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华大基因汪建。一名亲历03年非典疫情的老兵,当年我们在国内最早完成SARS病毒测序、最先研制出诊断试剂盒,我本人还担任过北京SARS病原组组长;
这次疫情,我们在临床上最先给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正确诊断、最早被国家卫健委指定为第三方检验机构、首批获得国家药监局病毒测序和诊断试剂的许可。
年初一我带领华大志愿团队奔赴武汉。几天所见所闻所为,让我感触良多。此时此刻的武汉,较彼时彼刻的北京,既相似,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临床之困——确诊和疑似病例数仍在上升,全国还有近十万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临床诊治的压力巨大。让所有病人尽可能早的接受检测和诊断,解临床之困迫在眉睫。
恐慌之压——接触者、发热者、十四天隔离期限,涉及近百万之众,必然带来社会性恐慌,猜疑与谣言在网络空间中发酵,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公共安全问题,为大众尽可能早地进行精准检测、解除恐慌迫在眉睫。
封城之局——全国闻武汉而色变,世界谈中国而心惊,撤侨之风愈演愈烈,交通停滞,封城若延伸为封国,后果不堪设想。对所有的需要者进行及早的精准检测,为城市和国家破局迫在眉睫。
当下,精准的qRT-PCR核酸检测是临床诊断,解除隔离、康复出院的重要诊断依据[1],也是接触者解除隔离的判断依据。高通量基因测序,则是让病毒“现出原形”最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动态跟踪病毒变异的唯一方法。抗体水平检测是评估人群感染率和康复的必要方法。
精准的qRT-PCR检测,配合必要的基因测序复核及抗体水平的评估是“纾临床诊断之困,解社会恐慌之压、破武汉封城之局”的最佳组合。
我倡议,在注重临床抢救的同时,把精准检测和诊断视为同等重要:快速建成万例通量的检测中心。
快速给出临床诊断需要及时精准的检测,解除恐慌和不必要的隔离需要及时精准的检测,武汉及湖北的检测需要量预估在十万以上。如同打开“天眼”,让所有待排查和有需求的人员尽快得到明确的检测结果,实现大人群的群防群控,每天万人通量的病毒核酸检测和辅助配套的高通量测序能力必不可少。
根据抗疫情需要和检测能力,可分三步实施:
第一,临床病人——让每一个疑似病人、发热待查病人都快速得到确诊和收治,让每一个被隔离的接触者都得到明确的排查结果;
第二,高危人群——对所有一线工作者和可能接触者及时定期的进行检测,及早发现潜在感染,精准与科学地判断隔离的必要性;
第三,让希望了解感染风险的大众都能通过自采样、集中送检,得到明确的筛查结果。
抚今忆昔,华大本色如初:
2003年,华大用36个小时破译了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96个小时研制出病毒检测试剂盒,并向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捐赠了30万人份;
2011年,华大应对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5日内完成病菌基因组测序并全球首先公布序列,10日内成功研制诊断试剂盒并无偿公开核心技术;
2014年,面对西非埃博拉疫情,华大作为志愿者,免费提供测序仪器,在塞拉利昂快速搭建前线实验室,保证了国家队的工作,并成功研制了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
胡锦涛总书记在抗"SARS"期间来华大视察,问我的三句话和送给我们的三句话,17年了犹在耳边:为什么你们能这么快就给出病毒测序结果,并做出诊断试剂?为什么不早些参与到抗病工作来?到底有哪些障碍?——你们这个团队,想中央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抗病之所需,是个优秀的团队。
从"SARS"到新冠状病毒,历史为什么那么相似?
今天,华大的检测试剂盒、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已首先获准上市,保证了社会需求。武汉、天津、深圳、广州、石家庄等华大各地实验室已经全力开动,千名员工日夜工作在第一线。华大成为了抗疫的检测主力军,为国家担起了此领域的担子。迄今为止,华大已经捐赠了诊断试剂20,000人份,价值360万元,提供免费超高深度测序300余例,价值300万元,待捐赠100,000人份诊断试剂,价值1800万元。
国际上,已有英美等二十多国提出试剂和技术帮助请求,2万余人份的检测试剂已发往世界各地。华大在海外正成为使领馆解除发热滞留的重要科技支撑,帮助各国共同应对疫情。
目前,在武汉市政府和东湖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施工队正以“小汤山”速度建设检测中心。华大将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撑,保证形成规模化的检测能力。
今天广东省也提出了更高通量的检测要求,虽然我们竭尽全力,依然有诸多力所不能及之处。我们列出以下清单,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驰援清单
——如果您能够提供B2级别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设备、PCR设备、生物试剂、医疗防护用品等临床检测急需的物资,
——如果您愿意为造福每个人的检测和大人群公共预防解囊捐赠,
——如果您有相关工作经验,愿意为这个公益性事业慷慨出力,
您就是我们的战友!!!请和我们一起,戮力同心,共建万人级病毒检测中心,让武汉重获生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