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IPO,是一群草根逆袭的神话:拖拉机工人张勇,身家近600亿元,逼近史玉柱;24年前的服务员,财富暴增30亿元,甚至超越前餐饮首富……神话是如何写就的?会有泡沫吗?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财报局”(ID:ukbnews),作者:王夏喜,编辑:颜言,设计:甄开心,编辑助理:陈晨。
四张桌子,两对夫妻,一锅火锅,946亿港元。
颐海国际上市26个月后,47岁的张勇又一次站在港交所,为海底捞IPO敲钟。随着他敲响港交所那面大铜锣,海底捞上市尘埃落定,在所谓的寒冬与上市大逃亡中书写造富神话。
发行价17.8港元/股,总股本约53亿股,945.6亿港元(约合827.8亿元)的市值,一骑绝尘,将“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遥遥甩在身后。
9月26日9点,深受资本市场追捧的海底捞,以18.8港元/股的价格开盘,较发行价大涨5.62%,收盘报17.82港元,市值达944.46亿港元。
▲海底捞上市敲钟现场。
从8000元到946亿港元,逆袭的何止当初拖拉机厂工人张勇,海底捞联合创始人施永宏和李海燕夫妇所持股权市值258.3亿港币,海底捞早年的服务员杨利娟身家暴至34.8亿港元……
小摊贩出身的张勇,如何坐稳华人餐饮界富豪榜榜首的位置?追随张勇二十几年的早期创始人和骨干员工,各赚几何?
造富盛宴
一声铜锣响,7位亿万富豪诞生。
海底捞此次IPO发行4.24亿新股,约占总股本的8%,由此计算海底捞总股本约53亿股,市值约94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28亿元。
一场IPO,一席造富盛宴,最重要的是,分享宴席的人寥寥无几。
海底捞的股权变迁史,被外界视作张勇的“集权史”,坊间一度流传“海底捞即张勇,张勇即海底捞。”作为海底捞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他对海底捞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和妻子舒萍无疑是海底捞上市的最大赢家。
招股书显示,张勇夫妻直接或间接持有海底捞股份约33亿股,约占总股本的57.67%,按照17.8元/股的发行价计算,这些股份市值587.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14.2亿元)。
一夕敲钟,账面财富暴增500多亿元。
2017年,张勇凭借50亿元资产成为胡润百富榜餐饮界首富,位居2017年胡润百富榜榜单第825位。而今近600亿身家的张勇,财富直逼复星集团的郭广昌和游戏大佬史玉柱。去年的胡润百富榜,二人分别以625亿元、610亿元的身家位居第25和26位。
▲海底捞核心成员喜迎IPO。
海底捞另外两位创始人施永宏与李海燕夫妻,同样因海底捞上市获益颇丰。
据《财经天下周刊》报道,张勇曾在海底捞内部铁腕夺权,以出资额的价格从施永宏夫妻手里购买18%的海底捞股份,并让二人离开了公司。虽然施永宏与其妻李海燕已经淡出管理层,但二人仍属于海底捞前四大股东。
他们直接或间接持有海底捞27%的股权,市值约254.7亿港元(约合225亿元),其财富已经不及张勇夫妇的一半。
“不同意能怎么办,一直是他说了算。”一度不甘心出局的施永宏后来想开了,“股份虽然少了,赚钱却多了,同时也清闲了。还有他是大股东,对公司就会更操心,公司会发展的更好。”伴随海底捞上市,财富骤然增加两百多亿的施永宏可以安心做个富贵闲人了,中国餐饮界前首富味千拉面创始人潘慰去年的24亿元身家,比不上施永宏夫妻的零头。
创业24年,海底捞不曾引入投资人,所以与创始团队分享果实的只有海底捞的核心员工。
2014年前后,张勇向杨利娟(别名杨小丽)、苟轶群、袁华强、陈勇和杨宾等5位海底捞老员工发放股权,这笔股权数额不大,因为他认为“不能让高管有太多股份,否则太有钱了,让他们来开个会都难。”
▲海底捞COO杨利娟。
海底捞首席运营官杨利娟,早年是海底捞的一名服务员,与海底捞创始团队并肩作战24年。
她是一名“悍将”,在海底捞扩张至西安时曾与当地的黑社会起了纷争,杨与黑社会老大当面对峙,眼皮都不眨。这名“悍将”却对张勇十分忠诚,她称张勇为“张大哥”,认为“张大哥”的战略“没有失败过”。
▲海底捞股权结构。
“人家干了那么久,你都不给人家股权,有点不好意思。”张勇用海底捞的股份投桃报李,
2014年前后,张勇将海底捞不到10%的股份给了杨利娟。如今杨利娟持有海底捞3.68%的股权,价值30亿元。24年的奋斗,让她从服务员一跃成为餐饮巨富。
高管中持股仅次于杨利娟的,是海底捞CFO苟轶群,那个海底捞所有高管中学历最高的男人。
他本是在学校教会计的老师,在海底捞刚落地西安时,去帮忙算账赚点外快,没想到最后却被海底捞所吸引,连学校的工作的都放弃了。作为海底捞的财务“大总管”,他持股1.84%,市值约15亿元。
袁华强与杨利娟一样,也因海底捞成功逆袭。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袁华强。
农家出身的他,如今手上还有着儿时割麦子留下的伤疤。从传菜员到门童到、到会计、到片区经理,袁华强只用了6年时间,他几乎干遍了海底捞的所有职务,步步高升的他带着海底捞开了一家又一家分店。如今他持有海底捞1.38%的股份,价值11亿元。
此外,海底捞市场部总经理陈勇和采购主管杨宾分别持有海底捞0.06%和0.04%的股份,价值5000万元和3300万元。
传奇:从8000元到800亿
从1到363,从简阳到新加坡,从8000元到800亿,需要多久?海底捞的答案是,24年。
1994年,三次创业未果的张勇发现小火锅在成都很受欢迎,一心想着赚钱的他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当年春天,他拉着技校同班同学施永宏与各自的女友,在四川简阳开了第一家海底捞,店里只有4张桌子,十分不起眼。
据媒体报道,当年张勇、舒萍、施永宏和李海燕四人一共出资8000元。24年后,这8000元变成了828亿元的巨大蛋糕,增值超过1000万倍。
▲海底捞大事记。
餐饮门外汉、不起眼的小店,如何获得忠实用泵?
张勇发现,他们的火锅店虽然口味上没什么突出的地方,却还是拥有了一批忠实的顾客,原来他们都被张勇热情勤快的服务所感染。
“既然火锅的口味在短时间内难以突破,何不将服务做到极致,形成优势?”怀着这样的想法,张勇为顾客拎包、擦鞋、带孩子,有顾客夸他家辣椒酱好吃,他马上送了人家几罐……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能做不能做,只要顾客需要,他什么都做。
凭着极致的服务,海底捞在简阳打响了名声。
5年后,一位西安来的客人体验过后赞不绝口,硬拉着他到西安开店,甚至给张勇寄来机票,就这样,海底捞走出小城简阳。
一生二,二生三,海底捞很快从西安走向郑州,从郑州走向北京、走向全国,然后走出国门。
2018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73.4亿元,同比增长54.4%;2017年、2016年和2015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06.4亿元,78.1亿元和57.6亿元。
营收狂飙的背后,是海底捞疯狂扩张,2015年,海底捞新开分店36家,2016年为32家,2017年则达到98家,仅2018年上半年,海底捞已经新开了71家分店;其后两个多月时间,海底捞又新增分店22家,平均每月新开店11家。
▲海底捞加速开店。
如此高速开店,是为了做好数据IPO吗?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目前已有363家分店,中国大陆332家,31家位于台湾、香港乃至新加坡等海外地区。海底捞本次发行4.24亿股,按17.8港元/股的发行价,募集资金总额75.5亿港元(约合66.3亿元),其中60%的资金将被用于继续扩张。
执着于扩张,会是海底捞的阳关道吗?
2016年,海底捞平均每家分店年营收达4400万元;2017年,这一数字下降至3900万。店铺数量猛增,单店平均营业额却出现下滑。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财报局”(ID:ukbnews)。原标题为《海底捞IPO:寒流下的财富盛宴》,原文发表于2018年09月26日,作者:王夏喜,编辑:颜言,设计:甄开心,编辑助理:陈晨。无冕财经已获得转载授权,并稍作编辑。如有其他需要,请联系客服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