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有色齐丁团队
高性能钕铁硼磁材有望成为新能源车上游材料的下一个风口。新能源汽车大潮势不可挡,上游锂、钴资产先后迎来了波澜壮阔的重估,这一趋势至今仍方兴未艾。我们认为,下一个迎来重估的新能源车上游资产将是高端钕铁硼磁材。需求侧,随着国内外车企新能源车型的持续推出和放量,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超过500万辆,这将带来高端钕铁硼成品需求1.4万吨,这相当于在2016年新能源车钕铁硼需求基础上翻倍;供给侧,高端产能有限、技术壁垒高,而且下游高端客户具有高门槛和高粘性的特点;价格侧,考虑到稀土打黑卓有成效,稀土价格有望持续回升以覆盖环保和资源成本,高端磁材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和毛利率定价的特征将使其受益于持续的库存重估和单吨利润提升。综合以上因素,一旦新能源车需求大潮来临,该行业将出现“量价齐升,强者恒强”的特征,相关龙头企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在新能源车磁材需求高速增长之外,传统汽车、风电、消费电子等行业增速稳定,工业应用需求或可期待。传统汽车EPS、直驱风机等领域的钕铁硼需求将伴随产销量增加、渗透率上升等因素稳定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普通工业电机中钕铁硼的应用逐渐被更多业内人士认可,假设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14.71 +1.38%,诊股)产量达到70万台,则会带来1.4万吨以上的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未来伴随工业电机钕铁硼渗透率的迅速上升和工业机器人普及程度的提高,高端钕铁硼需求或将迎来又一次快速增长。
高端钕铁硼产能增速落后于下游需求增长,国内龙头企业将持续受益。全球高端钕铁硼供给集中于国内的中科三环(11.60 +1.84%,诊股)、正海磁材(9.98 +1.84%,诊股)、宁波韵升(6.98 +0.58%,诊股)等几家企业以及国外的日立金属、VCA等四家企业,产能扩张周期需要2年左右,从目前各家企业产能扩张规划来看年均增速为10%左右,低于需求端年均13-15%的增速。未来随着稀土供给量的收缩,国内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相较于外国企业将有明显优势,在考虑到国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专利限制的持续突破以及下游优质客户认证的通过,国内龙头企业将真正受益于高端钕铁硼磁材需求的增长。
稀土价格稳步回升带动库存价值重估,高端产品成本向下传导无阻。国家打黑及环保督查力度加大卓有成效,在有意规范稀土市场的调控下稀土价格有望实现温和持续上涨。磁材行业遵循毛利率定价原则,高端产品经历过2011年稀土价格暴涨的压力测试,难以有效被低端、廉价产品替代,而且下游高端客户稳定,价格承受能力强,不仅成本抬升可以向下游传导,而且单吨毛利润还会有所扩大;另外,稀土价格持续回升也有利于公司库存的持续重估。
高端钕铁硼磁材公司在新能源车大潮中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建议重点关注相关标的:中科三环、正海磁材、宁波韵升。一是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能力强;二是产品结构调整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三是具备稳固的上游资源供应;四是拥有高粘性的大型、高端客户(尤其是海外客户)。建议关注高端钕铁硼标的中科三环、正海磁材和宁波韵升。
风险提示:1)新能源车需求不达预期;2)稀土供给侧改革低于预期。
1. 需求格局:稀土永磁性能优异,持续受益于轻薄短小和节能降耗大潮
磁性材料与信息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国防、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在多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常认为,磁性材料是指由过渡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永磁材料又称硬磁材料,是一种经过外加磁场磁化再去掉外磁场以后仍能长时期保留较高剩余磁性,并能经受不太强的外加磁场和其他环境因素干扰的磁性材料。永磁材料能够实现电信号转换、电能/机械能传递等重要功能,被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机械、医疗、计算机和家电领域。
稀土永磁材料是金属系和铁氧体系之后开发成功的第三代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自6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高速发展,按其开发应用的时间顺序可分为四代:第一代为SmCo5系材料;第二代是Sm2Co17系磁体;第三代稀土永磁则为80年代初期开发成功的钕铁硼(NdFeB)系磁性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很快在许多领域取代了Sm2Co17型磁体,并很快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第四代为稀土铁氮(Re-Fe-N系)和稀土铁碳(Re-Fe-C系)。据业内专家估计,被寄予厚望的第四代稀土永磁材料形成成熟工艺走向实用至少还需几十年。
国内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则分为3个阶段:1983-1996年主要跟踪国外技术发展,1996-2005年解决了规模生产问题开始工业量产,2005年至今致力于解决高性能磁体磁性调控、稀土平衡利用和材料服役性问题。
1.1. 钕铁硼磁材性能优异,持续受益于轻薄微小、节能降耗大潮
钕铁硼是世界上磁性最强的第三代稀土永磁体,是目前磁性能最好的磁性材料,理论磁能积高达64MGOe,是当之无愧的“万磁之王”。钕铁硼永磁材料是以金属间化合物Nd2Fe14B为基础的永磁材料。与其它高磁性能材料相比,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材料丰富和易于加工等特点,因此在现代工业和电子技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从而使仪器仪表、电声电机、磁选磁化等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薄型化成为可能。
钕铁硼在内禀矫顽力、磁能积和剩磁强度等性能系数上都表现卓越,独具比较优势。其内禀矫顽力是Sm2Co17的2倍,铁氧体的5倍(标志着其磁体抗退磁能力较强);最大磁能积是Sm2Co17的1.5倍,铁氧体的10倍(较高的磁能积有利于仪器仪表的小型化、轻量化和薄型化);剩磁是Sm2Co17的1.2倍,铁氧体的3倍(标志着其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强的磁性,并且更擅长经受外界磁场的干扰)。事实上,要实现相同磁力,所需钕铁硼的体积仅为铁氧体的1/13,Sm2Co17的1/2。
钕铁硼的磁能积优势,能够满足轻薄微小和节能降耗的下游需求,下游应用空间非常广阔。钕铁硼的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EPS、风力发电、变频空调、节能电梯、VCM等,钕铁硼设备的初置成本虽然较高,但在长期使用中节能及相应成本节约效果明显,再加上其性能卓越体积较小等诸多优点,在多个领域难以被有效替代。与之相比,铁氧体唯一的优点则是配置成本较低,因此仅仅被应用于较低端领域,而高端领域因其对环保节能和产品效果的追求,几乎不使用铁氧体;钐钴永磁虽然可工作温度的范围较宽,但因其含有战略元素钴,机械力学性能又不佳,性价比不高,因此往往仅用于军事及航天此类对高温下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
1.2. 高端钕铁硼的需求难以替代
钕铁硼在需求端被替代,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被性能更加优越的磁性材料替代,例如第四代稀土永磁材料,稀土铁氮体;二是由于性价比原因,被一些性能稍差的材料替代,例如铁氧体或钐钴磁体。第一种可能性,从性能角度来看,鉴于第四代稀土永磁材料形成成熟工艺走向实用至少还需几十年,短期难以出现性能更加优越的磁性材料。第二种可能性,从性价比角度来看,钐钴磁体、铁氧体都有可能在低端领域部分替代甚至完全替代钕铁硼磁材,而在高端领域,钕铁硼的刚性需求和新兴需求难以替代。因此,高端领域的应用增长才是钕铁硼行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低端应用领域的替代可能无碍整个钕铁硼磁材行业的快速发展。
不同性能水平的钕铁硼系列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根据《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定义,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是指以速凝甩带法制成、内禀矫顽力Hcj(kOe)和最大磁能积(BH)max(MGOe)之和大于60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然而,在市场中企业往往并不按照这样的标准区分高性能和低端钕铁硼,而是根据下游产品的差异进行划分,概括地说,高性能钕铁硼主要指应用于高技术壁垒领域的各种型号的电机、压缩机、传感器之中的钕铁硼,包括永磁电机、EPS、风力发电、变频家电、节能电机、高级音像设备等领域。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的磁材需求也成为高端钕铁硼磁材的重要市场。
2. 需求趋势:新能源汽车将拉动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高速增长
高性能钕铁硼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在多个领域目前尚无替代材料,刚性需求持续增长。我们对其主要的细分需求领域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算,2016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约4.8万吨,预计到2020年行业需求将达到8万吨。
2016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中的永磁电机、传统汽车中的EPS和微电机,占比46%;其次是风电领域,虽然在近年有所放缓但仍然占据12%的需求量;此外还有变频空调、节能电梯、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等领域。
2.1. 新能源汽车势不可挡,永磁电机前景广阔
高性能钕铁硼在汽车中主要应用在电机与EPS中,在新能源汽车中发电机也会越来越多地用到钕铁硼。
2.1.1. 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驱动高端钕铁硼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大势所趋,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采取“政策-市场双驱动”,不仅制定了本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还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以中国为例,一方面给予新能源车多重优惠政策,不仅享有补贴,而且在传统燃油汽车面临的限购、限行、限外等维度对新能源车可以说是是完全放开;
另一方面通过对传统燃油车的产销造成压力间接驱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例如推行积分制政策激励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汽车生产或与新能源车企进行合作;采取限牌竞价政策就通过价格杠杆方式促进新能源乘用车的推广,大部分限牌城市采取的竞价获取牌照方式增加了普通燃油汽车的购置成本,上海车牌价格持续攀升,目前平均成交价已突破9万元,其他几个限牌竞价的城市车牌平均成交价基本在3万以上;欧洲国家纷纷制定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以及燃油车淘汰时间表,伴随着世界级大型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开发销售的不断投入,持续推动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
全球汽车电动化势不可挡,爆款车型将层出不穷,新能源车上游需求有望超预期。我们在《新能源车上游需求研究系列之一:爆款的力量》中曾重点研究Tesla系列、海外传统整车厂及中国新能源(4.89 +0.41%,诊股)乘用车三大阵营的爆款车型,同时考察国内外主流厂商2017~2020(~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规划,总体结论是全球汽车电动化大潮已起,爆款车型将层出不穷,带电量、能量密度将持续提升,中长期上游金属原材料的需求有望超预期。海外方面,我们统计的海外五大知名车企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目标一致达到10-25%,若假设各车企汽车销量维持稳定(取2016年销量),中性粗略估计海外五家车企新能源汽车2020年总销量将达到125万辆;如果按照2016年该五大车企传统汽车销量占全球22.9%这一比重倒算,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保守估计超过500万辆。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永磁同步电机需求。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可以采用永磁电机、直流电机、感应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4种,其中永磁同步电机的综合性能最为优越。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新型电机控制理论和高性能钕铁硼产业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得以迅速的推广应用。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所具有的优良性能以及我国在稀土储量上的优势,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绝大多数采用永磁同步电机路线。据第一电动研究院整理,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装机量达到59.5万台,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占压倒性优势,装机量超过45万台,占比高达77%;交流异步电机装机量超过14万万台,占比23%;其次还有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无刷/永磁直流电机装机量约2000台,占比仅1%。
海外方面,主要车企也大多采用永磁同步电机,2016年仅有Tesla的Model S、X以及Roadster系列仍然使用交流异步电机。2017年,Tesla公布其新车型Model 3技术路线由感应电机转为稀土永磁电机,并且有望于2017年12月实现20,000台月产量,这是对永磁电机发展前景的强力保障。Model 3的量产必将大力推进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潮流,以及永磁电机的运用,未来汽车用磁材、电机电控的需求将获得实质性提振。
2016年全球新能源车产量260.29万辆,对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量已经达到7298吨,经测算预计2017-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9%,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对钕铁硼需求量达到15003吨。
新能源汽车钕铁硼需求测算:混动车2kg/辆,纯电车2.5kg/辆,客车超过10kg/辆
2.1.2. 高性能钕铁硼是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伴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高端钕铁硼需求潜力巨大。在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和国家政策影响的双重因素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2015年起,新能源车对钕铁硼的需求量开始大幅增加,许多大型车厂开始生产并销售新能源车,各国政府也开始在政策和市场行为上鼓励新能源车的普及,新能源汽车对钕铁硼需求量从2014年的1,550吨上升到5,306吨,涨幅达到242%。根据各国和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普及规划,我们可以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车产量将持续高速增长,其对钕铁硼的需求量在2020年将达到15,003吨。
在各大车企的战略规划中,2020年仅仅是新能源车产销量“指数型增长”的开端。我们可以预期2015-2020只是新能源车开始兴起的时期,而2020年以后新能源车还将进一步扩张市场,其中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应用必然蕴含着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巨大的增长潜力。
锂、钴之后,钕铁硼等后周期资产有望迎来重估。新能源车潮流已起,锂、钴等相对早周期的资产先后得到重估,钕铁硼等后周期资产的一轮大涨也即将来临。我们通过测算碳酸锂、钴和钕铁硼需求量中新能源车需求量的占比变化,以及三者2015年以来的价格走势,发现三者价格上涨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
新能源汽车需求占比与原材料涨价存在密切联系。回头来看,碳酸锂在2015Q4率先上涨,从5万/吨涨到18万/吨,他的背景是随着新能源车的迅猛增长,动力电池用碳酸锂需求占比从2014年的5.35%跃升为2015、2016年的11.25%和21.71%;钴在2016Q4开始上涨,从20万/吨涨到45万/吨,它的背景同样是新能源车需求的带动,动力电池用钴需求占比从2015年的5%跃升到了2016、2017年8%和10%。
“5%”,原材料价格上涨加速启动点。再看到钕铁硼,新能源车永磁同步电机用钕铁硼需求占比(在整体钕铁硼需求中的占比,而非仅仅在高性能钕铁硼需求中的占比)在2016年为4.18%,预计2017年底将达到5%,与此同时钕铁硼价格在2017年6月已经开始出现一定涨幅,我们可以通过三者之间相似相缠的规律预测,2017年的钕铁硼或许就像2015年的碳酸锂、2016年的钴,将在Q4左右迎来其价格的大涨。
锂、钴品种的涨价均是在其供应端供应周期长、集中度高、掌控力强的背景下,新能源车的边际拉动效应在其消费结构中造成致命冲击带来的。供需率先抽紧、供应缺口先出现的品种先涨价,相关的权益资产得到大幅重估,相关的上市公司就会领一时风气之先,涨价业绩弹性、股权激励、内生扩产、外延并购的催化剂会层出不穷。
我们判断,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占比到达5%临界点,钕铁硼行业有望迎来加速增长。在上文我们进行了对于钴锂价格上涨的历史回顾与复盘,有理由相信,作为新能源汽车必须的重要上游资源,钕铁硼磁材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下一条赛道。在其它行业需求持稳或稳中有升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钕铁硼需求的持续上升将打破高性能钕铁硼的现有供需平衡,在行业技术及客户壁垒客观存在产量无法短期大量释放的情况下,供需缺口将被打开,拥有技术及客户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大潮下持续受益。具体需求测算参见下一章新能源汽车板块。
?
2.2. 传统汽车应用稳步增长,EPS、微电机发展正当时
目前传统汽车对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主要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和微电机两部分。
汽车转向系统是用来调整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其高性能高稳定性正在加速渗透汽车市场。随着汽车上的电子控制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转向系统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常见的有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电控液压助力系统(EHPS)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其中较为古老的HPS,以及改进后的EHPS均以液压泵为助力源,存在漏油、结构复杂等问题。相比之下,新兴的EPS 系统以电动机为直接助力动力源(5.54 +4.33%,诊股),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易于维护、适配性强、成本低、手感好等的优点,既克服了液压系统漏油等系统缺陷,同时也顺应了现代社会节能、环保的理念,成为汽车助力转向选择的新宠儿,各大厂商都加大了对其研究的力度,使其获得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EPS 系统会成为越来越多的汽车的标配。
虽然全球传统汽车市场在未来数年仅有3%的年均复合增速,但EPS渗透率的大幅增长将继续提高钕铁硼在传统汽车市场的应用量,预计全球EPS渗透率将由2014年的34%增长至2018年的45%,预计2020年全球EPS渗透率将达到50%。
现代轿车的微型电机使用范围越来越大。传统汽车上的电机除了启动发动机的起动机外,其余各处的电机都是微型电机。以前汽车微电机仅作为雨刮器、档风玻璃洗涤器、电动油泵、自动天线等部件总成的动力源,数量比较少;而现在的轿车着力追求乘用舒适性和自动操纵性,汽车永磁微电机愈加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动、转向、调速和发动机冷却等基本功能的执行器件,以及汽车空调、暖风、座椅、摇窗等舒适性功能的主要执行器件。每辆中高档、豪华轿车使用微电机50~80 个,有的甚至多达100多个。中国微电机网指出,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进一步加大,汽车微电机市场容量增速可长期维持在15%以上。
目前汽车微电机领域钕铁硼的渗透率并不高,2016年仅达18%。钕铁硼永磁微电机与其他类型微电机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效率高的优点;在相同的输出功率下,钕铁硼微电机的体积和重量相比于铁氧体微电机,能够减少1/3。随着现代汽车零件“高效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钕铁硼微电机的渗透率必将持续增高,预计其保持平均每年增加2.5%。
2.3. 风力发电:弃风限电问题缓解,增量进行中
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全球风电报告:年度市场发展》提出,2016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超过54GW,累计容量达到486.8GW,预计2017年全球风电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60GW,且增长主要由亚洲国家引领。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报告,截至2016年底,中国仍保持全球最大的风能市场地位不变,装机容量占全球34.6%的份额,风电累计、新增装机容量均居全球第一。
中国的弃风限电导致风电发展在近几年增速有所回落。在国内风电发展早期,三北等地区陆续显现出弃风限电的现象,即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这样大量的浪费了风资源。2013年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显示,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快速增长,2012年部分地区弃风限电现象严重,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千瓦时。
国家重视风力发电领域的发展,通过系列措施缓解弃风限电问题。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同意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方案的复函》等一系列政策积极解决西北地区弃风限电问题,促进风电行业健康蓬勃发展。
2017年第一季度的社会用电量、风电消纳量等指标,2017年的投产计划均显示弃风限电现象将有所缓解。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44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全国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的省份有14个。预测2017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有所提高,风电消纳量增加,利用小时数同比将会上升,弃风限电现象会有所缓解;同时,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17年6月顺利投产,甘肃省的风电外送能力将大大增强,带动全国弃风限电电量大幅度减少;此外,2017年新投产的风电场将多数分布在中东部和南部等不限电的地区,也会使全年的弃风率同比有所下降。
直驱永磁型发电机具备独特竞争优势,将维持并小幅提升其市场占比。直驱永磁型发电机和双馈发电机是风电领域主要的两大机型,其中直驱永磁型发电机虽然比双馈发电机体积更大,初始安装成本更大,但是减少的齿轮箱维护成本超过了增加的初始投资成本,采用永磁技术更使效率提高约3-5%,因此在海上风电市场中仍然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自两种风机类型开发以来直驱永磁型风机维持在15%左右的市场份额,并逐步提升其在海上风电市场的渗透率,预计在2020年直驱风机的渗透率达到18%。
风力发电在亚洲国家的进一步普及已经是公认趋势。中国风力发电网预测,202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75,000MW,未来4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8.2%;结合直驱风机的渗透率,预计2017-2020年全球风电对钕铁硼需求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3%,2020年将达到9383吨。
2.4. 变频空调:空调进入补库存周期,变频占比稳步提升
空调在2016年第3季度迎来新一轮补库存周期,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空调产量将以逐渐放缓的速度,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长。空调行业的库存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库存周期包括四个阶段,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和被动补库存,根据宏观经济规律大约持续40个月。上述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制造业经济的短周期波动。整个空调行业从2016年8月开始主动补库,企业主动补库存的核心驱动因素是盈利修复,来自于产品价格上涨或需求改善或两者兼而有之,需求的大幅改善促进了空调企业的主动补库。然而企业主动补库存的行为不能永远持续,一旦真实需求的增速慢于开工扩产的增速,产品供应端就变成供大于求,滞销产品成为企业库存,企业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因此预估产量增速会逐年放缓。
随着空调小型化的趋势,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变频空调占比持续上升。变频空调的压缩机所使用的磁体为铁氧体永磁材料和钕铁硼永磁材料两种。铁氧体永磁材料磁性能较低,也相对廉价,多用于生产中低端变频空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目前磁性能最高的永磁材料,主要用于生产高端变频空调。从行业发展规律以及磁体材料性能看,在空调小型化趋势下,铁氧体永磁材料在变频空调中的应用将逐步被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所取代。
2010年以后钕铁硼变频空调的渗透率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为稀土价格波动剧烈。受到稀土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企业转而使用低端的铁氧体替代钕铁硼磁材。虽然稀土永磁材料性能远高于铁氧体永磁材料,但由于家电行业成本敏感、低毛利行业特性,受稀土价格暴涨冲击,空调厂商出于成本考虑,倾向于采用性能虽低,但价格优势明显的铁氧体永磁材料,行业呈现出不符合长期历史发展规律的“逆向替代”效应。
随着稀土价格保持平稳运行,基于稀土永磁材料优越性能,以及新版能耗标准颁布实施(要求2匹以上的空调强制使用钕铁硼),钕铁硼变频空调领域订单逐渐出现复苏,预计其在整个空调产量中的渗透率在未来4年将达到2%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2020年渗透率有望达到50%。综合空调行业的整体发展,预计变频空调领域的钕铁硼需求量将在2017-2020年维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
2.5. 节能电梯:电梯销量增速放缓,节能化脚步不停
电梯耗电量巨大是高层建筑最大能耗设备之一,近两年增速放缓。据中国电梯协会估计,我国平均每部电梯每天耗电量约40kwh,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左右。2016年全球电梯产量达到130万台。过去数年来,中国引领着全球的电梯产销量增长,增长速率维持在10%以上。然而,2016年,由于中国建设项目减少,国内的电梯订单量已经下降5%左右,预计2017年情况类似,这直接导致电梯产量的增长速度放缓。
节能电梯渗透率在政策推动下不断上升。与传统电梯异步曳引机比较,直驱永磁同步曳引机能耗降低 45%-60%,传动效率提高 20%-30%,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在体积、重量、噪音、寿命以及维护成本上都具备优势,3年左右可收回高出普通电梯的初始成本。随着节能减排的大力推行,耗能优势明显的节能电梯市场渗透率预计将不断上升;同时,为配合国家有关建筑物节能政策的实施,各地方政府出台节能电梯的更换或改造计划,也将进一步保证节能电梯的市场总需求稳健上升。中国正积极准备电动机能效标准的实施,以强制性的能效标准管理制度和自愿性产品认证规范电动机市场。中国电梯协会预测,直驱永磁同步曳引电梯年增长率约15%。
预计2017-2020年全球电梯产量将维持6%左右的年均增速,直驱永磁同步曳引电机在电梯中的渗透率将在2020年增长至65%,测算后预计节能电梯对钕铁硼的需求量在2017-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6%,2020年达到6441吨。
2.6. 消费电子:节奏放缓,占比缩水
消费电子领域,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主要在机械硬盘驱动(HDD)、电视机、手机和个人电
脑(PC)中,包括这些电子设备中的音圈马达(VCM)、传感器等。由于电子领域要求磁性材料的小型化和轻薄化,钕铁硼最高的磁性能可以满足相同性能要求下的体积最小化,钕铁硼的轻薄化需求得到极大发展。消费电子中单一磁性材料体积极小,设备整体磁材需求量极其有限,同时成本承受能力/传导能力极强,对上游材料价格变化不敏感,需求量稳定增长。根据4类产品的产量发展趋势,消费电子领域对钕铁硼的需求量在2012-2016年维持稳定,加权测算后预计将在2017-2020年维持0.3%左右的增速。
音圈马达(VCM),是一种电子学中的电机,因为原理和扬声器类似,所以叫音圈电机,具有高频响、高精度的特点。其主要原理是在一个永久磁场内,通过改变马达内线圈的直流电流大小,来控制弹簧片的拉伸位置,从而带动上下运动。VCM因其高响应高速度体积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HDD中的磁盘头、手机中的摄像头等部件,是钕铁硼轻薄化需求的主要领域之一。
HDD在多个维度的发展和表现都不及固态硬盘(SSD),市场份额逐渐缩水。例如,2010年至2015年,主流HDD在容量和性能上几乎没有变化,价格上便宜了26%;而SSD在容量上增长了5倍,性能也增长了1-2倍,容价比增长了7倍。
然而,目前HDD仍然有其市场价值,无法完全被SSD替代。SSD虽然在存取速度等维度具备优势,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成本高、与现有系统存在冲击等问题,因此HDD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市场份额。总体而言,预计HDD产量将在2017-2020年维持3%左右的年均降幅。电视机、手机和个人电脑领域则跟随消费电子的总基调,保持低速增长,预计在2017-2020年维持与前几年相近的产量增速。这些领域经历了一个高速成长期后,回归到一个稳定增长态势,虽然年均产量难有显著增长,但是需求非常刚性,无法替代,因为钕铁硼在其成本中的占比较小(例如一部手机中使用的钕铁硼成本仅为1g),因此对钕铁硼涨价的耐受性强。
2.7. 工业应用:跟随经济步伐,稳步增长
工业应用领域,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主要在高效工业电机等领域,优势是缩减体积和节能。正如前文所介绍的,钕铁硼与其它高磁性能材料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材料丰富和易于加工等特点,应用其制成的永磁型工业电机虽然初始费用稍高,目前大约为普通工业电机的1.5倍,但是不仅能够缩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还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节省1/3的电,因此在某些领域已经得到重视和运用。
不同类型和应用领域的工业电机所需钕铁硼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一台体型较小的工业电机应用0.2kg左右的钕铁硼,占据其总重量的1/10。总体而言,2016年工业应用领域对钕铁硼的需求量达到5773吨。
该领域目前的应用增速较为稳定,保守预计其在未来数年其增长趋势预计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相一致,在2017-2020年维持3%-4%的年均增速。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行业内专业人士认为未来普通工业电机中将非常广泛地应用钕铁硼,这个领域巨大的产值将带来全球钕铁硼需求量的暴涨,并且成为钕铁硼应用的主要领域。如果该预测实现,那么全球钕铁硼需求量将获得巨大的产业支撑,再创新高。
2.8. 新兴应用领域前景可期
随着高端科技在人类社会中的深入应用,会有更多的新兴应用领域被开发。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就将促进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高技术产品领域的发展。
智能机器人已成为人类改革世界的一大核心技术,而稀土永磁是这一技术得以大力发展的幕后功臣。据行业经验,目前一台165公斤焊接机器人约需消耗23-39kg的高性能钕铁硼。目前工业机器人销量在全球所有主要市场均出现增长,商务部统计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增长率约为27%,如果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70万台,预计会带来14000吨以上的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
永磁地铁自2012年首次试运行后经历了4年之久的研发发展,已经在2016年正式装载运行,预计其市场份额将在未来快速扩大。与普通地铁列车相比,永磁牵引系统的电机更加高效、功率密度更高,综合节能达 30%,具有更加高效节能、更加轻量化和更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的发展方向。此前,阿尔斯通、庞巴迪等国际巨头生产的轨道交通永磁列车,已在法国、日本等国成功商业化。也许不久以后,中国就将加速进入永磁轨道交通时代,永磁列车将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主力军,届时每年轨道交通用高性能钕铁硼材料的消费量可达万吨,将大力提升其需求量。
3. 供给格局:技术突破和稀土资源优势促使钕铁硼生产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
钕铁硼产业具有高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特点,较高的资金及技术门槛使得该行业的生产集中度较高。在二十世纪末钕铁硼成功量产之初,其产能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的少数国家。其中,日本和美国掌握着高性能钕铁硼的生产技术,在产品开发方面始终位居世界前列。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全球稀土永磁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欧美的稀土永磁产业出现剧烈震荡和萎缩,使得发达国家烧结钕铁硼企业仅剩欧洲的VAC和日本的日立金属、TDK及信越化工4家企业。目前,世界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日本。
中国凭借稀土资源和成本的优势,大力发展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已成为世界上产销钕铁硼最多的国家,年产量超过10万吨,占全球的90%;在技术角度,中国在生产技术、生产装备、应用水平都快速发展,已经逐渐接近国外企业的先进水平。随着全球产能向国内的进一步集中,以及国内钕铁硼生产企业的资源整合,不仅国外的中低端和高端钕铁硼订单都向中国磁材企业转移,而且钕铁硼的深加工工序也在向国内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钕铁硼生产中心。
3.1. 为保障稀土资源供应,全球稀土磁材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大量供应不同品种及不同品级稀土产品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丰富的稀土资源为我国大力开发稀土应用材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根据USGS数据,世界稀土基础储量为12,000万吨,储量排名依次为中国、 巴西、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其中中国占据了37%。
稀土矿富集地区借助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稀土产业链,国内外钕铁硼生产商纷纷向资源地附近转移。中国探明储量的稀土矿区有60多处,分布于16个省(区),其中包头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占全国储量80%以上,是我国第一大稀土矿,掌握了我国绝大多数的轻稀土资源。近年来,包头、江西和四川等地借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和延伸以稀土材料为主的稀土产业链,国内外钕铁硼材料厂家为了保证原材料供应、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纷纷向稀土资源地转移。
钕铁硼产能向中国转移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起,中低端钕铁硼的产能转移。中国低廉的稀土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因此发达国家的磁材生产一方面向高端发展,另一方面中低端产能向中国转移。这个阶段产能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国外的工厂纷纷关停,到中国来合资或新设厂。
第二阶段是2010年起,高性能钕铁硼的产能转移。2010-2011年政策调控和行业整合扩大稀土国内外价差,中国对稀土原材料的出口控制迫使国外企业寻求原材料保障而导致产能转移。2010-2011年稀土政策调控持续发力,强大的调控力度直接导致稀土供应收紧,稀土价格出现暴涨,同时国内外稀土价差持续扩大,最高时价差达到80 万元/吨。一方面中国的稀土出口配额减少,另一方面出口价格远超国内价格,同时导致国外钕铁硼产商难以获取稀土原材料,生产上可以说是“无米下锅”,因此下游客户不得不转而选择中国的钕铁硼生产商作为主要供应商,大量高端订单向中国磁材企业转移。
从进出口数据观察产业的转移尤为明显。这个阶段主要是国外以前保留的一些高端产能的被迫转移,主要形式是海外高端钕铁硼需求订单向中国转移,2010-2011年钕铁硼出口数量增加(此后不再增加是因为下游电机等厂商也向中国转移),但其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初产品钕铁硼合金片出口量连续数年显著下降。(注:由于2012年以前和2012年以后的可用统计数据不完全相同因此分作两图,但是均可展现钕铁硼出口量的增减情况)
3.2. 技术实力持续增强,中国钕铁硼拓展海内外市场
3.2.1. 发力全球专利布局,中国渐显锋芒
中国钕铁硼相关专利年均申请量快速增加。从全球专利分布来看,日本在钕铁硼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约有3700项;中国排名第二,约有2500项,次之是美国、欧洲等。截至目前,稀土永磁专利的申请经历过两个高峰期:第一次出现在1987年左右,主要以日本专利申请为主,在此期间钕铁硼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第二次出现在2013年左右,主要以中国和日本申请为主,专利集中在烧结钕铁硼成分改进和工艺改进方面。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究生产以来,历经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的钕铁硼相关专利的年均申请量自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快速增长,总申请量全球占比从1985年的3.8%提升到2013年的73.9%(因为专利申请需要一定的审查时间才能公开,专利申请正常公开时间为从申请日起18个月,因此目前只能统计至2013年数据)。
3.2.2. 国内企业联合成功诉讼日立金属,但高端钕铁硼下游市场仍有较高进入门槛
日立金属利用无效的核心专利,对烧结钕铁硼领域进行专利封锁,要求未得到其授权的企业不得生产和销售烧结钕铁硼,导致大量中国企业无法出口烧结钕铁硼,无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日立金属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全球最大的生产、销售烧结钕铁硼企业。通过并购和自行研发,日立金属目前拥有600多项稀土烧结钕铁硼的专利权。日立金属采取许可的形式是在其专利覆盖的区域授权被许可人,在日立金属的相关专利之下生产和销售烧结钕铁硼磁体。但是中国没有通过其专利申请,因此中国的钕铁硼企业可以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烧结钕铁硼,但无法销售至国外。
中国有200多家钕铁硼企业,生产了几乎占全球产量80%的钕铁硼。日立金属只授权了中科三环等八家中国企业具有烧结钕铁硼的专利使用权,其他未获授权企业受制于日立金属的专利封锁,则无法进入美国、欧洲等高端市场,这导致国内烧结钕铁硼磁体的整体产能偏低端,产业结构无法升级。
中北通磁等国内企业成立稀土联盟,对日立金属提起诉讼,最终判定其2项核心专利无效。2013年8月,沈阳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成立了稀土联盟,对日立金属的专利封锁实施反击。2014年8月11日,稀土联盟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起了针对日立金属核心专利6491765和6537385(也正是2012年8月对包括4家中国稀土永磁企业在内的29家企业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337调查案件”中的两个专利)的无效程序,2016年2月8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在对该案的双方复审程序中对日立金属拥有的这两项美国专利的部分权利要求以“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显而易见”为由,判定其无效。此次诉讼获胜有望打破日立金属对我国企业的专利封锁,削减专利抽成费用,提升国内产品出口需求。
下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仍将维持领先地位。出口市场的打开为国内稀土磁材企业带来的机会并不均等,持续较大程度受益的仍为已占据龙头地位的一二梯队企业。原因有三:
一是客户门槛:龙头企业已获得专利授权多年,有着丰富的海外营销经验并已积累了可观的客户资源。海外客户对于产品质量、稳定性、技术、环保安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通过海外客户的资质认证通常也需要较长的时间(2-3年或以上),刚刚进入市场的企业相比于耕耘多年的龙头企业优势十分有限;
二是原材料:在原材料供给出现限制因素的情况下,有着良好现金流和上游客户关系的大型企业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给,同时由于需求量大的因素有着一定的价格话语权,并对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形成资源压制。
三是技术壁垒:国外市场需求多集中于高端领域,如消费电子、汽车EPS及新能源汽车电机、高端工业机械等方面,缺乏技术积累、长期供给低端市场的企业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3.3. 国家产业政策重点鼓励高端钕铁硼永磁产业发展
国家工信部发布《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在稀土高端材料中国际市场份额约为25%,争取到2020年,高端功能材料市场占有率指标达到50%以上。在稀土永磁传统应用领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通讯、信息产业市场的蓬勃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量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国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电机及变频家电等新兴行业,从而为稀土功能材料(主要是磁性材料)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鼓励高端钕铁硼永磁产业发展,且2016年以后政策愈发频繁。“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稀土功能材料列入重点支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行业,为稀土功能材料发展制定了积极支持的产业政策,并对该行业进行整顿,以保证其长期有序的规范发展,其中稀土永磁材料为稀土材料中发展最快、所占比重最大的行业领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已将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列入鼓励类项目。
4. 供给趋势:高端钕铁硼存在产业壁垒,供不应求
2018年起高端钕铁硼供需出现短缺。我们预测2017年全球高端钕铁硼供给为55,000吨,需求为53,781吨,过剩1,000吨左右。2018年起,伴随着供给的稳定增加和下游需求的逐年增长,特别是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大幅放量对钕铁硼需求的提升,预计在2018年高端钕铁硼供需会出现短缺,我们预计短缺量在595吨左右,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加速发展,节能电梯渗透率提高等因素,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
4.1. 高端钕铁硼存在产业壁垒,年产量增速不足10%
供给方面,稀土永磁行业呈现低性能钕铁硼供给过剩、高性能钕铁硼供给相对紧张的结构性供给特征。2015年全球钕铁硼产量达到14.3万吨,其中高性能钕铁硼仅有4.6万吨,占32%;并且高性能钕铁硼产量扩张速度也长期低于总体产量扩张速度。
4.1.1. 目前烧结钕铁硼材料供给为主流
根据制作工艺与产成品不同,钕铁硼可分为烧结钕铁硼、粘结钕铁硼和热压钕铁硼。
(1)烧结工艺:配料-熔炼(甩带)-破碎(氢破)-制粉-压型-烧结-机加工-表面处理-充磁;
(2)粘结工艺:配料-制粉(快淬、HDDR、合金雾化)-混粉(加添加剂、树脂)-成型(压制、注塑、挤出,无磁场取向为同性)-固化-涂覆-充磁;
(3)热压工艺:配料-制粉(快淬、HDDR、合金雾化)-高温加压成型-(机加工)-表面处理-充磁。
其中,烧结钕铁硼材料占据主要市场,占比达90%以上;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市场份额较小,占比接近10%;热压钕铁硼由于存在垄断,原材料的价格甚至超过热压钕铁硼成品的价格,因此目前全球只有日本大同一家企业具有1000吨的年销量,尚未形成产业。本次报告仅在本段对3种类型的钕铁硼进行简单的辨别和讨论,而在供需数据等处都将其一致处理。
2000-2016年,全球烧结钕铁硼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5%,而粘结钕铁硼的年复合增长率只有7%。
目前,粘结钕铁硼的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相比烧结钕铁硼,其虽然可一次成形,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复杂的磁体,但因其各向同性的特点在磁性性能和密度上都不及各向异性的烧结钕铁硼,应用范围受限;
二是2014年7月之前,上游磁粉成分及制备工艺专利都被美国麦格昆磁公司(MQI)独家垄断拥有(专利覆盖范围主要为日本、美国和欧洲地区),且不向其他制造商授权专利许可,2016年该公司生产的钕铁硼磁粉仍然占有全球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2014年7月,MQ磁粉专利到期后,国内磁材企业用国产磁粉生产的粘结钕铁硼也可以直接出口,并且近年来各向异性粘结钕铁硼磁体等技术也不断涌现,中国粘结钕铁硼产量有望迎来增长。
4.1.2. 钕铁硼总供给:企业两极分化、强者恒强
2002年至今,全球钕铁硼产量增速逐渐放缓。2011-2013年,全球钕铁硼产量增速接近0,其原因是2010年起始的上游稀土价格暴涨,这直接导致钕铁硼的生产成本暴涨,下游企业在可替代领域纷纷转向铁氧体等价格较为低廉的磁材产品;同时,对于磁材企业来说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减少钕铁硼供给;2014年起,稀土价格趋于稳定,钕铁硼的总体产量再次处于上升通道,2014-2016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1%。
预计2017-2020年钕铁硼总体供给受制于中国稀土供给,在供给侧改革之下有所放缓,维持9%左右的增速。稀土金属镨钕是生产钕铁硼的主要原材料,中国稀土供给占全球的85%左右,其中合法稀土在10万吨左右,估算非法稀土在5-6万吨左右,在供给侧的有效“打黑”以及行业整合的背景下,预计非法稀土供给有望大幅减少,钕铁硼的供给也将随之收紧。
细分至企业,全球钕铁硼供给主要来自中国的400余家企业,中国以外仅有日本的日立金属、 TDK、信越化工和德国的VAC等4家企业。低端钕铁硼易于生产,而高性能钕铁硼存在技术和客户壁垒,因此这些企业基于生产钕铁硼的性能分型能够分至4个不同梯队。日本和德国的4家公司基本只生产高性能钕铁硼,技术领先国内10年左右,属于第一梯队;国内的数家上市公司,包括中科三环、正海磁材、宁波韵升等,钕铁硼总体产能在5000吨以上,并且有可观的高性能钕铁硼的产能和稳定的海外客户关系,处在第二梯队;体量稍小的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处在第三层次;另外还有200余家中小企业,仅能在低端的磁吸附、磁选、电动自行车、甚至箱包扣、门扣、玩具等低端领域竞争,相关产品技术、工艺相对简单,竞争激烈且产品毛利率较低。
高低端钕铁硼市场的差异直接导致企业处境的两极分化。低端钕铁硼供给市场供给充足,行业壁垒低、产品差异化小,从而导致厂家议价能力差,过量中小企业相互竞争,运营环境恶劣,因此销售困难难以盈利,目前大量企业处于停产减产状态,根据相关统计显示,低端钕铁硼产业利用率不足30%。相比之下,高性能钕铁硼供给市场的厂商有限,仅有不到10家大型企业参与供给,因此在高性能需求增加时能够集中受益,不少具有高端钕铁硼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继续扩张产能,销量业绩双丰收;且技术含金量越高的企业越能进入顶层,独享技术壁垒带来的行业地位和丰厚收益,强者恒强。
4.1.3. 高性能钕铁硼供给:高端市场壁垒重重,产量扩张速度有限
国内仅有不到10家企业可以参与高性能钕铁硼的生产,且公司发展方向各有侧重,分别在不同的细分产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高性能钕铁硼多为非标准件产品,研发技术要求高,设备资金投入高,且有较强的专利壁垒,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其产量增速也长期低于总体产量增速,在2012-2016年增速均不及10%,年均复合增速仅为7.5%。
高性能钕铁硼领域具有较强的进入壁垒,目前行业内能够从事高端产品生产的企业较少,因此高端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也较高、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一是专利及技术壁垒。高性能钕铁硼属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专利的开发和持有决定了企业的产品制造和长期发展。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多为小型化产品,如手机震动马达、VCM、微特电机等,对磁体体积要求更为敏感;节能和新能源市场则多为大中型电机,对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有着更高的需求。并且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的磁性能指标及一致性等方面要求较高,制造工艺复杂,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二是非标准化产品的制造壁垒。高性能钕铁硼多属非标准化产品,涉及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往往不同下游应用领域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差异较大,需要磁材企业针对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差异化开发与制造,甚至为其开发特定的生产线。
三是资金壁垒。高性能钕铁硼的生产厂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购买生产设备(例如一台甩带工艺的及其需要一千万左右),建立生产线,才能够进行高性能钕铁硼产品的生产;而要在行业中走到领先的位置则还需要进行投入大量资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同时,一个可行性的产品又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市场验证期,这就需要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支持运转。
四是品质认证壁垒。高性能钕铁硼的下游客户大多是大型高端企业,对产业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对供应商会进行严格且长时间的品质认证,这是客户通过在长期对技术服务水平、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时性等多方面考察来确立的。磁材企业进入新的大型客户的产业链存在较高的难度,也需要很长时间(例如国外车企对供应商的认证时间往往长达3-5年,而国内车企也需要2年左右);并且大型高端客户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在行业中地位重规模大的供应商,以确保供应产品的质量。这就对希望进入高端市场的新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壁垒,因为要获得大型客户的认可需要企业长期建设、经营和积累,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品牌知名度。
高性能钕铁硼在行业中的界定从本质上基于下游产品领域和客户性质,因此无法从区分出企业的 “高性能钕铁硼产能”与“高性能钕铁硼产量”,因此我们一方面列示了具有生产高性能钕铁硼的企业“总体钕铁硼产能”的扩产计划,另一方面按照测算得到的年均复合增速预估全球高性能钕铁硼的未来产量。下表中统计产能并非所有都是高端产能,只是“有高性能钕铁能生产能力的企业”的总产能统计。实际现有高性能钕铁硼产能低于下表统计量。
需求增长趋势明确,主要高端企业纷纷计划扩产,但客观与企业主观因素共同导致增速有限,预计2017-2020年平均增速为10%左右。随着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增加愈发明显,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潮来临的背景下,具备高性能钕铁硼生产能力的主要企业也纷纷计划扩加产量。然而,企业不会以过快的速度增加高性能钕铁硼的产量,原因如下:1)存在技术壁垒,新建高端产能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因此2018年以前基本只有第一、二层次的企业有实力增加高性能产量;2)大型企业原有的产能结构中存在不少长期订单,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改变产能结构,并且有较强的动力维持供给紧缺的状态; 3)即使企业想要快速改变产业结构,下游客户的品质认证也需要时间,存在难度,并且越是品牌大产品性能要求高的客户对供应商的品质认证就越是严格,有时需要2年多才能完成并正式开始量产供应。
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几家主要大型上市公司均计划在2017年实现10%的产量扩张,这与它们的产能扩张速度(2017-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0.54%)相近,综合以上已知条件我们预计2017-2018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产量增速为10%,2019-2020年增速为11%。
5. 稀土供给侧改革有望推动价格温和回升,高端磁材企业将大幅受益
5.1. 供需收紧促使钕铁硼价格稳步上涨
总体而言,高性能钕铁硼将在未来需求大幅增长而供给扩张速度有限的情形下出现供不应求的格局,并且缺口将在未来数年继续扩大。这无疑有利于钕铁硼价格的上涨,以及中高端磁材企业的盈利发展。一方面,根据亚洲金属网报价,钕铁硼N50价格在今年已经开始上涨;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高端钕铁硼行业是订单式定价,根据下游产品和客户的不同其交易价格也不相同,并且性能越高,供应给越高端的下游应用领域的钕铁硼产品往往价格也越高——据我们了解,钕铁硼中较高性能的型号,例如UH、SH价格已经达到300多元/公斤,有的TH型号产品更是达到400多元/公斤的价格——这些高端领域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加难以替代,并且存在供给紧张的情况,因此涨价幅度很有可能会更大,高端磁材企业从中收益也更大。
5.2. 上游稀土涨价逻辑及其对磁材行业的传导
5.2.1. 上游稀土价格稳步上涨利好钕铁硼产业发展
5.2.1.1. 2017年稀土价格上涨,打黑改善供给结构是长逻辑
供给端——有效打黑、环保督查共同导致供给收紧
本次打黑的执行方法和力度都不同往日,强力有效。本次打黑的执行方法与往前不同:以前的打黑是运动式执法,各处去捕捉非法开采的团队,而这次的打黑是精心筹划的系统安排:不仅用技术真正定性企业和产品是否属于“黑”,并且从加工环节入手杜绝加工企业对“黑稀土矿”的使用,从而真正遏制“黑稀土矿”的开采和运用;而且本次还有专业的财务专家参与执行过程,通过加工企业的财务情况发现隐藏问题,使得企业对“黑稀土矿”的使用无处遁形。从其落实效果上我们也不难看出,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本次打黑的力度都强于往日。
工信部核查废料回收企业,严厉禁止废料回收企业收矿。工信部在本次核查中针对废料回收企业处理原矿进行严肃处理,对于稀土分离厂存在的超计划生产问题,要求必须停产(预计将导致一半的废料回收企业很难运行)。
企业停产减产,稀土产量锐减。打黑和环保督查导致零散的“黑矿”难以运行,大量不合规的企业停产减产,甚至深入六大集团内部,共同导致稀土产量减少;同时北方稀土(11.05 +0.91%,诊股)作为占据国内稀土产量近80%的龙头企业,其两个重要稀土分离厂(核发、飞达)正处搬迁,因此对国内稀土产量也造成较大影响。2016年全球氧化镨钕的产量为53600吨,预计2017年产量难以出现增长,保守估计与去年基本持平,达到5.4万吨左右。
需求端——钕铁硼等下游需求量不断释放
钕铁硼是镨钕金属的主要下游需求,占比达到90%左右。正如前文测算所示,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量在过去5年内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2%,预计2017年及以后在新能源车发展大潮的推动下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同时稀土的其他下游需求领域也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有望维持稳定增长。经测算可知2017年钕铁硼产量为17万吨左右,向上推测得之,2017年全球氧化镨钕的需求量预计达到6.3万吨。
5.2.1.2. 未来展望——政府带动稀土价格回归正常成本曲线,而非暴涨
政府强力行动带来短期供给缺口,但其目标是使得稀土市场正规化,而非供不应求。从供需情况来看,镨钕金属的供需已逐渐出现供给缺口;从现货市场的反馈来看,供应也存在轻微紧张的情况。然而,我们基于与稀土协会专业人士的交流,得知政府本次大力调控的目标是促使稀土市场的正规健康发展,虽然短期内必然带来供给紧张的局面,但是稀土协会在本次调控之后极有可能扩大“合法稀土矿”的配额,从而填补供给缺口,政府并不愿意稀土产业出现供不应求的格局。
政府的调控能力强,有意助力稀土价格温和上涨,但是坚决阻止暴涨的出现。政府通过本次的强效“打黑”、督查监管等一系列行动进一步证实了其强大的市场调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储方面,政府现今改为采用高频、小批量的收储策略,有效地对稀土价格实施调控。政府自2016 年3月至今已经进行5次收储,收储方式从以往的低频大批量转变为高频小批量,伴随着收储价格的逐步上调,这对于市场稀土价格无疑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根据我们与稀土协会专业人士的交流,政府将稀土视为重要的战略性金属,有意使其价格缓慢回升,但是坚决不容许出现类似2011年的价格暴涨,因此不仅在未来极有可能扩大配额调整供需关系,而且在目前的上涨过程中也通过与各大稀土企业的频繁沟通,控制着稀土价格的上涨速度。
稀土企业为求持续发展,也并不希望稀土价格暴涨。1)如果稀土价格涨幅太高下游需求会受到影响,并不有利于产业发展,比如11年稀土价格大涨,钕铁硼在风电、变频空调等领域的需求应用都受到抑制;2)稀土价格暴涨也会刺激其他方面的生产,比如国外的产业,这将成为对国内稀土企业的一个威胁,但是如果国内的稀土价格能够维持在合理价格的话,国外的稀土产业则因会其高成本几乎无法运行。
5.2.2. 磁材企业受益上游稀土价格温和上涨
稀土价格温和上涨将有益于磁材企业的盈利空间增长。各类稀土物质的价格从年初至今维持缓慢上涨的趋势,特别是钕铁硼的原材料-轻稀土镨钕涨幅已经达到40%。整个稀土行业不仅行业态势良好,而且增长率趋稳,加之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促使稀土行业健康发展,稀土价格将维持稳定增长态势,从而在两个方面利好磁材企业的利润水平:
一是稀土价格上涨将使磁材企业存货重估。二是磁材行业一般遵循毛利率定价,稀土价格上涨将带动毛利空间扩大。年初至今稀土价格大涨;钕铁硼价格虽然也已经开始上涨但是涨幅远小于稀土,这主要是因为行业中多数为长期订单,所以价格传递有时间,因此我们预计磁材价格的大涨将整体相比稀土延后3个月左右(许多订单是季度定价),将在几个月后追赶上涨幅,彼时磁材企业在利润空间上的受益将真正体现出来。
同时,中高端磁材企业本身的毛利率在2016年也普遍上涨,结合稀土价格的上涨,这将进一步扩大这些企业的利润。即使磁材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下游客户在价格上涨初期的负担,略微下调毛利率(2%左右),稀土价格至少30%的涨幅在长期还是将使得磁材企业利润大幅增长。
三是高端磁材企业或称为更强赢家。高端领域供应链更为稳定,企业间价格传导更为顺利。在高端的下游产品领域,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一致性要求更高,对供应链的稳定性更为重视,尤其国外的高端企业对零配件价格上涨的敏感性没有那么高,因此磁材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产品价格的上调。
相比之下,低端领域竞争激烈,磁材企业难以上调价格。在较为低端的下游产品领域,市场供给充足,产品差异化小,从而导致厂家之间竞争激烈,调研中我们得知部分磁材企业甚至愿意承受亏损以卖出产品,从而导致低端磁材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难以在中短期内上调产品价格。
当然,低端钕铁硼也有可能在稀土价格上涨一段时间后顺利上调价格:由于产品的成本不断提升,价格却难以传导,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只能停产减产,钕铁硼产量大幅下降,从而促使低端钕铁硼领域的供给收紧,产品价格上涨。
长期而言,如果稀土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低端钕铁硼领域的部分需求还面临被铁氧体等其他廉价材料替代的可能性,而高端钕铁硼领域的需求则均为刚性需求,目前难以被其他材料替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