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新股再现加速发行,市场不堪重负,这算是哪门子的常态化?

12月2日,包括《中国证券报》在内的4家证券报分别在头版或显著位置刊文聚焦新股发行常态化。根据报道,证监会将按照发展股权融资、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需求,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重视市场投融资两端的平衡,明确市场预期,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推动发行、注册和市场承受力的有机统一衔接,切实防控各类风险。4家媒体同一天关注某类现象,今年以来并不多见。

新股再现加速发行,市场不堪重负,这算是哪门子的常态化?

 

 

新股发行是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与投资者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因此,每年新股发行受到市场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而从媒体多年来的报道看,对于新股发行的数量、融资额等,每年都会进行统计与比较。而且,市场走势低迷时,往往会被解读为与新股发行有关。

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曾经历经多次暂停。而在暂停的背后,新股发行对市场所造成的压力,新股发行导致市场低迷又往往成为千夫所指。而且,新股发行暂停也往往伴随着对于IPO制度的深化改革。

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可以说是历经了多种尝试。比如曾经实施过现金申购,如今又实行市值配售。再比如,在IPO制度2014年改革之前,新股实行所谓的“市场化发行”,最终导致高发行价格、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发行泛滥成灾。其时的所谓“市场化发行”,只能说是“伪市场化”。但其对市场所产生的杀伤力却非常大。不仅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被扭曲,导致市场失血严重,也对整个市场的信心形成极大的打击。

而目前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新股发行,又产生了新的后遗症。一方面,除了极少数个股外,“新股不败”神话继续上演。新股上市,中签者往往会收获数个甚至是十数个涨停,也导致了无风险打新现象的出现,这显然又是不正常的。另一方面,新股在连续涨停后开板,由于此时股价已高企,又进一步放大了新股的投资风险,实际上是放大了整个市场的投资风险。

此次4 家证券主流媒体聚焦新股发行常态化,与市场对于新股发行产生的疑虑有关。今年以来,已先后有中国通号、中广核、浙商银行与邮储银行等募资过百亿的新股发行。特别是邮储银行,其首发募资超过280亿元,如果启动“绿鞋机制”的话,其募资将超过300亿元,这些巨无霸的发行,对市场资金面所形成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从具体的新股发行数量上看,截至11月底,包括科创板在内,沪深股市上市新股176家,融资2028.6亿元。而2018年全年上市新股不过105只,合计首发募集资金数额约1378.15亿元。考虑到12月份的新股发行与上市情况,2019年无论是新股上市,还是首发融资,在2018年的基础上都上了一个台阶。

特别是10月份以来的新股加速发行,更是让市场产生的IPO再次出现“大跃进”的联想。据统计,今年10月份发行新股30只,平均每天发行一只。由于国庆长假的因素,10月份新股发行更是呈现出密集的态势。11月份,又发行新股28只,同样几乎是平均一天发行一只新股。客观上讲,这也是引发市场疑虑的原因。

一个新股发行频频出现暂停的市场,其实是不正常的。而一个新股常常出现加速发行的市场,同样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新股发行需要的是常态化,而不是常常出现的暂停发行或加速发行。

新股发行实现常态化,并不意味着一周或者说一个月至少要发行多少只新股。实际上,每周发行一只新股,或者说每周发行两三只新股,也可以说是实现了常态化。但新股发行常态化有一个前提,即在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与支持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以及投资者的心理感受。在市场极度疲弱的背景下,每月发行一只新股,也未尝不是新股发行的常态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