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新冠病毒疫情,持续催化A股医药板块上涨。
从板块指数表现来看,整体表现异常抢眼。就500医药指数走势来看,自2019年12月30日以来,已经累计上涨近15%。
此外,部分子板块涨幅更大,如抗流感板块指数在同时期涨幅达到19.38%。相比之下,同时期内的上证指数下跌7.38%。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部分医药公司的确需求大增,但大部分公司受益很小甚至受到了疫情所带来的冲击。
在市场热捧的同时,投资者需要理性评估事件性因素对医药上市公司的影响。
需求大增的同时满负荷生产
自农历除夕前开始,随着疫情感染的不断扩大,包括医用口罩和手套、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以及温度测量和血氧仪等防疫相关产品的是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证供应和订单生产,多家医药在假期期间便已经紧急安排生产。如蓝帆医疗陆续接到医用手套和口罩的订单,公司在假期已经紧急开辟出多条生产专线24小时连续运转。
华大基因则在2月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完成约30万人份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生产,极大地缓解了试剂盒供应压力,日均产能达到8万人份/天。
此外,今日股价大涨的鱼跃医疗同日也在公告中称,公司防疫抗疫相关产品的需求暴增,其中消毒感控、温度测量、血氧仪及口罩产品全面脱销,公司呼吸机、雾化器及制氧机产品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不出意外,这些产品与疫情相吻合的医药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的经营业绩会出现大幅增长。
但是,短期需求大增,公司的生产线和原材料就已经决定了,生产的量不会暴增,这就使得这些公司的盈利上涨幅度有限。以鱼跃医疗为例,公司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产品已供不应求,只能集中供应急需地区,口罩产品甚至因为原材料的采购不足,从而导致相关产品线直接停产。
长期影响可以综合考虑2003年SARS前后期间医药行业基本面的情况以及相关个股的表现。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统计,2003年SARS相关概念股的业绩表现与前后一年比并没有明显的增高。
可见,单个产品短期的“卖断货”对公司全年的业绩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其中,作为当时热门的重组人干扰素生产企业海王生物,在当期上涨后后面又回归到了基本面。除了海王生物外,其他在SARS期间被爆炒的医药个股,后面均出现了明显的补跌,在2003年末-2004年初期间,大幅跑输大盘。
海王生物2003年股价 日线走势
因此整体来看,近期随着疫情发展,大部分当前股价大涨、产品畅销的医药公司,在长期来看是不具有持续性的。
多数医药公司受益不大甚至影响负面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被热炒的医药股则表示受益程度其实并不高,甚至没有疫情防治相关产品。
例如2月3日时走出连续四涨停的江苏吴中,公司表示盐酸阿比多尔片为子公司在产在销产品之一,目前尚无充足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该产品对“新型冠状病毒”有疗效。而且,该药品销售收入仅占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1.06%。
另一边,因双黄连产品而股价暴涨的哈药股份称,2019年双黄连系列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约2%,该系列产品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不大。
而除了业务不沾边,大部分医药公司还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目前,整个社会都在宣传复工之前鼓励居家办公,减少外出,更别说感染病毒几率较大的医院。因此在销售层面,3-5个月内各大药企的医药代表与医生的直接接触基本上难以开展,包括规模化的常规拜访、科室会及大型学术会议。
以血制品为主要业务的博雅生物于2月1日、2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由于各地采取隔断传染源的措施,公司浆站已暂停采浆。
暂停采浆一方面将导致无法继续采集血浆;另一方面,库存血浆检疫期延后可能影响投产,预计2020年全国血浆总量可能下降。对整个医药行业来说,除了血浆的停采,生产性物料、交通运输、人员返工的保障会有比较大冲击。
可以预见的是,大部分与疫情无关的本该上半年上市的新品,都将推迟到下半年甚至更久。
而疫情之后,积压的招聘需求一下打开,企业开始疯狂招人,同时带量采购的加速执行,会迎来一波裁员潮和离职潮。各大医药公司需早做规划。
总结
综上,部分疫情受益公司短期内仍可继续关注,但随着后期拐点的来临,疫情对大部分相关医药公司所造成的影响有限。而除了这些疫情受益公司,还有大部分公司受益有限甚至受到冲击,投资者都需警惕。
当然,以上分析这并非意味着医药生物行业并不具备配置价值。长期来看,医药板块的成长逻辑未变,鼓励创新、仿制药替代、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仍是未来大方向,相关主题建议长期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