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6ke.com.cn

全球股市最恐慌的时刻告一段落了吗?


全球股市最恐慌的时刻告一段落了吗?

美股

在过去一周时间内,美股市场创出了2008年以来最大的单周跌幅。根据数据统计,上周道琼斯指数累计下跌17.30%、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2.64%以及标普500指数下跌14.98%。与此同时,从今年2月下旬以来,美股市场接连出现单周长阴线下跌的走势。其中,以道琼斯指数为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出现了三根周跌幅超过10%的长阴线,今年2、3月份的美股市场表现,确实沉重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在美股暴跌的同时,全球股市的走势同样颇显不佳。其中,欧洲主要股票市场自2月份以来基本上出现了跌幅超过30%的走势,亚太市场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冲击影响。今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下跌19.10%,上证指数累计下跌9.98%、深证成指累计下跌2.69%。至于中小板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则在今年以来分别出现了0.05%和6.50%的年度涨幅,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中颇显强势。

经过了一轮非理性的下跌走势后,美股市场已经确立了熊市行情。然而,对美股由牛转熊的走势,确实来得非常迅猛,市场几乎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这也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真实写照。

不过,纵观美股的历史走势,却基本上离不开牛长熊短的运行局面。其中,根据高盛及部分机构的数据统计,在过去七十年的时间内,美股熊市平均下跌30.4%左右,持续时间大概13个月。其中,以2008年的金融海啸为例,当年美股下跌超过50%,持续时间达到了17个月。再以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破裂事件为例,当年美股下跌超过30%,持续时间超过了30个月。

以道琼斯指数为例,今年以来美股市场下跌32.81%,若按照年内最大跌幅计算,则累计最大跌幅达到了35.2%左右。至于纳斯达克指数的年内跌幅为23.33%、标普500指数的年内跌幅为28.99%。

按照上述的数据显示,目前美股市场的累计跌幅已经基本上触及历年来美股熊市的平均跌幅水平,但明显比不上2008年的跌幅水平。至于调整周期方面,从今年2月份见顶以来,美股累计调整时间仅有1个月,与历年来的熊市调整周期有着较大的差距。由此可见,自这一次美股市场步入熊市行情以来,调整周期是显得并不充分的,至于跌幅的空间,则视乎引发股市下跌因素的负面影响力。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着全球的股票市场。不过,如今是否确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根据央行副行长的表述,国际金融危机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个是否存在国际金融市场跨市场的持续恐慌性的下跌;一个是否出现大量金融机构,尤其是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倒闭;三是全球实体经济运行是否遭到了严重破坏。就目前而言,市场满足了第一个特征,但第二与第三个特征尚未明显出现,目前确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仍为时尚早。

不过,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金融市场的抗跌底气确实更高一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过去五年时间内,国内金融市场已经完成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过程,且目前金融市场的杠杆率水平已经大幅下降,且处于相对可控的状态。与此同时,从国内疫情的防控效果来看,明显好于海外地区的防疫状态,若继续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获得实质性的初步胜利。由此可见,疫情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影响只是阶段性、短暂性的,且国内不少行业、不少企业已经陆续复工复产,料接下来的稳增长预期值得市场期待。

但是,对海外疫情的发展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从海外主要地区的疫情数据曲线分析,目前仍处于加速上升的阶段。若疫情高峰期尚未得到确认,那么对海外金融市场的冲击影响仍然存在。假如疫情发生的时间进一步延长,那么将会冲击到实体乃至金融机构,届时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构成进一步的冲击影响。

如今,虽然国内疫情已经相对可控,但对海外疫情来说,却仍处于相对不可控的状态,且疫情数据仍处于加速上升的阶段。由此一来,海外疫情的变化情况,将会是未来全球市场的主要看点,对国内来说,一方面需要警惕海外输入性病例的增加;另一方面则需要注意疫情扩散对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国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仍需要持续提升,抵御未来可能发生的未知挑战。

或许,在海外疫情尚未触及高峰值乃至确认数据拐点之前,海外市场的恐慌时刻仍然很难宣布结束。疫情的持续扩散,对全球经济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影响确实不可小觑,且为全球市场带来了诸多的未知风险。换一种角度思考,即使当前全球市场尚未满足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部基本特征,但在充满未知数与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恐慌抛售压力仍然不可忽视,一旦市场陷入了流动性挤兑的问题,那么可能会把这一恐慌情绪延伸至其余投资渠道,甚至触发部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在特殊的时期下,我们仍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即使国内金融市场的估值偏低、杠杆率不高,但在全球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外部的挑战仍然很多,市场难免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防风险守底线依旧是当下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任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