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当下,回望过去,我们已经享受了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收获。眺望未来,前路依旧是一片光明。所谓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里都有饭吃。投资其实是绝大数人的铁饭碗。
我从00年入市炒股,03年开始买基金,时间快20年了。
我毕业于90年代,那时候毕业参加工作的也没多少工资,买房子也没有可能,感觉对前路一片迷茫,不知道未来干什么,也许是为了发财的梦想,也许是为了打发业余时间,就开始了炒股生涯。由于本金非常少,远远比不上现在的年轻人,至今也无法计算清楚盈亏,因为盈亏也许就在几千块钱内。
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刚开始入市的前几年,到处看别人的文章,博客,电视上的股市分析。那个时候也没多少人信奉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a股就是一个炒作的场合,制度也不完善,庄家横行,内幕交易很多。
上市公司里多是基础产业和资源行业公司。回头看看,那个时候的这些公司都是标准的成长股,很多公司包括银行,在全国体量都比较小,著名的招行规模可能还没有现在的平安银行大,都是处于一个发展的前夜。
但大部分股民都不懂这些,资讯也没现在发达,就是一味炒作。我在股票上应该是亏损了点钱,开始翻盘是03年买的嘉实服务这只基金,这只基金刚买了后也是一路下跌,那时候我也不懂什么定投,反正每年发年终奖就买一点,一直坚持了好几年,最后06年时翻了一倍多卖掉的,后来07年时这只基金逆天了,可惜已经没有仓位了。
这时候我才开始反思,分散投资可能更好点,专业人员可能更好点,买公司比炒股票可能更靠谱点。06年又读了林奇的两本书,还有林园的那本书,才开始关注企业的本质,而不在乎股市技术指标。后来买入了当年算是比较好的生意的煤炭股、有色股,中药股。现在回头看,当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起点,但我们也没能力判断未来,也不知道中国的未来在哪里,只是选择了一种相对正确的投资方法。还有没想到的是,07年那个暴涨的牛市,我其实在4000多点就下车了,因为比较了之前几年的1000多点,对于我来说这已经赚的不少了。后来的疯狂我确实害怕。这个最后也成为了我持股的标准,不能太贪心,如果真是机会也留给别人吃点,达到自己的预期就行。就像15年到4000多点,我就拿不住了,开始卖,一直到4900左右全卖完。
我到今天唯一没学会的是那些号称价投的朋友所说的长期持股,我确实做不到,过于高估和疯狂时,我就没有一丁点勇气继续持股了,倒是跌的很低时非常兴奋。我基本上每年都在审视自己的账户,看看持有的个股是否还有发展的前景,是否生意本质发生了变化,是否管理层进取心发生了变化,重新选择一些好一点的生意,诸如此类的各种考虑。
00年结婚时花了点钱买了套60平的房改房,那时候大家感觉都差不多,没几套大房子。住着也没啥不爽的,一是没多少钱,二是买不起商品房,周围职位高低的都差不多。
后来孩子出生后,觉得这辈子这样下去实在是不行,于是就换了一家单位,在职场上也一路开挂,这也许就是别人说的树挪死人挪活,收入明显的提高了很多,并且由于职位提高不断在上涨。07年的牛市和收入的上涨,并且08年金融危机打低了北京的房价,刚好有点钱买了一套大商品房。说实话,这不是个人有 多大的眼光和投资实力,是时代给的机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给的机遇。
职场上可能是自己选择的是准确的,从一家传统行业到另一家当时是高科技行业,这种选择是主动的,而股票、房子这些更多的是基于当时手头的资金而做出的选择。一直发展到今天,股市和房子所带来的增长,是国家给的,不是我自己有多牛逼,因为这10年来,中国经济是高速发展的,跨越式上涨的,现在回望,09年时国内有几家像样的消费企业?有几家像样的高科技企业?那个时候喝瓶茅台是奢望,吃什么品牌榨菜,都是菜市场买点咸菜而已。企业和个人所有的财富增长都是时代给的,都是国家给的,个人的那点差异其实是很小的。
06年时,我的工资和投资收入已经远远高于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父母的工资和,09年时一个月的工资比他俩一年的退休工资和都高。所以我相信国家不断的发展,现在的90后00后,未来肯定是会超越我们70后80后的,因为这也是年轻人的思维,眼界所决定的。
股市中有些企业是长牛的,这是不断提高的老百姓收入所决定的,有的是周期性的,这是经济的脉动所决定的,而有些是逐渐淘汰或者平庸的,有些是推陈出新的未来的生意。选择很重要。买生意买公司总比炒股更靠谱一点。A股显著的特色是波动比较大,本来是打算买入后长期持有,两三年就一个小牛或者大牛把股票翻倍甚至几倍,这时候确实是没啥理由再持有了,毕竟我们都是要成为成熟的投资人的,而不是杠精。对于大多数无挑选好公司能力的朋友,我觉得还是基金和ETF比较靠谱一点,这么多年来,我的股票之外,基金投资也没有停止过,因为我有很多行业搞不清楚,一个人的能力确实是有限的。我看有的朋友什么行业都能说的是头头是道,这样的我只能是佩服和仰慕。
站在当下,我们也无法判断未来10年,但我们继续可以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做多中国,跟时代同命运,选择符合时代的企业,跟国家一起成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