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若英导演,张一白监制的电影《后来的我们》在今年的“五一档”一枝独秀,目前上映五天,票房已经9.85亿元。要知道,这只是一部文艺片啊!
|
口碑分化
《后来的我们》片名脱胎于刘若英的成名曲《后来》。这部以大城市“漂一族“的情感生活为题材的影片,也有周冬雨、井柏然等人气明星加持,引发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并在上映前表现出很高的关注度。
可能是受《前任3》的影响,同样打“回忆青春牌”的《后来的我们》上映之初就受到各种关注,知乎、豆瓣、微博、微信上的相关话题不断发酵,有了话题,影片票房自然有了保障。
况且,这部影片还以刘若英的导演处女作为卖点,其经典曲目《后来》更是引来了电影放映结束后的全场大合唱,许多观众表示被彩蛋“戳中”!
猫眼数据统计,上映前,该片想看人数破百万,映前预售破亿元;而在4月28日首映日,即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该片票房在上映7小时后便突破2亿,最终首日票房高达2.88亿元。
拓普电影数据库显示,首日2.88亿的票房,票房市场占比达77.2%;放映场次占比45.2%;观影人次850.09万,人次占比79.7%。尤其显眼的是,其预售票房达1.2亿,居内地影史前5,与2016年票房冠军《美人鱼》可以比肩。
超高的票房背后却是口碑的两级分化。喜欢的人会说,感觉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时代,很有共鸣。不喜欢的人会说,这部电影都是一些琐事的堆砌,没有一个主线,分手也分得莫名其妙,虽然不狗血,但是也很乏味。豆瓣评分,也从7分下降到了5.9分。
|
转折来得太快。
当晚,微博知名电影博主“电影票房”就贴出影院工作群聊天记录,公开质疑该片为抢排片而做出不正当操作,自己大面积购入预售票,以预售票房数据“绑架”院线排片后,再于上映当日大批退票。
|
|
|
造假方大量通过网络第三方平台购票,以虚假的数据让影院认为电影售票数据好而增加场次,最后大规模退票,而场次售出的同时,也有真实用户购买而无法取消。损失全部来到影院这端。
名词解释:
“退票营销”是指有人在预售时大量购买某部影片,又赶在最后节点前利用影院的退票政策大规模退票的行为。如此操作,能让影片在正式上映前一路领跑票房“大数据”,制造“有史以来最高预售”“有史以来最受期待”的幻象。幻象下目的明显,一边绑架影院排片,一边在公众面前吹出天大的泡泡。待到市场被炒热,真观众入席,用来哄抬市场的资本便可退位了。
豆瓣注水
票房造假一波未平,豆瓣注水的传言一波又起。
根据媒体的报道,《后来》也试图在豆瓣刷分把观众带进影院。
水军团队以一条1.5元的价格刷好评,并存在大规模购买豆瓣大V好评,统一要求在上映首日发布的情况。
|
2010年网络电影《老男孩》一经推出,引发全民普遍关注,昭示着“青春怀旧”成为一种新的电影生产力。
2011年台湾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接连打破台湾和香港票房记录,随后中国内地市场出现了一大批诸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系列、《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一系列以青春怀旧为主要叙事题材和内容的影片。在市场化背景下,它们不像传统类型电影那样能够建立起相对稳固的类型规范,更像是一种市场的类型,其实践贯穿着生产、营销和消费的整个过程。
国产青春电影在故事情节选择、编排上,侧重于表现平凡的校园集体生活、青春爱情故事、美好纯洁的友谊,带着观众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这些事件虽然十分平凡和琐碎,但它们都是青春不可缺失的,带着这样一种怀旧的心情,观众走进影院,看着主人公青春的热血,再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在怀想和念旧中获得一种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最后升华为一种对青春的缅怀。
资本逻辑:抢占注意力
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的资本逻辑下,谁掌握了票房就掌握了所有的话语权,票房预售成为电影排片的重要风向标。
|
商业利益驱动下,借助电影与生俱来的的媒介属性来占有公众注意力,赢得公众买票观看进行消费的做法层出不穷。
2016年,《叶问3》票房注水,票价出现虚高。快鹿集团在发行中,与大量影院签订了“包场”协议。但影片上映前夕,不少影院却被告知,剩余包场费用将不再支付。此前大热的《捉妖记》也被指各地均现“幽灵场”。
4月29日晚,《后来》出品方、宣传方猫眼电影终于按耐不住回应,直指退票事件的“主要嫌疑人”为售票黄牛。
|
|
|
如果在影片预售阶段,通过虚假购票来粉饰预售数据,欺骗影院达到提升排片目的,在排片占比冲高之后再大量退票,这已经不止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严重的涉嫌商业欺诈行为,应严厉追责。淘票票恳请相关部门尽快严查处理,淘票票愿意提供全力支持和最大协助。
|
背后资本方
|
上市公司光线传媒(300251,股吧)是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股东。2017年9月,猫眼与微影合并,合并完成后,光线、微影、腾讯、美团点评将成为新公司主要直接股东 。11月11日,猫眼方面确认获得腾讯10亿元人民币融资,最新估值超200亿元。一个背靠光线传媒、腾讯等多个“行业大佬”的互联网电影票务“独角兽”呼之欲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猫眼微影既是出品方又是发行方,就相当于是自产自销。《影视风向标》主编、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胡建礼表示:这件事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发行的生态可能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大的院线肯定会把自己发展会员,或者建立自己的app这样的销售的渠道作为重中之重提出来。
除光线传媒外,电影还涉及了上市公司横店影视,电影的制作机构之一为浙江横店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横店影视的子公司。
不过,作为《后来的我们》的出品方和发行方的猫眼利用退票规则为电影刷票房锁排片的行为已经引发了行业对其品牌的信任危机,甚至更有可能影响其上市的进程。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