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经历五次股市崩盘,我泣血总结的逃生术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速读

  我时常回想起投资生涯中发生的五次市场大崩盘:黑色星期一、科技股泡沫破灭、房地产泡沫破裂、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衰退、日本熊市三十年。

  我从中学到的教训:不应该在市场动荡之际惊慌失措;永远不要买进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房地产并非最安全投资;淡化股市历史平均估值;避免股票投资“本土偏好”。

  文 |  乔纳森·克莱门茨

  编辑 | 张晓添损失造成的痛苦要比收益带来的快乐更令人难以忘怀——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时常回想起投资生涯中发生的五次市场大崩盘。与那些重大资金损失相关的思考常常占据我的脑海,在记忆中久久难以抹去。

  以下是关于这五次市场暴跌的经历,以及我从中学到的教训:

  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当标准普尔500指数( S&P 500)暴跌20.5%时,我才仅仅24岁,也没有钱买股票。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股市急转直下带来的冲击,以及华尔街人士和普通投资者明显的恐慌情绪。

  黑色星期一是一个典型案例:它告诉人们为什么不应该在市场动荡之际惊慌失措。那些抛售股票的人恰恰是在市场触底或接近低点时离场。但这并不是唯一要吸取的教训。

  几个月后,评论家们喋喋不休地谈论着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但衰退最终没有出现。那些听信的人都错过了低价买入的大好机会。“专家”们又在高谈阔论了?尽量不要去听。

  科技股泡沫破灭

  上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股热潮可谓是典型的股市泡沫。大众的疯狂展露无余,当时投资者买入股票仅仅是出于跟风。对我来说,那是一段令人困惑的经历。我不大理解那些初创科技公司在做什么,更不理解投资者为何对它们的前景如此兴奋。我想,大多数其他投资者也同样无知。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把科技股推向一个又一个高点。

  事实上,我怀疑,许多人的一知半解助长了他们买进股票的欲望。这也是回报率很低的对冲基金不断吸引投资者的原因。同样地,如果一篇文章将股票称为“权益”,将债券称为“固定收益”,人们就会认为这篇文章更有见地。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在2017年疯狂投资比特币,却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知之甚少。这就好像人们对自己说:“大家搞不懂的东西就是聪明的选择,而且大有‘钱’途。”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要想投资成功,我们就要远离“拥挤交易”,永远不要买进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跟风买进。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不经思考地标新立异。但广泛分散投资是关键策略,同时还需避免在最受欢迎的资产上大举押注。

  房地产泡沫破裂

  直到现在还让我感到目瞪口呆的是:在科技泡沫之后,房地产泡沫会如此迅速地接踵而至。人们从不吸取教训吗?

  事实上,房地产狂热可能比之前的科技股泡沫还要严重,因为它的影响范围要大得多。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人持有股票,而在房地产泡沫期间,几乎70%的美国人拥有自己的房产。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萧条是基于一种大额的、未经分散化的、流动性差的资产,并且往往伴随着杠杆操作。如果你拥有一个多样化的股票投资组合,你不会血本无归,除非你采取了保证金交易。但在房产交易中,杠杆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你的房产净值太容易被抹平。

  投资者以往遭受的心理冲击加剧了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的影响:人们预期股市有风险,但却一直将房地产视为最安全的投资。直到标普CoreLogic Case-Shiller房价指数从高峰下跌27.4%触底,人们才幡然醒悟。即使是现在,我仍对房地产心存忧虑。但这次崩盘与所有市场崩盘一样终将被人们遗忘,让我们在下一次市场狂热时脆弱不堪。

  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衰退

  美国房地产市场在2006年年中见顶。起初,似乎只有愚蠢的抵押贷款放款人和借款人才会认为房地产市场随后会暴跌。

  但18个月后,美国经济开始收缩。紧接着,抵押贷款违约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开始冲击全球金融体系。全球经济的内在关联程度从未那般明显。你我也许是明智的投资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为其他人的过度投机付出高昂代价。

  即使到了2009年年初,股价只有2007年水平的一半,估值也不是那么有吸引力。但那的确是一个买入的好时机。诚然,仅仅因为股价暴跌就买入股票,似乎显得太天真。但我不确定是否还有替代选择:由于过去三十年股票估值不断上升,我们再也不能指望历史平均估值——无论是市盈率、席勒市盈率(Shiller P/E)还是其他什么——来判断如今的股票是否是一种好的投资。

  日本熊市三十年

  大衰退以及同时期标普500指数暴跌57%,可能是我整个投资生涯中最大幅度的市场崩盘,同时也是最好的买进机会。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影响最深远的。

  相反,我会认为这一“殊荣”归属于日本股市长达三十年的熊市。假设现在是1989年,而你是一名深受“本土偏好”之苦的日本投资者,只买日本国内企业股票。那么,差不多三十年后的今天,你手中的股票市值几乎跌去一半,财富美梦多半已是支离破碎。

  熊市三十年有可能在其他国家发生吗?当然可能。会发生在美国吗?我对此表示怀疑。但我也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投资者告诉我他们只买美国股票,我就会为他们感到担忧。也正因如此,我一半的股票投资组合一直都是外国股票。

  关于美国投资者为何应该避开外国股票,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人们认为,其他国家的产权和会计准则较弱,并且美国公司拥有如此广泛的国际业务,根本没有必要购买外国股票。的确,据权威评级机构晨星(Morningstar)统计,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有38%的收入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或许,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美国投资者没有外国股票也能得到说得过去的回报。但如果市场一反常态呢?正如17世纪哲学家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所言,当我们考量所面临的风险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可能性,还要考虑相关的后果。美国股市成为下一个日本的可能性非常之小。但是,如果它真的发生了,想象一下你的投资组合可能遭受怎样的后果——还有你实现财务目标的前景将何去何从。

  本文首发于MarketWatch。

  作者乔纳森·克莱门茨是理财网站HumbleDollar.com的编辑、《From Here to Financial Happiness》一书的作者,以及原《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个人理财专栏作家。

  翻译 | 云译

  版权声明:

  《巴伦》2019年4月15日报道“The 5 Stock Market Crashes I’ve Lived Through — and What I’ve Learned”。《财经》(博客,微博)获道琼斯旗下《巴伦》(Barron's)在中国大陆独家授权,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