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曹远征:中国国债“入摩”促使避险资金大量流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

稿源 | 搜狐智库

编辑 | 袁昌佑

2月28日,摩根大通公告称,9只符合资格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从即日起被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简称GBI-EM)。这是人民币债券继去年4月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后,又成为第二只国际主流债券指数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对搜狐智库表示,人民币债券被纳入GBI-EM,即中国国债会广泛进入到外资基金的配置领域中,意味着中国国债的全球化。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搜狐智库称,中国国债“入摩”是全球投资人对中国国债的认同,将中国国债作为全球可配置的流动性较高的关键资产,这提升了人民币的吸引力,也稳定了中国外汇储备的资金池。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00.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投资者持债规模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众多海外投资机构已经以人民币债券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为契机,持续加大人民币债券的配置力度。

曹远征解释称,从2018年开始,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欧洲几乎进入衰退,日本经济几乎零增长,而中国经济仍在快速增长,因而促使大量避险资金流入中国。作为最安全可靠的资产,中国国债的交易量因此也实现攀升。

此外,曹远征表示,为了应对经济下行趋势,全球许多经济体陆续开始减息,日本欧洲等国债进入负利率时代,而人民币债券依然是正利率,其较高的回报是促使很多外资流入我国的直接原因。

“更深刻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在全球影响扩大,且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在扩大。”曹远征说,如果中国经济能战胜此次疫情,不改变长期稳定向好的趋势,那么外资流入现象就变成趋势性现象,而非为了避险的短期波动行为。

曹远征强调,由于中国债券很多都是用人民币计价的,因此中国国债“入摩”不仅意味着中国国债的全球化,更重要的意义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展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曹远征说,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计价结算货币,但从储备货币功能来看,人民币在全球的储备资产大约为2%左右,而人民币加入SDR理应占近12%的份额,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依然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