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如何用《易经》打通股市任督二脉?

如何用《易经》打通股市任督二脉?

 

《易经》有着万经之王之称,于我中华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无论是道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根源都在于此。

随着几千年文化积淀,而到了当今时代,却成了末流思想盛行,就是《易经》占卜之应用,然而就占卜思想来说,我还是持有不同观点的,后面部分我们再详细探讨,所以各位既然看到了我这篇文章,不妨放下所有的成见和认知,我们正本清源,还《易经》一个本来面目,可能我探讨的问题,各位在别的书籍或者学者那边也看到过、听到过,但又有不同,这也是我说要颠覆认知的问题。

《系辞》里讲: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相传,《系辞》为孔子及其门生所作,既然子曾曰过,对于《易经》观点,各有不同,所以,我说说我的观点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吧!

如何用《易经》打通股市任督二脉?

 

首先,要回答一下为啥要用《易经》打通股市之任督二脉。

学过哲学的朋友都知道,哲学是一般的,而分科之学,有时候我们也称为科学是个体的,一旦把个体学科玩弄于极致,提炼到一定高度到达一般,那就是哲学思考了。

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我们高中数学老师教我们做选择题的时候,告诉我们三个字:狠、准、稳。狠,就是直接排除掉迷惑假象的选项;准,精准,无误;稳,莫心慌,保持这种心态。

做到狠准稳三要决,面对选择题,胜算率更高一些。

而当多年研究股票之后,发现把狠、准、稳这三字法则同样可以拔高到选股。狠到可以直接排除掉大多数没必要参与的行业和个股;准,精准找到标的行业跟个股;稳,收益稳定性,致胜法宝。

这就是哲学思考,从个体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体,这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多数人学习过程也是这样,很多人称之为以小见大。

这种学习方法不可谓不好,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多数都是运用这种法则。

而还有另外一种法则,就是从一般到个体的学习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先讲哲学思考,然后再到分科之学,具体学科。比如我们通过数学到哲学,也可以通过股票投资到哲学,这是从个体到一般;反过来,就是从哲学到数学,从哲学到股票投资,是另外一个思维逻辑。

两者对比有什么优缺点呢?

从个体到一般,非常直观,就是我们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不枯燥,简单易学,大家都能体会得到。

而从一般到个体,是学习前人的经验,这个相对就有深度,牛顿说,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种思维逻辑,就是从哲学,到科学。我们众所周知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可不喜欢称之为科学,因为科学直接谈个体,他觉得太小气了,人家往高深里说,称之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啥意思?

牛顿说他是在讲哲学,用数学模型来证明,这个逻辑就是从一般到个体的逻辑。

但作为普罗大众,对于直接谈哲学,相对非常枯燥,尤其是更为高深一点的讨论,多数人看不懂的,这也是从一般到个体的劣势。好比我写这样论述股票的文章,敢保证多数人看不下去一样。

优势也很明显,因为讨论问题更有深度,甚至不至于走弯路。

因为从个体到一般的讨论过程,需要很多次总结才能到一般;而从一般直接讨论个体,相对不至于方向走错。

 

回到主题哈,这就是为啥要用《易经》来讨论股市,原因就是可以用《易经》这个哲学原理讨论股市,相对比较深刻得多。

而仅仅,从股市来讨论股市,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源在于,每一个人眼中的股市都不一样,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直有点抬高了多数散户的身价,因为很多人对于股市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并不能了解全貌,亏了也不知道为啥亏,赚了也不知道为啥赚,懂点技术就认为自己了不起了,这才是最深的根源。

所以,我们从哲学根源谈起,然后再回归股市来看,这样让大家高瞻远瞩,才会发现自己弱点,不断总结,更有利于从个体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

如何用《易经》打通股市任督二脉?

 

我对于股市的认知,也是从个体到一般这个过程的,经常跟朋友交流,一开始多数人对股票的认知,就仿佛在一个黑屋子里,比如跟踪一只股票久了,知道了一点它的习性,仿佛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了,就好比黑屋子里面我们摸索大半天,才知道这原来是个桌子;而再玩下一只股票的时候,又要摸索半天,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椅子。

而我说的这个摸索半天,有时候是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消耗了我们人生重大时间成本,生命中最重要的成本是什么呢?

那就是时间成本,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投资机会都在摸索中错失,黑屋子里摸索,我们不知道这个黑屋子有多大,也不知道黑屋子有多少东西,这个黑屋子也可以比喻成人生。

很多人对股票没有把握,对未来没有把控,看不到未来,也就是这个意思。

倘若有一天,一旦借助了哲学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从普通到个体的力量,从窗外射进黑屋子里一束阳光,那么整个房间就开始亮堂了。

很多人会问,有这么神奇吗?

当然有,圣人不是已经达到过这种境界吗?

要不然我为啥让大家学习牛顿思考逻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圣人怎么说?

子曰:吾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他这个不惑,就是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认知不惑,而这个不惑源自于他15岁就此生立志做学问了。

很多人会说,圣人四十不惑,我们达不到那个境界的!

所以嘛,我们要借智慧,孔子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达到四十不惑,我们通过学习孔子思想,40岁之前达到不惑也没有什么奇怪吧?

这就是要借助哲学力量来打通股市的原因,从普通到个体,我们反过来思考问题,或许另一片天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