流,引导投资者,最后实施买入。这套体系相当于能够把握几十个行业,当时做了国家统计局的39个大类行业,42个细分子行业,总共加在一起是80多个行业。做完以后,有些行业相关度不是很好,有些行业相关度是非常高的。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这套体系还是管用的。

我做行业研究做到2004年、2005 年,之后基本上就没怎么写了,但是大的面还是没有放弃。我认为做行业研究,不是说在资本市场挖几个好股票,我进这个行业的梦想是改变生物行业的环境,实际上最后这个梦想还真实现了。

2004年我参加了中国生物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是国家的一个大规划,我做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报告里关于行业内的很多关键数据都是我提供的。 这个报告通过以后,中国生物产业政策和投融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包括产业园区的形成,投融资体系,产业方面政策倾斜等等。所以做行业研究最后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就告一段落了。

医药行研相当于带着我进入资本市场的一个拐棍,但拐棍这么多年来,一直舍不得丢。虽然我后来不写行业报告,不写公司分析了,但我觉得这个领域很有意思。

后股改欠几个补丁 导致现在股权质押等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近30年来最重要改革之一,它解决了大股东的积极性问题。以前股票涨跌和大股东关系不大,股权分置改革完了以后,就发现和大股东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股改之前,法人股是不流动的,质押也不值钱,但是后来全流通以后就值钱了。但是后股改工作没有跟上,全流通后又导致了新的问题。换句话说,后股改工作还欠几个补丁,导致了现在股权质押等问题。

股价有几个构成因素:第一、净资产,不管是实收资本,公积金积累,还是未分配利润,都是实实在在的。当然,净资产有部分也是股民认购溢价所带来的。第二、发行新股和二级市场推动提高股价,大股东所拥有的资产有两个溢价,一个是新股发行带来的溢价增量;一个是市场中投资者买卖的二级市场溢价。比如说某个上市公司以前每股只有一块钱,它高价发行变成3.5元,然后二级市场投资者再买卖,把它买到7元,从1元到7元,增长了6倍。以前上市公司如果去抵押,每股一块钱,可能银行最多给它抵押每股五毛钱或六毛钱。但是现在上市公司每股7元,银行对折抵押3.5元,它就有好几倍的增长。这也是目前股权质押风险的来源。

大股东突然发现这个方式来钱太快,以前要找银行借钱,太难了。现在这个方式比做实业来钱快,所以这就导致很多大股东没有心思去做实业,转向投资。但是这些溢价不是你自己的,是别人带来的。当一个社会实体从业者都去做金融,不做实业时候,问题就来了。人其实有惰性的,如果什么东西来钱快,就不愿意去吃苦了。

资本市场的生态体系建设,其实也是资本市场近30年以来很重要的一环。从当时说搞不好把它关了,到现在已经成为一棵大树了,这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研究生物产业的时候,得出的一个结论,如果产业要有个良性的循环,那整个资本生态应该是完整的。 一个成熟的行业,或者是相对一个有规模的行业,公司分布是正金字塔结构,正金字塔下面有大量中小企业,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的。资本市场是建立一个与经济生态与行业生态相适应的生态体系,资本市场的架构要和整个经济的生态架构应该相匹配。比如说在经济生态里面,从企业主体来讲,大部分是中小企业,那就应该对中小企业有一个资本市场,对中间的这个生态要有一个资本市场,再往上顶端的也要有一个资本市场。这个体系建立完了以后,整个生态体系有序的流动才是顺畅的。我们以前是倒过来的,行业里面大的企业能上市,中小企业很难上市。后来我们搞中小板,搞创业板,搞新三板,其实是逐步逐步把资本市场生态系统建立起来。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资本市场参与者分离的问题,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解决了资本市场和经济相融合、相联系的问题。只有当这两个问题完全解决以后,我们资本市场和经济的相关性才更强,我们的资本市场才能更好的为经济服务,经济才能比较稳。

A股缺相对比较长的一个牛市

股市牛熊的转换说白了就是资金的流向,资金是流入还是流出。当有大量钱进来的时候,就是牛市,当大量钱都走的时候就是熊市,从这点来说全球股票市场都一样。有人拿A股牛短熊长和美股的长牛做对比,实际上中美股市有很多因素不一样。现在中国股市不能完全和美国股市去作比较。

基本上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到现在,美国的人均GDP永远是一根斜线往上,没有大的波动,偶尔有小波动,但不会回落,但是其他国的人均GDP都是大的波动。最核心的原因是美元,当美元大幅波动的时候,都会带来相关国家的人均GDP大幅波动,有些国家就从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美国能通过调控美元的波动,让自己的经济平稳,把危机转移出去。

尽管股市和经济有关系,但是股市更多是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中美股市在这方面还不完全一样。我们的股市普通投资者占多数,机构投资者占比相对比较低。美国之前也是散户比较多,波动也比较大。当然,那时候它也有涨的比较好的时候,比如说从1947年到1958年,也将近有十年的大牛市。

A股缺相对比较长的一个牛市,迄今为止,只有2005年到2007年那三年的牛市,算是最完整的上升大三浪。中国股市已经逐步开放,从以前自己玩,到和国际投资者一起玩,这个过程可能会慢慢改变市场波动的特征。第二就是最近几年专业机构越来越多,这几年从总体上看,散户数量是逐步下降的。

市场如果未来能慢慢企稳,可能会迎来一次慢牛行情。未来的资本市场不会像前几年那么大起大落的,也有可能未来的牛市时间可能会很长。有人说A股和中国经济相关性不大,实际上相关性不能看短期,如果拉长二十年,相关性还是很大。只是20多年内相关性有波动,而且波动有时候会偏大,但是偏离到一定程度,就会被拉回来。未来中国能不能成为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很关键。

美股即将进入寒冬 A股难受益

历史经验数据表明,美国成屋销售环比连续六个月下降后,美股迎来的都是泡沫破灭。从最近美国股市的表现来看,基本上信号也是成立的。1999年和2007年两次均出现这个信号,从而导致了美国股市的金融危机。核心逻辑就是市场没钱了,投资者没钱买房子的原因,第一个可能原因是价格太高,第二个可能原因是市场没钱了,没有增量资金了。大众群体投资连续六个月下降,就说明市场已经形成趋势了,至少有钱人已经形成总体趋势了,要么是这东西不能买了,要么是大家没有钱了。

美股如果跌下来,也不大可能卖完美股马上来买A股。虽然从全球来看,A股还是比较便宜,但受制于资金的腾挪,也是慢慢的买。如果美国资本市场趋势下行,会影响美国人的消费,美国消费降低会对中国出口有影响,中国的出口反过来就会影响中国的经济、企业, 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也会受到影响。而且历史上,很少有美国股市大跌A股上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