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工业富联的2020 从“代工巨头”到“科技巨头”的微笑转身

制造业一向被认为是高投入、低盈利、重资产的行业,而其中的代工业务又处在制造业鄙视链的最低端。

然而,有这么一家服饰代工企业--宁波申洲针织,毛利润率为31.6%,净利润率21.4%,相比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腾讯,2018年毛利润率30%,净利润率26%。

同样,也有这么一家工业制造代工企业,毛利不足10%,纷纷被称为血汗工厂,这家就是富士康,而时至今日,或许印象正发生着改变。

最好的赛道

“36天过会”、“270多亿募资全部获批”,赶上管理层为独角兽IPO开辟绿色通道,工业富联光速完成换壳和上市的全过程。但相比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的连续涨停,工业富联三个涨停即开板,被称为A股“最弱独角兽”。

郭台铭对此表现得并不在意,“股价现在多少钱,我都不晓得。从A股上市到有所产出,至少需要三年时间。预计最快到2020年,工业富联的投资者才会取得收获。”

从富士康到工业富联,一直都是资本游戏中的赢家。香港上市的富智康做组装非苹果手机业务,A股上市的工业富联做网络、电信设备及手机部件,而核心的苹果手机组织业务还握在鸿海集团中。三者相互配合,而工业富联更像是试水,“碰运气”。

工业富联是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主要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等3C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其中,2018年通信网络设备的销售收入占比62.66%,是公司最重要的支柱业务;云服务设备的销售收入占比在37.05%,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富联的2020  从“代工巨头”到“科技巨头”的微笑转身

 

2016、2017、2018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0.65%、10.14%和8.64%。对比2018年可比厂商的ROE,工业富联ROE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8年为33.65%,2019年前三季度为13.32%。公司高ROE主要由于其高资产运转效率,2018年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2.38。

2019年5G网络商用拉动了通信行业资本开支,刺激相关设备产品需求。根据OVUM的预测,随着5G建设规模的扩大,全球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将重回增长,2022年将达到3554亿美元。

据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257亿元,2018年规模约为531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71%,2023年将达到万亿元规模。

从趋势上,坐拥两条商业超级赛道:5G和工业互联网。鉴于在行业的竞争地位,这样的商业前景不可不轻视。而工业富联是典型的高杠杆、高周转、低盈利的商业模式,这是产业链价值决定的。而这真是未来的弹性,特别是大级别的产业趋势面前。

最“新”的故事

富士康正在试图走出人海资本的困扰,并且改变公司的商业基因,从而摆脱固定的商业文化和社会认知。

脱胎于代工巨头富士康的工业富联,从2015年成立起就承担着推进工业互联网转型的重任。郭台铭也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我们不是工厂,而是智能制造基地。”然后从工业富联2019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传统代工业务,1705.08亿的营收,净利润才54.78亿,净利润率3.21%,比去年同期又有降低。可见,其还是制造业的成本结构且盈利能力孱弱,即便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BEACON,但能落地的项目太少。

然而,从内部情况来看,改观已经在悄然发生。工业富联努力推动工业生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由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Foxbot被用于进行现代产品的装配,完成富士康流水线产品的操作。替代了部分工人劳作,提升了富士康的整体生产效率。

熄灯工厂的推广为工业富联内部赋能。工业富联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深圳的“熄灯工厂”内,改造后的生产线从318个工作人员,降至38个工作人员,生产效率提升30%,库存周期降低15%。整个2018年,富士康完成改造的“熄灯工厂”共实现营收47.66亿元。其中,产能提升18%,人力耗用减少84%,实现每百万营收制造费用降低11%,管理费用降低8%。

工业富联的2020  从“代工巨头”到“科技巨头”的微笑转身

 

对外,按照郭台铭的设想,如果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能够实现,其与苹果等发包商的身份会逆转,自身将成为整个互联网的枢纽。

至今,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势力主要为两方:一是以工业富联为代表的有制造基因的企业;二是以阿里为代表有IT基因的企业。工业生产场景复杂,存在经验和知识门槛,且与消费互联网的运行逻辑有巨大差别。基于此,更多人会更看好工业富联这类有制造基因的企业。

工业富联已经三条路径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从企业内部工厂建设,到企业外部价值链延伸,到开放共享的平台运营。以工业富联全资子公司基准精密为例,其依托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刀具制造过程的智能优化和升级。其中刀具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设备稼动率提升10%,直通率提升至99.5%。

当下,富士康貌似通过工业富联一脚踏进工业互联网,但庞大的肉身还躺在薄利代工的老路上。怎样让“大象起舞”,如何克服转型的困难,是未来最大的疑问,即便躺在最好的风口之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