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格菲大师兄查理,专注于上市公司和行业的深度研究,我们格菲一共有7位师兄妹,他们各有所长,欢迎关注。
今天查理要为大家解析的是——比亚迪,这是查理为大家分析的第55家公司。
说起比亚迪,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比亚迪的车可以说是国产车的代表,而且这公司啥零部件都靠自己造,可以说是比较纯粹的国产品牌。
比亚迪这个公司本身业务结构比较复杂,可以分析的点也比较多,大师兄准备分两期进行分析。由于比亚迪近年遭受销量下滑之痛,股价也一度腰斩,公司目前正处于转型期,所以第一期先着重说一下比亚迪的转型之路,后面的一期会分析一下公司的发展、业务和估值情况。
这里的转型不只是比亚迪的业务转型,还包括技术和战略转型,这里主要分为三部分。
1.电池转型
在之前,新能源车主要是在商用车以及物流车上应用,由于技术原因私家乘用车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而在商用车上主要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在这方面也做到了业内第一,技术路线成熟,安全可靠。
但是随着乘用车的发展,磷酸铁锂电池的储能密度明显不如三元锂电池,而且随着技术发展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在这阶段,宁德时代因为在三元锂电的技术领先,迅速占领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比亚迪在17年才开始布局三元锂电。
凭借着自有汽车品牌的销售,公司的三元锂电市占率也比较高,但是技术还是有差距,在前不久比亚迪又放出来“刀片电池”的技术,准备应用在比亚迪“汉”车型上。
在这里我们就不去谈论“刀片电池”和三元电池的技术之争了
,查理咨询了几个做锂电的朋友,这个“刀片电池”技术就是CTP技术,也就是动力电池去模组,一般来说动力电池都是现有电芯,然后做成电池模组,最后在做成电池包,这个CTP技术就是将电芯一步到位集成到电池包,可以节省模组和结构件带来的成本,使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得到大幅提升,受制于技术和安全性问题,三元电池目前是没法应用的,只能用在磷酸铁锂电池。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目前属于两条腿走路,让自己在电池路线上的劣势能得到一定的扭转。
由于篇幅有限,关于电池的路线问题,我们就不做过多的探讨了,我们在这里更多的从企业战略角度去看比亚迪的发展。
2.产品结构转型
比亚迪之前存在车型体系混乱的问题,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
从18年开始,公司逐渐解决了之前车型体系杂乱、识别度不高的问题,公司联合前奥迪设计总监打造“王朝 系列”,目前,秦、汉、唐、宋、元家族均已完成了家族体系的搭建,不同家族定位分明,而且采用了“Dragon Face”的外观,辨识度也进一步提升,打破了比亚迪长期以来low的印象,并先后出现如宋MAX、元EV、唐DM、宋Pro等多个“爆款”车型。
随着公司产品定位的明确,以及自成风格的设计,预计未来比亚迪的市场认知度会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公司在汽车行业更加稳定的发展。
3.业务结构的战略调整
前面我们说过,比亚迪一直以来都是“自给自足”,从电池到电控,再到电机,啥东西都是自己生产。这样做跟芯片行业的IDM模式一样,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内部应答迅速,有利于产品快速的推向市场,并获取高额的利润。
但是劣势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如果面对技术的快速变革,公司就会存在转向速度慢的问题,比如在动力电池方面,公司其实已经吃亏了;另一方面,管理成本大,精力分散,不能保证自己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到行业头部,容易出现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的问题;第三,封闭式的系统,就无法将自己的技术得到最大化的应用,外部的需求只会转向自己的竞争对手,自身在细分领域的发展空间反而受限。
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比亚迪从18年开始已经着手进行变革,放弃非核心零部件的自产。
此外,公司还将具备核心技术的IGBT放开外供,后期将会推动IGBT业务的独立上市。
在这里查理给大家说一下这个IGBT技术,全称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芯片,与动力电池的电芯并成为电动汽车的“双芯”,这么说大家就知道这个东西有多重要了吧。这个“IGBT”芯片,其实是用在电控上的,它直接控制驱动系统直、交流电的转换,决定了车辆的扭矩和最大输出功率。目前国内只有比亚迪和中车能够生产,技术含量非常高,目前我国90%的IGBT芯片都是从国外进口。随着电动车的发展,未来IGBT的需求会进一步提高。
比亚迪还将拆分动力电池业务,并将推动独立上市。因采用自产自销的模式,近几年比亚迪在动力电池上的优势逐渐被宁德时代赶超,而且差距在逐步拉大。受此影响,比亚迪动力电池开始战略转向外供。通过引入车企作为电池业务的战略投资者的方式,绑定动力电池的供应,在这方面,公司已经与长安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不排除还将会引进更多的主机厂。
其实这个对于车企也是好事,毕竟目前国内宁德时代一家独大,这就像半导体领域的台积电,如果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对于车企来说,其地位必将弱势,引进更多的供应商可以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到是,就像半导体领域的三星,比亚迪除了生产电池还卖车,车企引进比亚迪的电池也会考虑到同业竞争的问题,未来车企选择比亚迪可能更多的是作为对宁德时代等巨头的战略性抗衡,而很难将主要的供应需求交给比亚迪。
总的来说,比亚迪的转型十分值得期待,随着公司的转型,未来有望重回发展的快车道!
这一期对比亚迪改革转型的分析就到这啦,下一期查理将为大家带来比亚迪的发展、业务和估值的分析,不见不散哟!
免责声明: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对任何一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保护:著作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并注明出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