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辉,“机遇”APP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在做“机遇”之前,他曾有过三段成功的创业经历。虽然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胡世辉的名字显得有些陌生,但是,在企业家的圈子中,他却以擅长社交、人脉广泛而著称。而他目前的创业项目“机遇”APP恰恰是一款基于商务场景的社交应用。
1
|
图:机遇董事长兼CEO胡世辉 [保存到相册] |
从“得脉”到“机遇”
据胡世辉介绍,机遇就是帮助人们进行关系连接和商业资源交换的一个平台。“它更像是一个社交版的阿里巴巴,它也像是一个商务版的微信,它还像是一个人脉关系版的百度。”机遇的前身叫“得脉”,作为其全新商务社交模式的摸索,已经低调的运行了三年,如今“得脉”已经完成了“得到人脉”的历史使命,得脉者得机遇,因此,他们将“得脉”品牌升级成“机遇”。胡世辉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识别与记忆越来越碎片化,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进驻和抢占用户大脑”,这也是“得脉”更名“机遇”最主要的原因。
据了解,相较于得脉,机遇强化了超级名片的功能。并把功能更聚焦于人脉、商机、圈子和活动四大方面。
图片驱动、故事驱动、数据驱动
整个采访过程中,胡世辉就像一个产品经理,他屡次拿起手机,给我演示机遇的使用方法,“在机遇上,你可以像百度一样搜索人,你也可以像微信一样跟陌生人聊天,你甚至可以像刷微博一样,看机遇的朋友圈。” 胡世辉用最容易让人理解的语言解释着机遇究竟能做什么。
在机遇众多的功能中,胡世辉非常看重的是超级名片功能。“你见过这样的名片吗?图片驱动,故事驱动,数据驱动。你看这个人,三张照片她就把她自己的身家给说出来了,她是谁?她是马背上的女孩,她是个演员,她还是个军人,她用这种方式说出了自己的价值。”
我注意到,在机遇的超级名片上,用户上传了各种个性化的照片,最多的是职业形象、社交活动、成就纪念方面的。这与以往招聘简历上风格严肃的个人照片给人的感觉也确实不太一样。非常生动、感性,让人倍感亲近。
此外,除了工作经历和目前职业信息外,在个人名片上,还设置了诸如书单、喜欢的音乐、影视剧、旅游地等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信息。胡世辉介绍,设置这个版块,是为了方便其他的“机遇”用户通过商务场景社交找到自己,并加为好友。
胡世辉强调,“与其说是名片,不如说是个人主页。在普通的名片上,人们能看到的只是冷冰冰的职业头衔,而在机遇上,你看到的是生动的故事性描述。故事驱动的好处就是方便其他用户迅速的了解你,并判断是否要关注你。”我注意到,机遇将职业、职位等信息放在了个人描述之后,用户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对自己进行介绍,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自己较为光辉的经历。胡世辉解释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真实世界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如果职位放在前面,那永远是经理比业务员更有竞争力,主编比编辑更有竞争力。而故事驱动,让用户有了更多彰显个人价值的机会!”
“先交朋友,再谈生意”
胡世辉指出,“机遇”是在西方所提出的“六度分割理论”基础上,创立的基于移动互联特征的“六维关系”模型,即通过“时间、空间、角色、能力、荣誉、意愿”六个维度,以及“关系向量”大数据和关系匹配推送技术,为用户创造线上与线下遇见的更大化的可能性。不同于LinkedIn、脉脉等产品,仅仅从职业社交出发,只能解决求职、招聘等需求,“机遇更加人性化、更有趣,这更符合中国人‘先交朋友、再谈生意’的社交方式,让用户在弱关系网上建立起商务联系。”
胡世辉称,他一生中的重大机遇大多来自于弱关系。深感自己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所以,他一直在考虑,如果为24岁的自己做一款产品,让那些像他当年一样需要机遇的年轻人找到机遇,他会怎么做?按照这个思路,他最终做出了“机遇”。
3000元起家的连续创业者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胡世辉一开始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过强的人脉。大学毕业,胡世辉来到海南儋州的一所学校当老师。在这个曾经流放过苏东坡的蛮荒之地,他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不甘心一辈子窝在这种小地方,90年代初,他辞去了教职工作开始创业。
当时胡世辉所在的海南小镇只有区区不到10万人口,胡世辉却很大胆的在那里创建了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他素来是一个好奇思、爱创想的人,这种与生俱来的特质从此爆发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的第一个杰作是将一张设计灵感图变成了一个主题公园,并于1999年在A股捆绑上市。2000年他倾其全部财富支持一位数学家研发ECC公钥密码算法,最后成为国家标准算法原型,广泛应用于数字身份证等信息安全领域。他自己也通过换股资本运作于2009年成为香港上市的主要股东。他还成功的投资过一些高科技和移动互联网项目。2007年他联合中国最知名的20位企业家,共同创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太美集团,业务涵盖旅行、健康、传媒等领域,并于2012年策动携程旅游重组太美旅行。从3000元起家奋斗至今,胡世辉如今仍然执掌着太美集团与六脉科技。
“关系引力”打动诺奖得主
在胡世辉远洋国际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他和马云、王石、冯仑等企业家大佬一同出游的照片,这些照片默默地彰显着胡世辉的社交实力。这一点在5月31日的“机遇”产品发布会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700多位各界名流前来捧场,这其中既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也有文化界的加措活佛,有主持界的武卿、陈伟鸿,也有创投界的徐小平、杨守斌、杨向阳,甚至不乏演艺明星和商业精英。大家为胡世辉和他的“机遇”整整撑了三个小时的场子。这让人禁不住疑惑,“胡世辉何许人也?为何会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对此,胡世辉表示,一方面这得益于他过去做高端旅游时积累的人脉;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对他做的事非常认可。
“你相信吗?我和穆思特是在枣庄的一个会议上认识的,偶尔聊了两句,他对我做的事,对我的使命很感兴趣。我问他,你想不想和我一起探索更加伟大的一种力量叫关系引力,它不是万有引力,关系引力决定了整个人类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以后,一场更深刻的革命,关系驱动一切,关系决定一切。”穆思特当即表示感兴趣,就这样,他现在成了机遇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
来自BAT的黄金战队
讲到这里,胡世辉颇为自豪。他告诉我,机遇现在的团队也基本上是他用“机遇”的模式招募到的。包括CTO张玉睿,他曾负责百度网页搜索与数十款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还包括COO杨宝成,他是前阿里巴巴数娱渠道中心负责人,还曾负责过酷狗音乐、虾米音乐、天天动听、淘宝阅读、阿里游戏等产品的运营。包括操刀“机遇”APP产品的设计的陈坚,他是前腾讯QQ输入法负责人,并拥有几十项产品专利,他也曾在多米和高德负责产品设计业务。而另外一位合伙人姜川来自墨迹天气,也曾效力海尔,并在26个国家工作过。胡世辉说,这些人他之前都并不熟悉,“或许是一次搜索,或许是一个饭局,或许是一次聚会,或许是一场活动”,总之,他们是基于商务社交的弱关系而最终走到一起的。
1
|
“机遇”帮助人们突破生命屏障
整个采访过程中,胡世辉也更像一个机遇的超级粉丝那样,时不时的在机遇上搜一搜、点一点、划一划。他津津乐道的给我讲述那些在机遇上被改变了的命运。“我们来看看她,中国最美聋哑人,无声世界依然精采”,胡世辉搜出了一个舞者的名片,“你看,她在用机遇,这个案例能回答你很多问题,她是一个千手观音的表演者,在机遇上,她不仅得到了生意,她还改变了命运,她找了男朋友,一个来自泰国的小伙子。你看,她把个人的名片写得多详细,她在努力的展示自己,让机遇找到她。”
“再看这个”,胡世辉一边说着一边点开一个女画家的”机遇”名片,他说,“现在全世界都在被图片驱动,是看图时代,看到这样一个人,你会不会点,即使她可能不是你要找的人,但是她会不会引起你的关注。”我注意到,这位女画家每天都在机遇上更新他的朋友圈,发的基本都是她的作品,已经坚持了快一年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们在通过机遇进行生命的突围,每个人的生命是有屏障的。”胡世辉说。
当我问他,“你能给我一个理由,告诉我为什么要用机遇吗?”他笑了笑说,“这个问题,今日资本的徐新也问过我,我当时对徐新说,马云会说服你去开网店吗?问我这个问题之前,你应该先做三次降维。想象一下你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你最需要什么?”“如果你有一天想要创业,也许你会找到我,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成为你的第一个投资人?另外,你想创业,你最头疼的是什么,一定是找人。你可能会通过朋友关系去找,你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找,比如‘机遇’APP。”借助这个回答,胡世辉也间接的说明了机遇瞄准的用户群。
“我不追求机遇成为微信”
“是的!我不追求机遇成为微信,我没有想把机遇做成一款人人都用的产品。” 胡世辉说,“我也许只给中国那几亿人用,他们是各个公司的销售总监、营销总监、品牌总监、市场总监、会员总监,以及每个公司做外务的人。胡世辉解释说,在中国大概有1500万个企业,平均每个企业有五个人是做外务的,他们是每天要去做公关,做销售,完不成任务就会很累这样一群人。“当然,也包括大量的媒体记者、律师,以及协会、商会、EMBA的人,他们原有的关系链是不够的,‘机遇’就是给这些人用的,这些人在中国总共有一亿多。”
此外,胡世辉还介绍,机遇上还有大量的演员、模特、艺人、主持人、设计师在接活,他们希望通过展现个人价值来获取商业机会和提升名气。“机遇瞄准的就是这些人脉用户,他们也恰好是机遇上最为活跃的人。所以,我首先考虑的是这群人想要什么,‘机遇’抓住的是他们的痛点,而不是所有人的痛点。”
“不会选择,你就永远和机遇擦肩而过”
机遇究竟是什么?胡世辉进一步阐释,“机遇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对的人做对的事,机遇是瞬间的命运。机遇从来不是设计出来的,凡是设计出来的都不叫机遇。你会发现生命中的很多机遇,不仅工作机遇,甚至情感机遇都是瞬间的,机遇从来都是瞬间决定的。因此,机遇是选择,当你不会选择的时候,你就永远和机遇擦肩而过了!把这一点想明白,你就知道产品该怎么做了。所以,我们要帮助别人提高选择的参考系统,帮助别人制造一个智慧的关系引擎或者关系导航。”
不担心与BAT竞争
作为一个典型的产品控,胡世辉在做“机遇”之前,玩过上百款社交产品。他坦诚,在技术上,他或多或少的借鉴了这些产品,但是,机遇诞生的真正灵感并非来自技术,而是来自他的人生经历。这也是他从不担心BAT会做类似的产品。因为在他看来,做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想法,而不是其它。“我根本不担心百度、腾讯、阿里和我竞争,历史从来是被思想带动的”,“马云的成功不在于他早年有多少资源,他的成功是思想决定的,是意识决定。”
喜欢从0到1的创新
同很多创始人只关注宏观战略和企业价值观不同,胡世辉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产品创新上。在公司内部,胡世辉也是所有人中使用机遇和思考机遇最多的人。他每天都在思考,“机遇下一步该怎么走?”,“如何让机遇变得更有用,更有趣?”
胡世辉说他是一个对“机遇”敏感的人,他也喜欢做“从0到1的事情”,“机遇”要做的“不是表层创新,而是底层创新”,在他看来,机遇不同于市场上已有的任何其他商务社交产品,“机遇的生命力在于他重新定义了商务社交,能够创造可能性和偶然性,这让有梦想的人更加容易触碰到机遇。”
用户目标:三年内突破一亿
经过三年的摸索,机遇已经累计了400多万用户,日均活跃用户也超过了10万人,用户群体覆盖超过600个城市和40个国家。胡世辉称,这期间,他们一次广告都没有打过,只做过有限的活动推广。目前机遇用户中有一半以上是靠用户自己拉动的,而活跃用户中这一比例更高,有70%到80%是靠口碑传播带来。他从没担心过用户问题,他担心的是产品做的还不够好。据了解,7月份“机遇”将上线1.0版本,比之现在,功能会进一步完善,今后还会有2.0和3.0,接下来,他们会做一些推广,争取年内用户突破一千万,三年内用户突破一亿。
接下来,“机遇”会跑得更快!
对于机遇,胡世辉有着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创业的热情,他说,这虽然可能不是他最后一次创业,但一定是他非常重要的一次创业。在资金方面,他个人的投入也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看好机遇的商业模式,很多风投也主动的找上门来,对此,胡世辉却显得颇为挑剔。他解释说,“机遇APP的进一步发展确实需要钱,但是我不会随便找一个投资人来指手画脚,我要找的是一个能在价值观上,在使命感上同我们有共鸣的投资人。”幸运的是,通过“机遇”模式,这个人已经主动的来到了胡世辉的身边。胡世辉告诉我,虽然现在还不方便对外界透露更多的内容,但是,“第一笔资金已经落实到位”,接下来,“机遇会跑得更快!”(文/搜狐财经 魏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