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如果一只股票的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股票面值(通常是一块钱),将会被强制退市。今年以来,就先后有6家公司被面值退市。所以,为了不因面值而退市,上市公司在其股价处于1元附近时,会使出浑身解数来自救。而市场上一些资金也不惜刀尖舔血,参与面值退市风险股的炒作。所以,在A股市场,股价低于1元的股票很少,而且这类股交易时也并不冷清,除非真的到了退市已成定局的时候。
不过,在港股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不仅仙股(港人对股价低于一元股票的俗称)遍地,而且这些仙股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时间鲜有人问津,成交量极低。那么,为何港股市场会仙股遍地又少人问津呢?
香港是全球IPO最宽松的地区之一,这是港股仙股遍地的重要原因。
去年,港交所夺得了全球IPO桂冠,IPO金额达到了2865亿港元,全年有218家公司上市。相比之下,去年A股市场IPO金额为1362亿元,全年新上市公司数量也只有103家。不管是IPO金额还是数量,A股差不多都只有港交所的一半而已。
IPO宽松的一个结果就是,上市公司数量众多,质量却良莠不齐。一些没啥成长能力或者盈利能力低下的公司,没法得到市场的认可。即使上市了,也会一步步跌成仙股。甚至有些公司直接就以仙股价上市。另外,新增股票多,增量资金却明显不足,那些仙股难以得到资金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仙股是老千股集中营,市场谈千色变。
老千股可以说是香港的土特产了,而低价股更是老千股的集中营。
比如上市公司削减股本后,可以产生一些资本公积金。根据香港的会计准则,这部分资本公积金可以变成未分配利润。然后,上市公司只要玩一下这种账面游戏,就可以让亏损的业绩扭亏为盈。实际上,像削减股本、并股(合并股份,两股合一股、五股合一股等等)这类股本重组,是一些仙股弥补亏损的常用方法。不少这类股票看着市盈率市净率很低,似乎很符合价值投资者的胃口,但它们真的只是看起来便宜而已。这类股票几乎从不分红,而且还时不时出来圈钱。其股价要么长期向下或者低位徘徊,即使拉上去了,也会在某一天一泻千里,一朝回到解放前。
所以,香港本地投资者对老千股可谓是谈虎色变,他们也基本不会去碰这类股票。不过,近年来,随着互通机制的开通,内地资本进入港股市场,内资喜欢炒作的风气对港股市场多少有些影响。炒作这类股票,有时确实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但如果参与其中,也要做好股票一天跌去9成市值的心理准备。
机构投资者在港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港股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占70%以上。由于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不喜欢快进快出,也不喜欢炒概念。所以,除了少数非常有前景的,大部分的中小型港股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一般是不碰的。没人买,就没有交易量,没有流动性。没有流动性,然后更没人买,从而形成一个负反馈循环。
下图是港股市场过去五年的日均成交金额统计图。其中,最高的2018年,也只有1074亿港元,换成人民币不足千亿。
我们再看另一个数据。周五,港股大涨近700点,主板市场成交1171亿港元。按照目前的汇率,不足1050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当天沪深两市合计成交5656亿元,港股主板成交额不足沪深两市成交额两成。实际上,港股的成交金额、换手率、成交金额占总市值之比等指标,在全球主要股市中都是最低的。
港股市场成交量低迷,一些小市值公司就更无法得到市场待见。像去年12月10日-12月14日之间,在剔除长期停牌公司之后,有848只港股出现零成交的情况。就问一下,如果让你买这些港股,会不会担心卖不出或者被迫低价卖出的情况?
最后,忽然想起一句俗语:便宜没好货。用这句话来概括港股的仙股们有些太绝对,但也差不离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