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从一家仅仅接受政府委托管理存量企业年金的养老保险公司发展成为资产规模达2250亿元的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用了不到10年时间。目前,它在养老保险公司排名第三。这十年长江养老是如何华丽蜕变的?
来源:上海国资
作者:王铮
从一家仅仅接受政府委托管理存量企业年金的养老保险公司发展成为拥有涉足企业年金、养老保障委托管理和保险资产管理三大领域12项业务牌照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用了不到10年时间完成蜕变。
2007年5月,长江养老由11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成立之初的主要职责是整体承接上海原有企业年金186亿元资产,到2016年第三季度末,长江养老资产规模已达到2250亿元,养老保险公司排名第三。不仅如此,其业务积极进取,已形成养老金管理、养老保障资产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和另类投资四大产品线。
其为外界所熟知的是,近年来在股权投资市场已崭露头角。2014年9月,长江养老以50亿元企业年金认购中石化销售公司1.4%的股权,这是国内养老金产品首次实现直接投资股权;2015年,其受托担任上港集团等试点企业员工中长期激励计划投资管理人;期间不断通过发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凭借在多个领域内的突破,长江养老连续6年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金融创新成果奖”,殊为不易。
“在养老保险行业,目前绝大部分的创新产品都是由我们开发,因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坚持精耕细作,才能转型升级。”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罡对《上海国资》表示。
信誉是生存的根本
《上海国资》:长江养老近10年间如何发生蜕变?经历过哪些发展阶段?
苏罡: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在相当艰难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中经营。凭借对于信托型养老金业务的专业坚守以及对于养老资产管理业务多元化的深入探索,2014年,我们在养老保险公司中率先实现了养老金和养老保障资产管理业务当年盈利,2016年7月,终于实现累计盈利。
从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至2010年,主要是承接政府任务,管理存量企业年金,我们为此设立了国内最大规模、企业员工最多的集合受托计划。第二阶段是从2010年至2013年,养老金业务正式进入市场化运作,业务种类不断拓宽,除传统的企业年金受托、投资和账管业务外,公司还在业内首家推出了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
第三阶段是从2013年至2015年,我们开始承接保险资金的管理,无论商业模式还是业务类型逐步多元化,比如我们获得了保险资产管理资格,并积极开展另类投资计划,推出了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等。
从2015年至现在公司进一步在各领域加速。目前,我们已经逐渐搭建完成养老资产管理领域最为完备的产品线,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展,公司首次完成面向个人客户的养老保障产品的发行;资金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我们在养老保险公司中首家开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资金来源也日益多元,既包括具有政府类资金性质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还有银行委外资金和第三方保险公司资金等。
截至2016年9月底,公司的养老保障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占比达到49%,与养老金业务平分秋色,可见资产管理类业务近几年提升速度极快。
可以说,十年不到的时间,我们成功从政府委托的年金管理机构经过4个阶段跨越,发展为覆盖年金管理、养老保障管理、保险资金管理三大领域、形成养老金业务、养老保障资产管理业务两大主要业务板块的专业养老资产管理机构。
《上海国资》:实际上在早期,绝大多数从事年金管理的养老金公司都很难盈利,不少养老保险公司纷纷转做更易使公司盈利的业务,长江养老如何看待当初的市场?
苏罡:在我们成立早期,主营业务是单一的企业年金管理。企业年金业务起步之初发展很缓慢,但竞争却很激烈。这样导致养老金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都较小,管理成本相对就很高,加上年金管理费率又明显低于其他资产管理业务,身处这个行业的机构经营困难是可以想象的。
一些机构选择了开展契约型的保险业务,通过保险业务盈利反哺年金业务。但即便再困难,我们从没有想过退出或者改变经营初衷。
长江养老的经营特点之一是坚持专业化经营,坚守信托型业务,我们没有像其他公司一样,同时经营其他比如契约型的保险业务。信托型业务是受益人利益至上,契约型业务坚持股东利益最大化,如果两种业务同时经营,那么究竟是以受益人利益为重还是以股东利益为重?会不可避免形成两个板块的冲突,从而发生经营矛盾。在长江养老的公司章程中,我们是将“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原则的,所以,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去经营契约型业务。实际上,因为坚持信托型、专业化养老金管理公司的定位,在渡过最艰难的时期后,我们现在形成了一流的养老金受托与投资管理能力以及引领行业的养老金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能力。
更重要的是,因为合规管理和稳健安全的风格,这让我们在市场中保持了良好的形象。作为一家养老保险公司来说,信誉才是生存的根本,因为我们管理的是老百姓的养命钱。
精耕细作
《上海国资》:近年来长江养老显示出了越来越强的创新能力,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动作已广受市场关注。能否介绍?
苏罡:激烈的市场竞争让我们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我们的创新是精耕细作,坚守原本的道路,直至转型升级。
我们的产品线极为丰富,我们将企业年金管理、养老保障管理和保险资金管理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并兼容公开市场投资与非公开市场投资。尤其在非公开市场投资领域,我们充分发挥养老金的长期资金优势,以多种方式介入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不动产投资、城镇化建设等项目。比如以债权计划投资上海三林棚户区改造,通过资产证券化形式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等。
2014年,我们创新性地以企业年金投资中石化的股权改革项目,既为企业年金寻找到了合适的投资标的,又先试先行参与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另外,以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为例,上港集团整体上市后希望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绑定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一是要求计划的容纳人数足够多,二是要求有效实现长期管理。长江养老依据委托人需求,设立国内首个员工持股计划专项养老保障产品来承接管理需求,该产品方案不仅具有一般资产管理计划所具备的帮助上市公司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功能,更可帮助上市企业做好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股票、个人账户、员工持股规则等全面管理。
《上海国资》:现在处于泛资管行业发展时代,相比较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长江养老如何改变自身适应市场?
苏罡:为了适应泛资管行业发展,我们正不断提升投资效率,长江养老的投资原则是“追求绝对收益基础上的相对收益”,只有在本金长期安全稳健的前提下,才追求适度收益,确保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实际上,近年市场不断震荡,但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历年来取得正收益的机构之一。
目前,我们还在不断进行机制体制改革,长江养老在业内首家引入了MD机制,并推行事业部改制,成立了跨境投资部,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
迎来政策性业务历史机遇
《上海国资》:目前上海将金融国资纳入统一监管,如何发挥长江养老的优势支持上海的实体经济或产业的发展?如何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苏罡:养老金具有长期资金优势,养老资产管理机构具备投融资的功能,可以把管理的养老金资产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这个方面包括通过扩大投资管理范围,创新资产配置推动养老金资产参与上海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通过这些新的技术业态和产业发展来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
对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我们一是可以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和薪酬延付计划等,围绕企业薪酬福利管理持续深化;二是以股权方式参与国企改革,例如参与未上市资产的混改,或以定增方式参与上市公司的重组整合;三是参与投资或创设一些主题性的基金;四是间接参与一些项目的投资。
此外,我们目前的第一大股东是太保集团,在融入太保集团后,我们正进一步协同集团资源,发挥更大的经验和优势。
《上海国资》:在打造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方面,长江养老有怎样的具体规划?
苏罡:我们正处于战略性关键阶段。依托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业务,养老金管理将迎来政策性业务的历史机遇。2015年8月,国家主管部门对外明确基本养老金入市的受托机构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这部分总额大约为4万亿元,首批委托管理金额大约为4000亿—5000亿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竞争异常激烈,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加入首批合作机构当中。此外,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业务很快也将正式启动,全国范围内年缴费预计达到1500亿左右,市场前景可期,我们也在积极努力,加快推进在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年金业务布局。
与此同时,随着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个人养老财富管理需求也在增加,养老金融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我们将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的专业养老金融机构。因此,未来的战略规划包括:
一是积极部署养老金业务,加快提升业务规模。不断深化企业年金业务,积极争取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业务资格;二是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公司业务牌照和资格,加快产品创新,开发和完善养老资产管理产品链;三是继续夯实养老金受托管理的综合能力,聚焦多资产策略,探索全球配置,不断提升投资管理业绩;四是构建支持多产品、多模式、多渠道的养老资产管理综合平台;五是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
在这里,读懂国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