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山乳业的老板杨凯,曾是赫赫有名的辽宁首富,2016年他曾以260亿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在第66位,也就是辽宁首富。
可没风光多久,辽宁省盘山县人民法院就公布辉山乳业董事长杨凯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列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
而就在昨天(12月18日)晚间,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辉山乳业在除牌程序的第三阶段于2019年11月15日届满前,该公司并没有提交任何复牌建议。因此,联交所决定取消该公司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这家辽宁沈阳老牌乳制品企业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细细道来。
01 | “明星企业”躲过三聚氰胺
辉山乳业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沈阳农垦总公司下属的国有企业。据介绍,1998年底,沈阳农垦总公司将沈阳地区的多个畜牧场、牛奶公司、乳品加工企业整合在一起,组建了“沈阳辉山乳业集团”。
据了解,2002年沈阳乳业还是东北最大的液态奶企业,液态奶产量仅次于光明、三元和伊利,排全国第四。
2004年12月,在美国隆迪取得沈阳乳业全部股权5个月后,总经理杨凯获得了沈阳乳业50%的股权。辉山乳业上市招股书里的解释是,“基于杨凯对沈阳乳业及所有其他合营公司所做的贡献”,业务伙伴将沈阳乳业的50%权益转让给杨凯。
2013年9月辉山乳业实现了港股上市,短短三年后,杨凯以260亿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在第66位,成为了辽宁首富。
2008年,中国乳制品爆发大规模三聚氰胺事件,行业人人自危,但辉山乳业却幸免于难。外界对它赞不绝口,“良心企业家”杨凯也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大论坛和会议上。
“企业能走多远,品牌能否做成百年老字号,取决于企业是否能放弃短视、极目远眺。现在中国乳业重要的是做品质,不是做规模。辉山的目标不是盲目做大,而是养好牛,做好奶。辉山乳业将在不远的将来走向五大洲、四大洋!”杨凯如是说。
02 | 盛名之下,其实难堪
在外界纷纷以为辉山乳业是靠着“养好牛、做好奶”发良心财,才能够不被三聚氰胺的负面新闻缠身时,
著名的做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接连发布了两篇做空辉山乳业(6863.HK)的报告。
浑水称辉山乳业价值接近零,指该公司最少自2014年以来一直发布不实的财务数据,包括盈利造假、夸大资本开支等,又指公司主席杨凯有可能挪用公司至少1.5亿元人民币资产,真实数字或更大。
2016年12月19日,浑水又发布了报告的第二部分,称辉山收入造假,这份报告以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数据为证,显示辉山存在大量欺诈性收入。
于是辉山乳业(6863)在随后的上午突然暴跌近九成,创下香港主板一个记录了。30分钟内,300多亿市值灰飞烟灭。
浑水的调查持续了好几个月,共访问了35个牧场,5个生产设施基地和2个完全没有建设迹象的生产基地。随后,它在对外公示的报告中这样写到:“我们认为这家公司的价值接近于零。”
原来辉山之所以能在三聚氰胺风暴中“不动如山”,只是因为它压根就没有多少精力投入生产。
随后,辉山的黑料被一件件挖出:内部欠薪已久、大股东挪用30亿账上资金投资房地产、资金无法回收、单据造假... ...
兵败如山倒,虽然省金融办一直竭力维稳,辉山乳业依旧溃如决堤,据统计,辉山乳业债务危机爆发时,涉及的金融债权高达上百亿,涉及70多家债权人,包括23家银行,十多家融资租赁公司以及部分私募机构。
2017年3月27日,即辉山乳业停牌后的第三天,港交所上市部认为,公司并未符合《上市规则》第13.24条有关拥有足够业务运作或资产的规定,故根据《上市规则》第17项应用指引将该公司置于除牌程序的第一阶段。
2018年9月27日,辉山乳业进入除牌程序第二阶段。
2019年12月18日,港交所表示,直至11月15日辉山乳业除牌程序第三阶段届满前,公司并没有提交任何复牌建议。因此,港交所决定取消该公司股份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
再过三天,12月23日,辉山乳业将正式告别港交所,在资本市场上结束自己最后的余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