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死于IPO后的墓志铭

IPO是个魔咒,总是被有鸿鹄之志(洗脑员工)的中小创业者们心心念念。

在他们看来,那些从一开始就不想IPO的创业者们,都是耍流氓的创业,是要被鄙视的。

即使大部分递交了招股书的公司,都躲不开被各种媒体从招股书中扒出“客户或供应商单一、营收不稳定”等问题,以及最后得出“IPO之路有待观察”的结论。

但区区媒体之口,怎么能阻挡上市雄心呢?

搞不好又是个“明天让你高攀不起”的故事。

公司们心里也始终有杆秤,毕竟,为了个IPO,花了这么多钱和精力,就算被媒体看空的声音再大,该尝试时还得尝试,该自信时还得自信。

毕竟,在雷还没爆之前,一切都是风平浪静。

1

首先,不得不说,能上市确实是件好事,对公司,钱到手了,能干更多想干的事了;对投资者,又有了新的余地选择;对VC们,能成功套现也是不要太爽。

公司们对IPO也都做着“三高”的美梦,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与高募资金额。

而且,大部分上市以后的公司,基本也都爱干一件事——扩张并购。

教育公司,拿到钱以后,就开始“畅想”生态链,赶紧补齐自己的短板。

原本K12起家的,开始盯上职业教育;原本以一个省市为主的,开始想吃下国际学校;原本靠着线下获客的,也想在互联网上分一杯羹。

影视公司,拿到钱,也是急于去电影化,要么抓紧建立影视基地,要么投资相关IP业务公司如文学游戏,总之,泛文娱这一大块必须得统统拿下。

鞋服公司呢,操作就更夸张了,近年来大行业形势不景气,主营业务怎样也是难做,面对长期降不下来的库存和越来越少的客流,转型电商也比不过那些更具互联网思维的网红品牌,索性放弃。

在上市拿到钱后,立马就要搞投资,不是房产,就是金融,总之也是跟自己主营业务八杆子打不着边。

而另一边,打着互联网或共享旗号的公司们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开始大幅“公益”补贴之路:

由于流量获取越来越难,为了更大程度获客,用投资人的钱,也是各种打折、搞首单免费,声响不是一般的大,一度让用户薅尽羊毛。

上市当然不是白上市的。

总之,先别管主业怎么样,都有颗想“搞副业”的心。

看看这些公司上市就膨胀的样子,真是像极了跟人拼命证明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的,孩子。

2

那些年敲过的钟,对投资人发过的誓,事实证明,总有一天,会打脸的。

2012年,也是中国股市改革的一年,4月,创业板退市制度正式推出。

这也结束了过去上市公司“不死之身”的神话。

彼时还是中国证监会主席,上任不久建立创业板退市制度的郭树清也明确表态:

“我对股市有信心。”

但也依旧免不了市场的质疑。

有人质疑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尽管早在2001年就出台《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方法》,但二十多年来,从A股市场退市下来的公司数量并不多。

有统计,从1990年交易所成立到2018年,28年时间内平均每年仅有2.6家公司退市,年均退市率仅为0.075%。

而且,公司一旦退市,被套牢的小股民们怎么办?下岗的员工怎么办?地方政府是不是还应该给失业人群予以关心和帮助?

在一片质疑声中,退市制度开始加强,到了2014年,号称“最严退市新规”出台,但也没能解决退市难的现实问题。

上了市,光是当天遭破发还不算,太多公司也在后续上演变脸。

有的业绩表现与招股书大相径庭,有的经营不振、债务高企,有的则是财务虚报“大洗澡”,有的甚至因为业绩不好连财报都不报了。

还有的公司为了保壳,大秀财技,弄出“两年亏损,一年微利”的净利润,想方设法攒出微利以后,再继续保持两年亏损的“咸鱼”状态。

反正就是利用制度灰度,赖在退市边缘。死不退市。

毕竟,谁也不想舍弃壳资源,更不用说,后来者还有多少想借壳的。

对于一些主营业务不算好也不算太差的上市公司,“卖壳”就成了紧迫问题,壳就在那里,只要债务干净、业务单一,总有人会接盘,毕竟新股也不好上。

但一些烂到骨子里的垃圾股,背后炒作的却是股民,比如某视、比如某电气,退市预警以后依旧能发生好几波魔幻的涨停。

不过,这些耍小聪明的日子也该到头了。

近几年来,股市监管也是越来越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大半年退市的公司,就有10余家,相比往年也是创下新高。

比如光是在今年5月,深交所就一口气暂停了乐视网、ST凯迪、ST皇台等公司,一周后,上交所和深交所又对ST海润、ST上普、ST华泽等退市。

从“死不了”、到“很难死”,再到“不难死”,每个现实的背后,也是藏着一众股民的心酸往事。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曾说:

“退市,不是退市制度的目的。”

但在一众业绩惨淡还身负高债巨雷的公司面前,就算退市,也是无事于补。

毕竟,乐视发布今年半年报,账上还亏着100亿,而乐视的市值也才60多亿呢。

3

往年,一些上市公司退市或快要退市时,而另一边,也总是有一众公司赶在扎堆IPO的路上。

更不用说一些公司也成了IPO“专业户”,即使有三番五次的冲击失败经历,也不减上市决心。

但到了今年,这种热度也在慢慢下滑。

据腾讯《深望》报道,香港资本市场在今年整个8月仅有一家公司敲钟上市,9月至今除了一家上市外,仅有一家出了上市时间表。形势冷清,以至于港交所只好将敲钟大厅频繁出租给外部机构做活动或内部做培训场地。

受此影响,香港一些受到冲击的中小型投行也开始考虑裁员,一些大投行也通过增加末位淘汰名额变相缩减成本。

其次,新公司们的IPO就算过会,也不见得就能躺赢。

曾有人统计,截至2018年底,沪深两市已上市的上市公司共3566家,除了沪市A股在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深市主板净利润下降3.79%,中小板净利润更是下降32.45%。

此外,根据高盛最新的报告,2019年进行IPO的企业,也将成为自1999年科技繁荣期以来利润最低的一年。

不上市,一级市场的融资也是更难,往年给投资人做个PPT、画个故事大饼就能获得融资已然成了历史,如今VC们也是一个比一个谨慎。

退一步讲,形势下行,加上IPO审核监管趋严,这时候敢IPO的,也是真·汉子了。

希望他们不要重蹈覆辙了,不要被上市迷住了眼,为了上市而上市。

不然最后还得市场买单。

《李大霄:退市不是退市制度的目的》,股市动态分析周刊,2012

《创业板逃不开“越做越差”魔咒?》,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2019

《强制退市,废了谁的壳资源?》,南风窗,2019

《香港IPO没有春天》,腾讯科技,2019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