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纪念胡适先生:满庭花簇簇 开得许多香

“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纪念胡适先生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胡适写这首名叫《希望》的诗歌时,正是1921年,他那时的身份是海归,北大教授,《新青年》编辑、作者。同时,他是一个婚龄四年,育有二子,年届三十、风度翩翩的儒雅学者。

  绩溪往事

  “我是徽州人”成为胡适一生会朋结友引以为豪的开场语。

  学者认为胡适的博学多才、才情并茂、谦谦君子与千年古城绩溪的钟灵毓秀之气有关。绩溪位于安徽省东南,是古徽州府中心,也是徽商、徽文化的发源地。绩溪又在徽宁之脊,由于西天目山脉和黄山山脉交汇于此,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由此分隔,因此绩溪境内多山,溪流纵列,绩溪有胡氏四大宗脉,即北门金紫胡、龙川(坑口)尚书胡、城东遵义胡、湖里(含上庄)明经胡,神异的是绩溪各胡,自宋朝以来,即名人辈出,各有勋功伟业,如胡适所属的“明经胡”还有清代乾隆间制墨名家胡开文、清代首创“胡庆余堂”药号的红顶商贾胡雪岩。

  胡适说:“无徽不成镇。”显现是他对故里的挚爱。“万山不许一溪奔,揽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是胡适先生描绘的家乡风光。要研究胡适,须到他的家乡绩溪上庄去拜揖。

  胡适故居所在的绩溪上庄,偏于一隅,即使现在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从芜湖向南、杭州向西,均有300多公里的车程,到达绩溪境内后,从203国道转到乡镇小道到上庄胡适故居,仍需四十五分钟车程。清明前后,正是徽州人回乡祭祖的重要时间,车行乡间,路两旁油茶花金黄璀璨,连绵起伏,而“粉墙矗矗,黛瓦鳞鳞”徽民居掩映其间,或许是交通不便,才能有天然去雕琢之幸运,这一片水墨山乡还能感觉到那古韵古调的古徽州。

  到达上庄,这里三面青山,一水襟带,古树参天,村头有一巨大的石球,上书“狮球”。问及原由,称这里的地形地貌犹如三狮顶绣球,上庄村正是“绣球”,有此风水,上庄胡氏才培养出胡适这样的世界级文化名家。

  穿过一人宽的小巷,曲曲折折,来到胡适故居。这里宁静平和,无一游人。笔者上前与坐在石条凳上的老者攀谈,不料他正是胡适故居文化馆的馆长胡育凯,他也是胡适的嫡亲堂侄孙。

  胡适出生于上海,三岁半时随寡孀母亲回到上庄故居,胡适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她为了让胡适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三岁多就让他进了乡村学堂,开始了《四书》、《五经》的教育,九年的乡间私塾制教育,使胡适过早地承受了“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训练。13岁时,胡适独自一人到上海求学,19岁,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未来得及回乡与母亲告别,胡适前往美国,开始在康奈尔大学读农科,一年半后改读政治、经济,兼攻文学、哲学,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师从杜威。

  1917年,27岁的胡适回到故居,在这里与母亲选中的江冬秀完婚。虽是裹小脚的女人,冬秀也是绩溪旺族大户家千金,在胡氏故居中,还保留有当年他们结婚时婚房和婚床及照片。后人多指胡氏奉母命与旧式妇女成婚,一生感情稍差强人意。但在胡氏故里,胡氏后人并不这样看,江冬秀不仅与胡适门当户对,而且在那时也是百里挑一的聪慧美人。江冬秀生得五官端庄温婉,柔中带刚;她烧得一手好菜,通晓事理。据说她也发现自己和大文学家胡适的文化层次差异,胡适在美期间奉母命给她写信,她不仅以此为识字学习样本,还边学边用,给胡适写回信,介绍家中情状;胡适再在回信中逐字逐句更正修饰,说文解字。一来二去,在文学大家的滋养下,冬秀进步飞快,在她50岁时,已能在美国撰文写书。

  胡适最重视徽州乡党关系,他一生乡音不改,乡情不忘,乡俗依旧,保持着绩溪人的本色和徽骆驼的性格。无论在北大任教或在美任职期间,吃穿小节均遵徽俗。胡常用家乡著名的“一品锅”、“徽州饼”、“豆腐渣”招待客人,并引以为豪。徽菜的一些菜名如蝴蝶面等,及上海等处的徽馆馆名,均与胡博士有关。在他的眼里,最美的景致是故乡的山水,最好的美食是故乡的土菜,最浓的氛围莫过于乡里乡亲的聚会。

  胡适在完婚第二年,母亲冯顺弟便含笑归西。母亲是胡适一生最敬重的人,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应该说,江冬秀和胡适的母亲一样,身上有徽州女人的全部美德和品质。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原汁原味的徽州大家闺秀跟随胡适一生,为他洗衣做饭,生儿育女,胡适那份对乡情乡俗的挚爱还能保存得那么长久浓郁吗?

  烟霞山月

  保存至今的胡适婚房,除了那张古色古香的棕红架子木床颇有徽文化遗风,再就是突显徽州文化的木雕,一开有八幅木雕,均为兰草,出自胡开文墨庄制模高师胡国宾之手。兰草是很多徽州人家庭院里常见盆景,它幽然盛放,馨然清丽,很像徽州人的风格:勤勉、独立、上进、低调。

  胡适一生最爱兰草,也寄情于兰草。在《希望》中,他视兰草为知己:“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博学多才的胡适,一生获得36个博士学位,可以问鼎吉尼斯纪录。胡适开始学农,后转学文,又师从大师杜威学习哲学和自由主义。他在美国期间热衷政治,是当时华人中少有的英语演讲家。因为他的才华横溢,加之沟通能力,他作为中国三十年代赴美大使,为中国抗日胜利做了诸多贡献。

  胡适思想敏锐,兴趣广泛,知识丰富,涉猎文学、哲学、史学、语言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他在文学领域,涉足小说、诗歌、散文、评论,而且都有新的突破。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胡适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他提倡白话文,撰写《文学改良诌议》认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且身体力行,比如“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在有疑处不疑”、“不作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年,象活百五十”,既有古韵又够通达,且体现出他把哲学改造与新文化运动建设结合起来的理念实践。

  在胡适故居中,有诸多家族照片,年轻时的胡适英气逼人,中年的胡适儒雅知性,老年的胡适谦谦淡泊。胡适曾在上海公学任校长,1932年初接任北大文学院院长,1938年9月出任中国驻美大使,1945年8月回国出任北大校长。他的诸多学生中包括徐志摩、陆小曼、林徽音这样的名人。胡适还是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一生至交,他曾和张伯苓、杜威等中美学者发起组织“华美协进社”,出面邀请梅兰芳赴美国访问演出。

  胡适故里的人并不讳言胡适感情八卦,即使在展出的胡适的老相片里,也有明确而温情的注释。“胡适的一生中,有很多传闻女友,但有两个女人确为他终身不嫁。”胡馆长介绍,一位是胡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认识的美国小姐韦莲司,一位是他家族的小表妹曹诚英。“烟霞山月的神仙生活”是胡适记录他和曹诚英的感情画面。在徽州人眼里,娶妾是万不得已的情况,而胡适当时是新文化领袖,曹诚英也是学有所成的新派闺秀,所以他们尽管彼此称为是神仙侠侣,但终不能厮守终生。后来胡适动议曹诚英赴美留学,诚英学的是胡适最初学的专业:农业,并在美期间得到胡适初恋女友韦莲司的帮助照料。曹诚英学成回国,引进了西红柿在中国的栽培,同时成为中外著名的棉花种植专家。

  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蝴蝶》是首朴素的情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略显郁郁之情,但亦理智清醒,这很符合胡适一生对情感波澜的态度。

  晚年的胡适在美国度过,那时江冬秀一直陪伴着他,还可以在病塌前给他读书读报。胡适夫妇育有两儿一女,小女在幼年因病夭折;二儿子是水利专家,上世纪50年代从美国学成回国,在唐山工作,因家庭出身被打成右派,跳楼自杀;唯大儿子一直在美国学习、生活,也育有一子。现在胡适后代只有这位长孙仍在美国从商。“他回来过,但已完全美国化,是ABC(指只有中国人的黄皮肤而思维习惯全盘美国化)了。”着一身旧旧的藏兰西装的胡馆长略显遗憾地讲。

(责任编辑:田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