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进口车暴利难道只因“人傻钱多”

  中国新闻网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分会副会长苏晖称,进口车之所以价格高,有一句话叫“钱多人傻”,非常形象地反映出国内消费高端进口车的人的心态。消费高价进口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子,经销商的心态就是既然加价多少消费者都愿意买,那不卖高价白不卖。这种奇特的消费行为助长了进口车三倍、五倍的价格。

  税涨价高是不争的事实

  李云(职员):进口车价数倍于国外,谁是价格推手?“钱多人傻”是罪魁祸首,但不能用此来掩盖高价真相,转移某些矛盾。“税涨价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为25%,增值税为17%,消费税分7档,最高为40%,即使以排量4.0升以上、税额最高的情况测算,一辆进口车应缴税额为车价的1.4375倍。税收政策让进口车价翻一倍甚至一倍以上,怎么说也算是“功不可没”。

  进口车的高价格,可能是“站在垄断的肩膀上”。国外厂商限定国内经销商售价的行为长期存在;通过各种手段垄断销售价格;4S店销售模式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国的汽车行业长期以来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这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反垄断已对奶企、酒企等开出巨额罚单,但时至今日,尚未对汽车行业进行反垄断“亮剑”。如此对垄断行为“一路绿灯”,高价格何以不“飙车”呢?

  公务车“崇洋媚外”伤害民族自尊心

  张西流(公务员):把盲目消费进口车的责任,全部推在个人身上,显然有失偏颇。君不见,近来政府部门及官员违规配进口豪车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勿庸讳言,过去在公务车采购和使用上,自上至下均存在“崇洋媚外”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只选进口车,拒绝国产车,只买贵的,不选对的,似乎已经成为公务车采购中的一种潜规则。不可否认,就某些车辆而言,进口的质量确实比国产的具有优势。但进口车在购置费用上普遍比国内品牌高出许多。公务车采购“崇洋媚外”,既伤害了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民族自尊心,又推高了进口车价格。

  因此,让进口车价格回归理性,既要个体消费者理性消费,更要地方政府在抵制公车浪费上有所作为。

  国产汽车不争气

  刘鹏(职员):进口车价格高,确实有关税、垄断、消费者崇洋媚外等因素。但中国本土企业“不争气”也是问题之一。

  中国一些企业发展与经营观念不够长远,产品品质无法保障,甚至产品质量问题百出,售后服务跟不上,无法获得市场普遍认可等问题。比如在汽车制造行业,一些洋品牌汽车虽然靠市场支配地位垄断经营,推高价格,但其本身对质量等的重视,也是消费者信任的原因。而国内一些制造商,甚至一些品牌企业,却没有危机意识,在产品质量上无法做好追求最优最好,而且在宣传、售后等方面的工作上,同样可圈可点。

  中国消费者本身就有“洋货”崇拜心理,加上《反暴利法》的缺位,《反垄断法》的不尽完善,以及落实与执行不严等问题,以及国货不争气等原因,被惯坏了的“洋货”,有了垄断“开路”,有了“人傻钱多”的市场,也不用担心会有人与其竞争,因此,其从中国消费者手里,肆无忌惮地多得30%的利润,有什么奇怪的呢?

  反垄断调查效率太低

  黄齐超(教师):两年前,媒体就关注了中国进口车的价格畸高问题,当然,也就是那个时候,反垄断部门开始关注进口车。可是,两年过去了,进口车涉嫌垄断的调查还是八字没一撇,这算什么效率?的确,没有证据不能贸然行事,那么,反垄断部门就该积极地调查。要知道,一辆车多花十多万甚至数十万,多耽误一天,就让消费者多花上千万的冤枉钱。

  反垄断部门的调查取证进程缓慢,他们似乎还有好多理由:比如进口车垄断隐秘,不易为外人洞悉其中内幕;比如反垄断部门的人员少、经费紧张、没有经验;比如国外对大公司的反垄断也长达数年等等。这些理由都是内在的、客观的,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想问一下:难道就没有反垄断工作不力的因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