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卢锋:胡温十年建立的宏调逻辑

  导读:2月29日,搜狐财经思想库特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卢锋教授携其新书《宏调的逻辑》,以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来分析中国十年宏观调控的逻辑,把脉未来之路。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慧,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文/卢锋 北大国发院教授

  感谢搜狐财经给这个机会来就《宏观的逻辑》这本小书跟大家做一个讨论。这本书在我主要是《十年宏调史》一些问题思考和评论。后来出版社责任编辑提出叫《宏调的逻辑》,或许是觉得这个书名能够增加一点读者关注度。不过感谢责编兼顾我的意见,“十年宏调史”进入了书名的副标题。“十年宏调史”是我多年思考研究的一个题目,很多问题想通过写系列评论加深理解。

  为什么叫十年宏调史?2013年1月7号,我在财新每周写一篇评论,主要写2002年一直到2013年胡温主政时期宏观经济与政策历史。为什么十年宏调史特别值得研究,这里面有一些个人机缘和兴趣,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从客观角度来回顾思考,这各阶段我国开放宏观经济成长、宏调政策实施内容、宏调政策后续影响等方面,都可谓特点迥然并独自成章,值得深入系统研究探讨。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简单说一些想法。

  一、十年宏调,超速追赶

  第一,市场汇率美元衡量的经济增速超预期提升,加上中国经济体量增长使得中国第一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量最大贡献国,中国宏观经济的开放属性特征全面展现出来,成为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快速演变的单个最重要能动变量。这些陈述大体属于事实性判断,无论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利弊如何认知,对中国经济成长前景如何评估,经济学研究应该建立在对长期经济发展基本经验事实观察、概括和分析基础上,应当以这些基本经济事实作为研究的前提。

  经济追赶提速基本含义是,如果把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以2000年分成两个时期,前后两个阶段用人民币衡量的经济增长名义和实际速度差别不大。然而从开放宏观角度观察,用市场汇率折算美元来衡量,中国在进入新世纪后增长速度是上世纪80、90年代两倍多。2003年到2012年胡温主政十年相对增速更高。

  这个异乎寻常追赶远远超过早先预测。比如据媒体报道,2005年国家领导人在一个外事场合演讲时提到一个预测性看法,认为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将达到四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三千美元。然而此后经济追赶速度很快,这两个针对15年后的量化指标不到5年就已超过,去年我国GDP十万多亿美元,人均GDP约八千美元。目前我国经济虽面临下行调整困难,然而随着经济运行走出低谷,到2020年很可能达到人均一万两千美元上下,经济总量将接近美国。新世纪初十余年经济追赶大幅提速,不是预测而是实际发生的经验事实。

  第二,追赶提速使得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快速提升成为全球范围增量超级大国。我在2012年初发表过一篇题为“大象难以藏身树后”论文,设计一个简单的全球经济增量贡献比指标,系统度量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对全球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长的增量贡献率变化。以中国对全球GDP增量贡献比为例,2011年下半年做这项研究时仅有截止2010年及以前的国际比较数据。当时估计结果是,2000-2005年用汇率衡量的GDP,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是7.8%,美国当时是20.7%,欧元区是30%,中国远远低于美国和美元区。2005-2010年增量贡献比跃升到20.6%,接近美国和欧元区的总和。当时预测2010-2015年我国对全球GDP增量贡献比为29.6%。现在已经有了截止2014年国际比较数据以及2015年中国和美国等主要国家初步数据,为此我们利用最新数据更新估测结果,发现近年由于日元和欧元较大幅度贬值,日本和欧盟此期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率为负值。部分由于日欧经济增量贡献统计结果很差,我国这个时期全球经济增量贡献比约为59%,同期美国贡献比为36.4%。用PPP衡量,2010-2015年中国增量贡献比率为29%,同期美国、欧元区、日本贡献比总共为30%。

  第三,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全面呈现开放宏观经济属性。

  中国经济在改革初年比较封闭,随着改革开放推进逐步出现和发展其开放属性,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初步显示开放宏观经济某些特点。入世以后中国经济开放度提升与追赶提速,伴随宏观经济开放特征全面彰显加强。因而观察宏观经济与讨论宏观政策,越来越需要开放经济视角:无论是经济增长驱动因素,还是货币扩张与短期波动形成机制,抑或国际收支规模和结构变化,又如中国与全球经济互动关系,脱离开放观察视角难以理解。“一带一路”、亚投行、人民币加入SDR、积极参与G-20协调对话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理念转型,都显示中国在推动当代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结构调整改革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又如四万亿大规模刺激,无论就其积极贡献还是某些方面不利影响而言,都是新世纪初年以至于更长时期我国开放宏观经济政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标志性政策实践本身直接跟美国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联系,凸显重视研究中国在其中发挥关键能动作用的当代经济全球化环境演变对于理解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意义。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及其伴随的政策争论,成为新世纪初年国内外经济政策持久争论焦点之一,从一个侧面也折射中国经济开放属性及其全球影响的重要性。今年年初我们去纽约参加中美经济学家对话,拜访美国主要宏观经济部门高官,当时适逢我国股市汇率短期波动引起广泛关注时点,亲身感受到中国经济影响客观上超出一般宏观增长变量范畴,延伸到国际金融与货币领域。正因为如此,我过去十余年在教学、学术交流、政策讨论场合,愿意采用中国开放宏观经济这一表述,试图由此凸显中国宏观经济开放属性特征。

  二、宏调宽泛化深刻影响中国经济

  胡温十年,中国宏观调控内涵发生了阶段性演变,表现出一系列深刻特点。“宏观经济”作为西方经济学概念在计划体制时期不可能成为官方经济政策表述。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后,中国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也逐步体现出来。经过最初几年实践探索与学术讨论,逐步形成在体制转型时期政府需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共识,政策方针具体表述则经历了一个探讨演变过程,最后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共十四大以后定格为“宏观调控”范式。

  新世纪初期我国宏调政策突出特点,是在对象内容、部门主体、手段工具等方面都比较宽泛化。一是宏调对象宽泛化,是指宏调政策举措针对现象与试图解决矛盾,不仅包含总量关系也包含结构问题,不仅包括总需求管理也包括总供给内容,一些涉及产业部门发展、区域结构调整、相对价格调节、产品质量提升、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问题,都不同程度成为宏观调控政策所涵盖对象与治理内容。

  二是宏调部门宽泛化。除央行、财政部自然是宏调部门外,我国转型背景下由计委演变而来的发改委承担更为综合与重要的宏调职能。另外我在书中有关文章中专门梳理讨论过,新世纪初年商务部,工信部,银监会,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农业部,证监会等十来个部门,都不同程度被赋予或自认为承担宏观调控职能,形成宏观调控“十龙治水”的现实体制架构。

  三是宏调工具宽泛化。在宏调手段选择方面“十八般武艺一起上”。不仅有利率,汇率,预算收支和赤字率等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常态性宏调手段,日常宏调还较多采用数量控制、投资准入、产业政策等非总量非价格手段,其中不仅包括在治理产能过剩命题下常态性审批核准诸多部门投资项目,还包括土地数量控制、信贷窗口指导、改变房贷首付比率、限制购买商品房、振兴特定产业、补贴能繁母猪等等特色举措。在特殊形势下还会采用力度较大行政干预工具,如暂停建设用地供地、冻结企业物价调整、高层直接查处民企大案推进宏调等等。

  在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下,政府管理与干预经济在短期内实际拥有较大选择自由度,一般而言其影响利弊互见需要理性客观分析。十年宏调期间超预期追赶伴随开放宏观经济各类冲击与失衡矛盾,政府采用宽泛化手段务实调整避免失衡因素过度发展出现失控风险,对于快速追赶阶段保持大体稳定宏观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对十年宏调探索的有益经验与贡献无疑应充分肯定,其中符合规律与持续合理因素将对未来开放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提供借鉴。

  不过从改进宏调政策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角度看,十年宏调的体制架构与具体方法显然也存在一些或可反思改进因素。例如宏调过于宽泛化在现实操作中容易产生不同定程度任意性,给人观感是政府有关部门只要说是宏观调控就有理由出手,并且过多部门都可以宏调名义出手干预使这方面问题有时更为突出。至少在逻辑分析意义上,如果不对宏调对象、主体、手段加以适当界定,不对过于宽泛化宏调加以适当约束,计划控制与市场经济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改进完善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

  十年宏调经验实践还提示,在要素价格等领域深层改革滞后背景下,过于依赖数量控制与行政管制方法实施宏调,实际上难以实现货币与根治失衡目标,反而会在客观上派生一定程度宏调政策微观化和产业政策宏调化的偏颇。例如十年宏调时期产业政策部门一直把治理钢铁业等部门产能过剩作为重要宏调任务,这方面努力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不过回头看政策实施效果总体并不理想,近年钢铁业仍面临严峻产能过剩压力以至于目前仍要花大力气消化钢铁业产能过剩就是一个证明。又如宏调政策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调控房地产政策,来来回回或扬或抑实施了大量调控政策,然而最终在调控房地产价格飙升与不少地区局部过度投资方面也显然效果不佳。

  另外过于宽泛化宏调架构与做法,在实践中与实现“微观经济要活”的培育市场竞争秩序目标不无矛盾,而且客观上会给行政权力过多干预经济运行提供便利,为一些权力部门少数官员钱权交易以权谋私提供体制性温床。近年中央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深得人心,从公开报道一些典型案例看,有些部门官员以权谋私贪污巨款,与这些部门对经济运行过于宽泛的管制干预权力有关,而这些权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长期被攫取与放大,一定程度与过于宽泛宏调方式为寻租者提供客观便利有关。并且这套调控模式与特定利益结构会相互支持,使得体制和机制深层改革更加难以推进。宏调架构不完善因素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关键领域改革滞后产物,同时也会反过来增加体制扭曲因素。因而十八大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客观上包含宏调体制创新的要求。□

  三、理解十年宏调才能理解中国经济的当下与未来

  首先是对理解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底部阶段形势具有认识借鉴作用。我在最后一章“中国经济目前的双重调整——十年宏调史分析视角”讨论了这个问题。当前经济周期和结构双重调整阶段形势,一方面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初年开放发展阶段性成功派生而来现象。例如工资较快上升与汇率升值趋势展开等要素价格变化,钢铁、煤炭等重工业部门数量扩张达到或接近峰值等等,本身是开放经济追赶阶段性成功产物,然而也带来产业结构大规模转型升级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倒逼压力。近年南方某些以加工贸易作为传统主导产业地区结构转型,北方资源密集省份部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上述要素价格与增长结构趋势性变化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目前经济困难某些方面也与经济景气阶段失衡因素有关。景气扩张阶段过度投资积累产能过剩以及货币信用扩张带来局部资产泡沫因素需逐步化解,大规模刺激政策在取得反危机冲击成效同时客观派生的多方面扭曲失衡因素需逐步消化。两方面巨大调整力量互动影响,使得我国经济近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冷静分析经济困难形成根源与逻辑,全面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与短期有利因素,有助于理性认识近年经济形势形成逻辑并更好把握其演变前景。

  其次是对理解近年决策层政策取向逐步调整演变具有认识借鉴作用。上面谈到十年宏调政策实践取得重要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并面临内在矛盾。随着后危机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逐步演变,宏调与经济政策客观需要总结早先政策实践经验得失并务实进行调整。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宏调和经济政策在胡温主政最后阶段已有所调整,十八大以后则明显进入主动、自觉、全面调整阶段。近年决策层持续强调保持定力、宏观要稳总方针,先后提出“三期叠加”、经济新常态概念判断解释现实经济形势特点,最近又推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政。重视研究十年宏调史,有助于从历史演变进行和与时俱进角度理解近年我国宏观与经济政策演变背后逻辑,并更好地前瞻性把握宏观经济与政策演变趋势。

  最后对观察分析不断出现的热点经济问题与政策选择也具有认识借鉴作用。例如近来美联储酝酿并于去年底开始加息,试图走出危机以来七年长期持续的超宽货币政策,人民币兑美元出现贬值走势,并对中国汇率政策提出新的困难抉择。如何看待人民币贬值压力成因?如何把握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的长期走势前景?政策上如何在四种可能选项中适当选择?透彻认识新世纪初人民币升值趋势规律等十年宏调重要问题,对理解这方面短期热点也或许具有积极参考和启示作用。又如十年宏调期间推出大量治理房地产扩张波动的政策举措,总结提炼这些政策实践的经验教训,对于更好地应对我国少数地区最近楼市波动也应有借鉴意义。

  我在世纪初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国版)》中,曾以“‘宏观’概念界定与‘宏观调控’合理性边界”为题,写过一篇专栏分析评论当时“宏观调控概念过宽”现象。过去十五年实际发生的转型经济事实表明,如何厘清宏调概念并非仅仅是一个纯学理问题,而是涉及大国转型如何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合理作用范围问题,涉及如何确保政府权力真正在合理制度笼子中运用而不能凌驾于市场经济规则之上的问题。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具有短期特点,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短期冲击有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使得宏观调控在情急之下比较容易突破早先在比较正常状态下深思熟虑设计的方针和规则,并通过路径依赖效应影响一段时期宏调政策形成机制与实施架构。因而宏调政策科学化注定要在一个较长时期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完善,总结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与政策实践经验教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环节。

  总之,新世纪初年我国开放宏观经济成长与影响不同寻常,十年宏调史在对象特点、自身内涵、后续影响特点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历史演变过程中一个特征性阶段。反思十年宏调史无论对提高宏调决策水平并推进我国宏调政策科学化进程,还是对理解现实经济形势演变特点或作为热点经济问题的分析借鉴,都具有难得认识价值因而需要系统深入研究。这本小书讨论是初步肤浅的,希望能有一点抛砖引玉效果。我会持续思考这方面问题,包括在学校可设专题研讨课继续研究,希望今后有机会与朋友进一步探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