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不同派别激烈争论 中国股市第3次大辩论纪实

  近期,股市持续大跌,市场人士中的“熊派”比例大增。关于股市调整性质、级别的争论也趋于白热化。因为近半年多来,监管层出的利好并不少,但股指似乎对此不理不睬,依然我行我素地直逼两年来低点1339.20点。股市调整的性质似乎已发生质变,绝望的气氛笼罩在中国股市上空。

  对此,有人发表评论,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上每有传言就会影响政策、进而影响指数的时代正悄然走向终结。这对市场上短期利益的追逐者或是损失,但无疑是福及长远、福及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巨大进步。”

  问题出现了:首先,当前股市的调整是否已经实现“市场化”?政策对股市走向的作用是否真的消失?其次,目前被套场内的投资者是否就是短期利益的追逐者?他们的损失是否是咎由自取呢?如果不,谁又来拯救我们的市场?

  话题是如此沉重,以至我们不得不听听另类的声音,以便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11月16日,在深圳一个小规模的股评会上,有香港波浪理论大师之称的许沂光先生预言,内地股市即将结束调整,进入三浪三的强劲主升行情。他认为,香港股市从150点升至12000点升了20年,国内股市1994年运行至二浪底,到现在不过8年,即是说还有很长时间上升。中国股市目前运行到三浪二快要见底了。他预测在11月中、下旬深综指将见底于414至396点之间,接着展开三浪三的强劲主升行情,最终于明年7月见顶于680点附近。

  根据当然主要来自技术分析中的波浪理论。

  对许大师的乐观预测,市场有识之士自然是仁智各见。不过,投资者关心的是,许先生的观点到底有多大可信度呢?换言之,我国股市真能一反常态,走出让投资者望穿秋水的涨升行情吗?如果答案被否,那么,在我国股市大门逐步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的今天,我国股市是否从此就要真正完成一次股市的结构性大洗牌?而短期利益的追逐者注定就要成为其中的牺牲品?

  基本分析派多谨慎悲观

  华夏证券高级分析师银国宏一向注重基本面分析,对于许沂光先生的观点,他做了这样的评价:“客观说,在这样一种市场状态下许沂光预测上涨是需要相当勇气的,而且必须对自身的预测方法和预测依据有足够的信心,但根据我个人长期从事市场趋势研究的经验,市场趋势研究最大的难点在于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太多,而且无法根据历史数据或历史规律进行量化分析或类比推测,而相对比较有效的方法,应该是从制约市场变化的因素出发来预测未来是否能有效化解,从而判断市场运行趋势能否发生变化。”

  可以看出,银国宏先生实际上已经否认了对我国股市进行确切的技术分析的可能性。那么,他这样分析当前的市场呢?

  银国宏表示,股市目前的外围政策环境虽然呈现出明显的宽松特征,但真正制约市场无法根本好转的两个根本因素却一直没有解决:第一是投资者对市场发展的中长期预期问题。具体来讲,中国证券市场过去10年来的运行一直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运行,无论是上市公司经营、投资理念还是资金流动与国际市场都是相对甚至完全隔离的,所以影响投资者预期主导因素有关资金和股票供求关系的相关政策,但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关于如何解决中国证券市场在股权结构、投资理念、上市公司经营等方面与国际市场的差距成为影响投资者预期的核心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导致市场从2200点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个是市场稳定或向好运行的基础——上市公司问题。应该说,上市公司业绩自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形成了持续下滑的趋势,但从半年报和第三季度季报的数据来看,这一下滑趋势略有改善,但究竟是上市公司业绩变化趋势出现了拐点,还是仅仅是原有趋势下的亮点,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判断,而这一判断应该至少在上市公司2003年中期业绩基本明朗之后才能做出。所以市场根本好转可能还需要时间不断夯实底部区域。

  但银国宏对股指下调的空间并不悲观。他说:“如果我们以当前市场与98年调整期做类比,当年第一次快速下跌的低点成为长达2年调整期的低点,虽然我们还不能就此得出1339点成为调整低点的判断,但至少可以有两个结论:第一是这一点位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第二是市场向下运行的空间应该不会太大。

  而湘财证券的资深分析师周帅军则明确地表示,对许沂光的观点,他无法苟同。他说:“中国股市相对于国际股市还处于‘高市盈率’的状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股市上涨的基石还不牢靠;其次,未来资金面的供求关系将作为行情取向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由于目前资金面相对于证券市场的扩容速度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基本能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很难形成象前期的资金推动型行情。尤其是目前场内存量资金分歧较大,难以形成一股合力。而场外资金始终不愿入场充当‘解放军’。因此,现在的行情缺乏后继力量的跟进,持续走好的可能性不大。”

  可以看出,基本面分析一派对中国股市的特色和现状都相当重视,得出的结论都相对保守。而与上述基本面一派大多谨慎悲观相比,技术派人士中倾向于支持许沂光观点的分析师显然要多一些。但反对着也不乏其人。

  技术派结论大同小异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的资深分析师陈健可谓是我国股市技术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为陈先生见诸于媒体的分析文章多年来一直是以“波浪分析”和“江恩理论”出发,来做出判断的。此次,他的判断也完全撇开了银国宏等注重的基本面引发的中长期预期,以及上市公司质地问题,单纯从技术分析出发,对许先生的预测投了赞同票。

  陈健认为,根据许沂光的判断结论可以推测出许具体的数浪方式,以大家所熟悉的沪综指为例,即90年12月95-92年5月1429为一浪上攻;1429-94年7月325为二浪调整;325-2001年6月2245为三浪一上攻;2245后则展开三浪二调整。这样,11月中、下旬三浪二即将见底,并展开三浪三的强劲主升行情。

  “除许沂光的数浪法外,目前市场还有另一数浪方式,即2245以来调整为90年95点以来的大四浪。这种观点认为,90年12月95-92年5月1429为大一浪上攻;1429-94年7月325为大二浪调整;325-2001年6月2245为大三浪;2245开始大四浪调整,其中2245—2002年1月1339为四(A)浪调整,1339—2002年6月1748为四(B)浪反弹,1748展开四(C)浪调整。其实三浪二调整也好,大四浪调整也好,它们最大区别在于对325—2245长达七年的大牛市行情的两种不同解释。前者认为其仅为牛市第三主升浪中的第一小浪而已,最具爆炸性的三浪将延续二十年以上;后者认为2245已走完了牛市第三主升浪,目前的大四浪在调整结束后将迎来第五浪上攻,但牛市的最后晚餐最多也只有七年,因为第五浪绝对不会超越第三浪上攻的时空。

  陈健认为,目前讨论今后主升浪的性质还为时过早,三浪三也好,大五浪也好,皆不是市场最关心的,因为在大盘不断的探底过程中,市场最为关心的是底在何方。陈健最后从江恩理论、波浪理论、上升通道原理、股市循环周期以及时间之窗等多个技术角度对大盘可能的底部进行了论证,而结果与许沂光先生竟然不谋而合。

  当然,技术派人士中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广东博信投资的周建新便表示了另类的看法。他说:“对于中国股市波浪的划分,以94年7月的大底作为宏观第二大浪调整的底部相信不会有太多的问题,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目前到底中国股市是处于第三大浪的第几个层次?我们根据波浪理论的三个要素——形态、比例和时间三要素来分析,从形态上来看,始自去年中期的下跌行情应该是对自1994年7月上证指数见底325点以来升幅全面的调整,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么现在运行的三浪(2)其下调支撑将分别在1511点(回撤的0.382位)、1285点(回撤0.5位)和1058点(回撤的0.618位),由于近期上证指数1500点已被有效地跌穿,因此本轮的回撤调整应不属于弱势调整,而是属于中性乃至偏强的调整,因此本轮大盘下跌行情的终极目标应为1285点或1058点。而三浪(2)的底应在明年中下旬方可能出现,最终大盘的支撑区域将会在1058—1285点区域之间。

  有趣的是,另一位注重基本面的分析师——北京证券吕立新通过基本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周建新大同小异。

  不管分析师们怎样诠释自己的观点,但可以看出,技术派和基本面派分析问题的思路虽然完全不同,但他们都在根据自己的方法寻求大盘可能的着陆点和起始点。而与基本分析相比,技术派靠近的是二级市场的技术数据,得出的结论显得干净明确;而基本分析更靠近证券市场整体建设,能给人更多深入的思考。

  然而,为什么注重基本分析的人士对当前股市的走势都比较悲观呢?这就不能不说到中国股市的特色问题。

  “中国特色”淘汰技术派?

  投资者进入股市的目的无非是要赚钱。正是这一简单的动机,使得股市中也出现了基本面派和技术派以外的另一派——实战派。其代表人物很多,(事实上,许多投资者便是在不顾大势的情况下,根据消息或各种分析来买卖股票的)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万国测评的简直先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

  当记者向他问起关于许沂光预测股市的事情时,他这样评价了许沂光的预言:“对大盘涨跌做这种预言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关键在于你如何操作。我对11月的股市也有自己的判断。像许沂光一样的判断,只是我的判断组合中的一种。作为投资人,你得做好多种操作准备,根据事态发展做出买卖行为,而不能一味地想着大盘要大涨,而盲目地买进。” "事实上,在初级股市甚至在成熟股市中,股价结构的调整才是最需要把握的趋势。就算大盘涨到3000点,还将会有为数不少的股票将进入摘牌或长期下跌的行列中。在新的股价定位体系尚未形成之前,妄谈大牛市或大熊市都没有太大操作意义。

  简直先生似乎在向记者传达这样一种思维哲学,即判断大势没有多大意义,关键是要随机应变,把握投资机会。赚钱才是硬道理。

  而据记者在走访过程中获得的印象,简直的观点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他代表的基本上是那些在股市中摸爬滚打的许多年的股市“老枪手”的观点。这些人对我国政策市的特点认识得非常清楚,且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因此,他们对大盘走势的先行判断十分不耐烦。在他们看来,每一拨行情都和政策有关,重要的是,首先要揣摩对政策底线、政策趋向,然后便是你随机应变的本领了。其实,这些实战派人士的观点已经颇有些“中国特色”了。

  否认自己是实战派的吕立新倾向于否认许沂光的预测,他也着重强调了股市的中国特色。他说:“中国的股市有太多的中国特色,更应该从基本面、政策面去做出判断。许沂光先生显然对内地股市的特色缺乏了解,而简单地从波浪理论去硬套大盘,所以他做出的结论明显缺乏说服力。”

  而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著名金融专家陈志武先生也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公司透明度还太低,而股市的市盈率还太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纯市场化的波浪理论来推断股市涨跌,恐怕只是许沂光先生的良好愿望罢了。

  然而,中国股市真的和“中国革命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创造中国的“毛式股市理论”吗?

  对此,陈健向记者谈了他的看法。他说:“有些人过分强调股市的中国特色,这和我国证券市场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密切相关。但技术分析的前提是,市场走势已包含反映了一切信息,这就使投资者有了自己的武器,可以通过图表来做出自己的判断。总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变成消息灵通的内幕人士,也不可能去指望投资者各个去上市公司去考察后才买卖股票吧。如果要从GDP来分析股市,那我们的市场应该是涨啊。为什么跌呢?因为股市反映的东西很多,也很超前,这是基本分析无法给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分析完全是必要的,是需要投资者去用心研究的东西。因为它确实能够给你许多提示。”

  “股评家有时像牧师,他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在你受伤或无助的时候能给你安慰。而真正的功课还需要投资者自己去做。”陈健说。“毋庸置疑的是,我国股市确实处于新旧交替的大转折过程中,其间不论技术派还是基本面派,其看盘眼界都受到多方面的干扰,普通投资者的局限便更多,因此,我们或许注定是要被牺牲被淘汰的一代。”陈健最后说这番话时有些伤感。

  跌跌不休救不了特色股市

  技术派与基本面派,或是中庸的综合派,洒脱的实战派,都对我国股市有自己的看法,但问题是,哪一派说话的分量在降低,哪一派最终将成为主流?对此,北京证券吕立新研发中心总经理吕立新先生认为,到今年10月底,中国股票市场上已经有了121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占到GDP的近半数。从这个趋势看,我国股市的市场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技术派人士的看法会越来越准确,但目前要实现完全的市场化为时尚早,我们的流通盘子比例还是太低,股票市盈率还太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还远未完成,场外的干预因素还太多。这样,政策市的特点还会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形下,证监会“不以调控指数作为工作目标”的做法无疑会牺牲现在场内的一部分投资者。因为投资者是以以前的政策市眼光来投资的,现在你不管了,市场就只有跌。

  陈志武先生对“传言影响政策,进而影响股指的时代已经终结”的断言,也表示不敢苟同。他说:“仅仅凭近来的一次变化来做出结论,还为时早了点。”

  在陈先生看来,我们的股市跌得还不够。“在这么高市盈率的情况下,希望QDII们进来长线投资是不现实的。

  两位研究专家的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我们的上市公司也许需要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以使银广夏们不至于肆无忌惮甚而再度显身;我们的股市也许确实需要一次深刻的结构性嬗变,以使其投资而不是投机价值得以彰显。但是现在,在股指不间歇地拉出长阴之时,投资者们经有了窒息的感觉:“如果股市照现在的势头往下走,那么去年“中国股市大辩论”中的“海龟派”预言就要实现,中国股市就真的“推倒重来”了!

  话虽重,情可原。有市场人士指出,如果股指继续下跌,像周建新先生预测的那样最低跌至1000点附近,那么可以确认的一定便是,本轮6.24之后的调整便与上半年到1339.20的调整性质大不相同了。前者是股市对国有股减持等政策炸弹的回应,而现在的调整则和证券市场大环境改变,外国机构投资者介入带来的冲击密切相关。如此,股市的调整便决不仅仅止于现在的1400附近了。而如果这是现实,那么闻风而逃、仓皇割肉的套牢盘就会带来多杀多的格局,股指将更急速地滑落。若果真如此,则陈健以为梦魇的“牺牲一代人”的说法也便绝非危言耸听。

  当然,许沂光先生的预测给了广大场内投资者一线希望。若果如许先生所言,则股市有望,投资者有望。但是,一旦预期落空,又有谁,通过何种“没有违背最基本的市场原则”的手段来拯救我们的股市呢?

  确实,基本分析可以剖析出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太多问题,但关键在于解决问题,而且是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还是希望股市如技术派的许沂光断言的那样,先稳住了,再涨起来,在“稳中求进”的大格局下逐步完善自身,最终发展壮大为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市场。(本文为作者提供的全文,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