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长风
流程编辑 | 与遇
华邦健康(002004,SZ)可谓是资本市场的一位老司机了。公司前身为华邦制药,其产品主攻皮肤病、结核病治疗等领域,公司于2004年6月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上市交易。
公司名称由于业务的扩张而先后两次变更,公司吸收合并北京颖泰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颖泰嘉和)后, 主营新增农药业务,为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并突出公司所处行业的特点,公司名称于2013年2月变更为华邦颖泰。
时隔两年后的2015年9月,公司名称再次变更为华邦健康,一直沿用至今。
华邦健康从2009年开始,便开启了对外疯狂扩张的并购之路。但公司的主业以及历经多年并购所取得的战果如何呢?一起来看看。
一、业务多而杂
华邦健康把自身业务分为三个事业部来运营管理,第一个是医药事业部,主要业务为医药制剂及原料药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代理产品的学术推广;第二个是农化事业部,主要业务为农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最后一个是医疗事业部,主要业务为医疗服务、药品销售、以及医学检查和检验等。
另外,公司还涉足旅游服务,主要业务为旅游索道、文艺演出、酒店管理等。
从公司布局的产业板块可以看出,可以说是摆了好几个摊子,发展却多少有点混乱,各个行业都想尝试一下,但它们之间跨度又比较大,起不到任何协同的效应,公司只是一个劲儿盲目肆意扩张。
甚至,连公司名称都似乎起得也文不对题,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均来自农药化工,而来自医药和旅游的收入占比相对较小,严格来说,公司名称带有“健康”二字虽然看上去挺高大上的,但却是名不副实。按理说,应该带有化工或控股等字样更恰当些。
只是从公司取名这件事情上,管中窥豹,些许能透视出公司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
(数据来源:公司2018年半年度报告)
二、100多家子公司
华邦健康开启并购模式要从2009年说起,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公司历年筹划的一些主要的并购事件。
2009年10月,华邦健康发布收购预案称,公司拟向颖泰嘉和除华邦制药外的18名自然人股东换股作为对价,交易价格8.47亿元,吸收合并颖泰嘉和,华邦制药所持颖泰嘉和22.74%的股权予以注销,颖泰嘉和全部资产负债并入华邦制药后注销主体资格。
吸收合并完成后,华邦制药设立全资子公司运营原先颖泰嘉和的全部业务;2011年12月,上述换股吸收合并事项完成资产过户手续。
2012年3月,华邦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邦香港公司以自有资金0.52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外币(美元或港币)收购香港吉凯持有的上虞颖泰公司25%的股权。
2012年5月,公司与李生学、蒋康伟、王榕、崔湛欣等4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公司作价0.12亿元收购4 名自然人股东共同持有的万全凯迪公司31.24%的股权。
2012年5月,公司之全资子公司颖新泰康公司作价1.29亿元受让华生春、蒋康伟合计持有万全宏宇公司49%的股权。
2012年8月,公司以自筹资金收购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杭州庆丰公司58.26%的股权,收购价款为0.58亿元。
2012年12月,公司之全资子公司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与李跃亨、李世宏、马涛三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公司以自筹资金540万元收购3名自然人股东共同持有的鹤鸣山公司的100%的股权。
2013年,华邦健康筹划的收购进一步加码。公司先后分别作价1.50亿元、8.50亿元、4.80亿元和5.15亿元把明欣药业100%的股权、福尔股份100%的股权、凯盛新材100%的股权及百盛药业28.50%的股权悉数收入麾下。
2014年,华邦健康继续开展大规模并购行动。2014年7月,公司拟以自筹资金作价13.74亿元对美国公司Albaugh进行投资;2014年8月,公司以发行股份购买百盛药业剩余的78.50%股权,交易对价为14.49亿元;2014年8月,公司以自筹资金0.26亿元受让重庆汇邦旅业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天极旅业100%的股权。
2015年,华邦健康收购的步伐有所减缓。2015年9月,公司作价0.38亿元受让重庆汇邦旅业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植恩医院30%的股权,并以0.42亿元的价格拿下莱茵医院;2015年12月,公司以2.10亿元收购瑞士倍尔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瑞士生物69.84%的股权。
2016年,华邦健康的并购进程暂作停歇。
2017年,华邦健康的收购行动又开始加速。2017年4月,公司分别作价1.39亿元、1.60亿元收购大股东西藏汇邦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山峰公司48.28%的股权和雪山开发公司13.65%的股权。
2018年,华邦健康的并购动作依旧频频。2018年7月,公司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作价2.11亿元受让关联方张一卓持有的丽江旅游5%的股权;2018年10月,公司拟以1.36亿元收购秦岭旅游23.33%的股权,并拟以1.49亿元并购大美大新旅游75%的股权。
华邦健康近些年来的并购动作就是“买买买”,一路简直停不下来。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止目前,公司控股参股的子公司已多达100多家。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官网,不完全统计)
华邦健康并购了这么多家公司,那么并购的成效究竟如何呢,下面从财务视角来剖析下。
三、胖而不壮,暗藏隐忧
1、胖而不壮,盈利跟不上
华邦健康的营业收入2012年至2017年分别为38.77亿元、44.64亿元、48.67亿元、61.74亿元、70.93亿元和91.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63%,呈现逐步走高趋势。
公司的净利润2012年至2017年分别为3.71亿元、3.17亿元、4.46亿元、6.57亿元、6.12亿元和5.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87%。
公司的净利率近6年来呈现先降后回升然后又下降的趋势,2017年的净利率已跌落至近年来的新低水平,仅为6.52%。
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了营业收入的较快增长,但公司的净利润却没有同步跟上,特别是2015年以来,净利率水平持续下滑。说明公司身材虽然胖(营收好),但却不壮(利润差)。
根据公司公布的2018年3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77.64亿元,同比增长27.04%,而实现的净利润为4.78亿元,同比增长4.03%,净利润的增速仍然落后于营业收入的增速,胖而不壮的状态并未明显改善。
2、财务成本居高不下
华邦健康的财务费用随着公司的借贷融资规模的增加而水涨船高,2012年公司的财务费用为0.88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为23.72%,2017年公司的财务费用已经上升至5.65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为95.12%,严重侵蚀了公司的利润赚取能力。
公司2018年前3季度的财务费用为3.09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为40.13%,虽然相对2017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有息负债的增加,致使公司支付的利息跟着向前冲,而财务费用的居高不下,很显然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3、高企的销售费用
华邦健康2012年至2018年前3季度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71亿元、3.39亿元、4.45亿元、6.60亿元、7.45亿元、10.91亿元和9.72亿元,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
销售费用占净利润的比重总体上一路走高,甚至有时超过了公司的净利润,虽然2018年前3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占净利润比重为126.23%,相对于2017年183.67%的水平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很高。
高企的销售费用,也在蚕食公司的利润。
4、经营效率在下滑
华邦健康的总资产周转率近6年来分别为0.77次/年、0.66次/年、0.46次/年、0.37次/年、0.32次/年和0.34次/年,总体上呈现逐步下滑走势,说明公司大量的并购并没有提升公司的资产运营效率,反而使公司的资产运营能力有所减弱。
公司的存货周转率由2012年的6.08次/年下滑至2017年的3.61次/年,说明公司的存货管理水平在下降。
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由2012年的4.83次/年下滑至2017年的3.25次/年,说明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在下滑,货款的回收能力越来越差。
5、有息负债占比高
根据华邦健康披露的2018年3季度报告,截止2018年9月末,公司总负债金额为142.30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50.3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2.00亿元,长期借款为15.99亿元,应付债券为12.71亿元,有息负债合计为101.07亿元,占公司总负债的比例为71.03%。
可见,公司的有息负债占比较高,公司要支付巨额的融资利息,公司的偿债压力有点大。
6、激增的商誉
华邦健康的商誉自从2012年以来逐年增加,由2012年末的9.50亿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36.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58%,商誉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一直维持在29%的水平上下。
根据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截止2017年末,公司商誉金额为36.06亿元,而商誉减值准备的金额仅为793.55万元,并且基本上是来自对博瑞特公司投资形成的商誉的全额一次性计提。
那么,公司并购的其他公司,是否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呢,这是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华邦健康的财务大检查,可以得知公司近乎疯狂式的并购虽然使得公司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逐年增加,但公司的盈利能力却没有同步跟进,公司的经营效率在下滑,有息负债占比较高,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商誉减值风险浮现。
可以说是公司财务表面上看起来还算健康,但实际上并购留下的隐患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
EN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