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巨额商誉是“白马”还是“黑天鹅”关键看公司质量 财政部:同意商誉进行摊销

  记者 孙宁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雷区”有望减少,资产并购将更趋理性。近期,财政部针对会计准则咨询论坛中的“商誉及其减值”议题文件征求了咨询委员的意见。大部分会计准则咨询委员同意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若未来采取商誉摊销的会计处理方式,上市公司并购时就得考虑,并购资产净利润要扣减商誉摊销的费用,这对并购市场将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轻资产公司。同是收购,同是巨额商誉,有的是“白马股”,有的却是“黑天鹅”,怎么甄别,应重点关注上市公司自身质量。

  财政部:同意商誉进行摊销,而不是减值测试

  近期,财政部针对会计准则咨询论坛中的“商誉及其减值”议题文件征求了咨询委员的意见。大部分会计准则咨询委员同意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理由有三点:一是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是购买方确定其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支付的成本,因此其价值是递耗的;二是当被购买业务随着协同效应的产生和经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现时,商誉价值也相应地消耗;三是如果不将商誉逐渐消耗的过程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而是将商誉突然减值至零,那么可能会造成以前期间的企业业绩不真实。

  大部分咨询委员认为,相较于商誉减值,商誉摊销能够更好地实现将商誉账面价值减记至零的目标,因为商誉摊销能够更加及时、恰当地反映商誉的消耗过程,并且该方法成本低,便于操作,有利于投资者理解,可增强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针对外购商誉使用寿命的确定问题,咨询委员们的观点大概分为三类:一是建议以商誉所被分配的资产组(或组合)中主要资产的使用寿命为基础估计商誉使用寿命;二是建议以商誉初始确认时采用的预期受益年限为基础估计商誉的使用寿命;三是考虑到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建议设置商誉的使用寿命上限。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第十四条规定:“在执行会计准则规定的合并对价分摊事项涉及的评估业务时,对应的评估对象应当是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该评估对象与被购买方企业价值评估所对应的对象不同。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应当关注各类可辨认无形资产的识别及计量。”

  A股整体商誉高悬

  商誉减值,是这几年A股市场的一大黑天鹅。由于前几年并购较多,如今商誉减值的风险和案例也明显增多,不少被并购企业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出现风险。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报数据,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4484亿元,同比增长15.18%,在A股历史上首度突破1.4万亿元。

  而去年11月,证监会也就商誉减值相关问题发布了风险提示。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从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商誉减值事项的审计和与商誉减值事项相关的评估三方面,就常见问题和监管关注事项进行说明。

  证监会明确,合并形成商誉每年必须减值测试,不得以并购方业绩承诺期间为由,不进行测试;公司应在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季度报告等财务报告中披露与商誉减值相关的所有重要、关键信息。

  一旦商誉大额减值,对很多股票股价是巨大“灾难”。一些出现商誉减值的股票,从高位下来跌幅高达近90%。

  巨额商誉有的是“白马”有的是“黑天鹅” 关键看公司质量

  分板块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商誉规模分别为7913.98亿元、3774.03亿元、2761.39亿元。从商誉占板块净资产比重来看,主板和中小创商誉占比净资产持续增长,创业板商誉占比净资产达到19.24%,中小板则达到11.22%。

  商誉减值一般由被并购方业绩不达预期所触发,作为牛市并购后遗症,并购后3-4年(特别是过业绩承诺期)易出现商誉减值高峰。

  申万宏源(000166,股吧)指出,发生商誉减值概率高的个股有以下特征:1)当年三季报利润增速,极低(以及亏损)或极高的个股,该年末发生商誉减值的可能性更高;2)存量商誉占比越高,减值概率相应增加;3)综合考虑实际减值总金额和发生减值的公司数,商誉减值主要发生在传媒、电气设备、计算机、生物医药、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参与并购的上市公司都存在大幅减值的风险,不少白马股并购后可以真正实现利益双赢。就以美的集团(000333)和青岛海尔(600690,股吧)(600690)等家电龙头为例,商誉占自身净资产比例较大。其中,商誉占自身净资产比例较大的是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主要原因在于两家公司都积极并购海外资产扩宽海外业务及拓展多元化业务发展。商誉过高会加大公司风险,但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整体治理和管理风控良好,并购资产出现大幅减值的可能性较低。

  同是收购,同是巨额商誉,有的是“白马股”,有的却是“黑天鹅”,怎么甄别,应重点关注上市公司自身质量。

  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如果本身做得就很不错,说明其经营管理能力很强,有能力把收购来的业务做好,实现“1+1>2”,这样的并购有益。而主业做得一塌糊涂的公司,不要指望他们能把收购来的公司经营好,造成损失计提减值的可能性很大。(发自 投资快报)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